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解

我们认识社会生活的审美结构的一些原则,在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中产生了惊人的成果。


关于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解

现实主义创作再现了崇高与卑下、悲与喜的生活辩证法。审美性质不仅仅在其对立中,而且在完整的相互渗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而在浪漫主义作品中,崇高与卑下,美与丑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一系列人为构筑的二律背反,没有把对立面融合为复杂的类似生活的整体。现实主义不把积极的审美属性推到现实界限之外,而把现实本身解释为美和丑、崇高和卑下、英雄与自私以及优美与庸俗的斗争,把这种斗争视为生活规律和生活发展的动因。它勇敢地寻找那些具体的社会历史力量,它们产生、形成对立的审美性质,使之相互碰撞,并且能够解释人类生活中审美价值及反价值的辩证法。它以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使浪漫主义作品相形见绌。

批判现实主义把现实主义推向新高,把对个人和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变成基本方面。它根植于现实主义的土壤之中。现实主义审美原则的支配力量潜在地制约着作品的深层结构,隐秘地规范着它们的思想美学内涵,道出反抗、希冀的心声,艺术地再现了光明与黑暗,新生与死亡,人道与恶行等力量在道德伦理上冲突较量的现实态势,展现了社会群落生存状态间的现实关系。

在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的创作中,卢梭的生活观由“失去幻想”的主题折射出来。他们认为,人之初天性是善良和高尚、温情和宽厚的,但在落入资产阶级生活的熔炉之后,便失去了自己的一切幻想,演变成下贱和恶棍。就像于连、拉斯蒂涅或吕西安们,他们不通过卑鄙的手段就无法保障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在道德堕落、世风日下的社会中又徒奈我何!

血淋淋的生活证实,不是自然,而是社会,使得“人与人像狼”。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利己主义泛滥的思想进行无情揭露,打破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天真幻想,在他们笔下,“和狼一起生活,就得像狼一样嚎叫”的原则,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变成了生存斗争中不可回避的自然选择。


关于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解

现实主义艺术家顽强地企图在他们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崇高的人物或行为,这种寻求使得巴尔扎克创造了革命战役中的英雄形象,尽管那些人是这位保皇党人的直接政敌。肯定现实人而不是天上人的伟大,对崇高的赞叹和崇仰,激起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巨大信念。

批判现实主义力图揭示人自身崇高被卑下战败的规律,金钱被视作新的历史经验和社会形式,整个金字塔般的社会结构就是建筑在金钱基础之上的。巴尔扎克等作家对社会经济状况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清醒和现实地用当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对人的影响进行解释,通过各类人等对金钱的贪求,开凿了反映社会生活广阔画面的历史泉眼。

黑格尔说:理想是从一大堆个别偶然的东西之中拣回来的现实。他说的理想可以理解为典型。恩格斯认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说的是这一个,每个“这个”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他反对把个性消融到原则里去,相反,却认为“倾向性应该从场面和情节调度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艺术应该使其内容独特化,成为有生命魅力的东西。主要人物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

在批判现实主义框架里,各类典型人物可以说达到了历代文学中的最高境界。对历史进程的史诗性把握,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一切从生活出发的态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对作家来说,囊括特定心理状态的全部流程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内容,它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本质,赋予细节以多方面的心理评价功能。它最需要这样的题材:它们生长于在其全部复杂性和矛盾性中艺术地再现生活的土壤中,能够表现出个人同社会环境的联系。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正是这样的作品。但是,在理智的二重性上所表现的怀疑主义并没有统摄一切,它渗透着对人类未来的信任,对尖锐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必须为人的权利而斗争的信念,在那异化了的思想基础上产生了英雄悲观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所特有的对幻想成分的偏爱,对过去的眷恋和主观主义。主张认识并批判地理解现实生活,不论这种生活多么平淡无奇和不合理想。批判现实主义之所以需要现实的过去和童话般的结构,不是作为对于庸俗化的现实的诗意对立物,而是作为间接认识现实的手段。现实主义的虚构具有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而是形象地讽喻人类现实生活存在的意义,理解过去的经验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意义。

卢卡契有言,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是伟大的文学,是由于它集中地体现了艺术的本体意义,标志着象征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者说,它成为人自身价值的一种审美体现,这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质所在。随着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越来越浓,批判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

站在历史的站台,批判现实主义无可辩驳的是全欧性及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最为壮阔、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