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不佳,家學淵源,魯迅那些棄醫從文不為人知的因素

魯迅棄醫從文最流行的觀點就是在日本學醫期間,觀看了一部日俄戰爭幻燈片。裡面有給俄國人做間諜的中國人被日本人槍斃的場面:被綁著的中國人體格強壯又神情麻木,圍著來賞鑑這場面的中國人同樣體格強壯又神情麻木。魯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回憶道: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成績不佳,家學淵源,魯迅那些棄醫從文不為人知的因素

一些不廣為人知的原因是,魯迅幼年時期父親長年患病,不得不頻繁出入當鋪和藥鋪,接觸了不少庸醫和他們開出的古怪藥方,例如多年埋於地下已化為清水的醃菜滷,房上經霜三年的蘿蔔、甘蔗,陳倉三年的老米,甚至一對原配同窠的蟋蟀等等,最終還是把他父親治死了。這段經歷讓魯迅對中醫痛恨終身,自己病危時,對朋友找來的中醫偏方堅決拒絕。

成績不佳,家學淵源,魯迅那些棄醫從文不為人知的因素

但選擇學醫卻是到日本後,因為仙台醫專可以免試錄取和免收學費,加上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誤的病人和當軍醫的想法,魯迅選擇了學醫。學習期間魯迅的成績並不理想,在班裡屬於中等,分數在及格線附近,加上作為惟一的中國人處處受排擠,自然苦悶至極,最終選擇了棄醫從文的道路。

成績不佳,家學淵源,魯迅那些棄醫從文不為人知的因素

在文學上,魯迅家學淵源,祖父33歲中進士,欽點為翰林院庶學士,外祖父是舉人,父親中過秀才,母親也能讀書看報,因此也是出身書香門第。魯迅自幼涉獵了不少小說、野史,聽到過許多民間故事和傳說。到日本後,閱讀了大量文藝和哲學書籍,並且開始從事譯著活動,從而為他從事文藝創作打下了良好基礎,也是他再好不過的選擇。

成績不佳,家學淵源,魯迅那些棄醫從文不為人知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