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青島依山傍海,山有“東嶗西珠”、“東道西佛”之說,膠洲灣東岸有嶗山的道教,西岸則是大珠山和小珠山的佛教,菩提寺就深掩在小珠山麓。


小珠山上菩提寺

偕三五好友,從開發區行十餘里,經靈珠山街道,沿路兩邊柳樹吐綠成行。這裡以前叫“柳花泊”,取意於“柳花飄落於河水之上的村景”,當地老百姓種柳護柳愛柳,村前屋後,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柳色青青,一片春意盎然。


小珠山上菩提寺

未入山門,先見聳立的一青石牌坊,上有楹聯“東海淨地尚有觀音普渡、珠山雖小終因宏佛為天”,橫批“文博聖地”,道出了其佛緣文脈。


小珠山上菩提寺

過金水橋,循溪流一路而上。正是陽春好時節,兩邊草木萌發、百花齊放,一株株花樹隨處可見,鳥鳴啾啾時時可聞,抬頭看,萬山染綠、層巒疊嶂,象形山、白石頂等對峙呈奇,釜臺澗、天梯盡顯其險。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步行半個多小時,可直接到菩提寺。停車場處,穿過一片翠竹林,峰迴路轉,掩映在一片叢山之中的菩提寺便在眼前。寺依山而建,因勢就高,高大的門頭鑲嵌著“靈珠山菩提寺”六個金字,映在碧藍天空中頗顯雅肅。門口處有一小橋,橋下水池內錦鯉成群嬉遊,見有人投餵,便競相游過來尋食,還有一群烏龜,大烏龜爬到石頭上曬著太陽,五六隻小烏龜則趴在水上漂浮的窄木上,魚龜、老少各得其樂。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拾階而上,步入寺內,兩側分別為伽藍殿、地藏殿,分別書有鐘樓、鼓樓,佛家聖地,晨鐘暮鼓,不覺敬然。正上為天王殿,諸善人拜求許願,移步後顯兩玉雕石亭。一亭為明白雲寺舊址碑,菩提寺原為白雲寺,始建於明代,相傳寺前有兩棵古樹,樹冠如蓋、枝幹渾圓,左右山勢形似青龍,如同二龍戲珠,小珠山白雲霧蒙,白雲寺名由此而得,香火日盛,2009年寺廟重建改為現名。另一亭為通海泉,原先僧人用於取水做飯用,其神奇之處在於久旱不幹,住著一蛟龍,直通黃海,現在砌成一口井,常有人來打水煮茶,水質甘醇,茶香宜人,從井口向下看,已不見汩汩清泉,卻也可見水影照人。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菩提寺有名氣,諸善男子善女子慕名前來求拜許願。人說這寺的婚姻願特別靈驗,寺的西南山半腰處有兩處大小石洞,人稱狐仙洞,大概也與此有關。正想著,花掩處是所整整潔潔的寺房,桃木門匾上書有兩個金字,從左邊看去是“歡喜”,右面看是“喜歡”,那些求婚姻緣的男女見了必會滿心歡喜,即便鬧點小別扭的那也叫“歡喜冤家”,何況那邊的天王殿彌勒佛正笑眯眯地看著你,"慈顏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最雄偉的自然是大雄殿,黃璃琉瓦,陽光下愈發金碧輝煌、莊嚴肅穆。邊上不遠是方丈的住所,還有一紫禁紅的小亭,兩位遊客正坐著閒談休憩,說的是一幅對聯的故事,有人曾就大珠山、小珠山出對子,上聯為“大珠山,小珠山,山山出尖”,"尖"字是小加大,"出"字是山加山,至今無人應對,成了絕對。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小珠山上菩提寺

寺的另一邊可以繼續登山,遠眺港口和大海,山間雲嵐覆掩、白雲縹緲,整座寺盡收眼底、靜謐靈空,不覺寵辱皆望、豁達曠然,如古人所言,微斯人,吾誰與歸?


小珠山上菩提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