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短缺大漲價怎麼辦?海外物流商們腦洞大開

最近,集裝箱的短缺成了國際貨運圈的人們頭疼的大事。由於中歐貿易的不平衡,大量集裝箱滯留在歐洲場站,海運、鐵運都面臨著“搶箱難”,這一難題可能要持續到明年。如何高效且低成本地運空箱回國,或許是緩解這一缺箱潮的關鍵,為此,國外的物流商們“腦洞大開”。

集裝箱短缺大漲價怎麼辦?海外物流商們腦洞大開

全球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更高的集裝箱需求量,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租賃公司之一Triton International在9月表示,第三季度集裝箱需求加快,利用率幾乎達到滿負荷,所有可用的乾貨集裝箱都已被預定,中國工廠新的訂單預計要到2月或3月才能交貨。然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數據稱,中國的集裝箱產量已在8月實現2018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集裝箱的產量也許不是缺箱潮的“罪魁禍首”,中歐貿易的結構性不平衡和新冠疫情的影響,出口遠大於進口,這一局面導致的集裝箱有去無回,才應該主要問題。

集裝箱短缺的後果

The Loadstar的文章稱,所有主要的承運人在亞洲港口都遇到了集裝箱短缺的問題,尤其是40英尺的高櫃在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倉庫裡更是供不應求。而且,許多承運人在預定裝運前對空箱的放行實行限制。例如,赫伯羅特現在最多隻能在預定航次預計到達前8天從中國大陸的倉庫放行空箱。

集裝箱短缺大漲價怎麼辦?海外物流商們腦洞大開

圖片來自:more than shipping

且不說集裝箱租賃成本本身的大幅增加,光是缺箱潮帶來的額外花費就是一筆大數目。一位貨代戲謔地說道:“集裝箱的供應情況更多看的是’你準備支付多少錢’。” 以海運為例,空箱的加價在三天內從500元每櫃瘋漲到1200元每櫃,而且依然有價無市。在這樣的情況下,集裝箱在起運港的提箱費也要由託運人承擔,而中歐港口間的平均提箱費是其他航線的三倍左右,並且在這幾周連續攀升。

不只是集裝箱的租賃和使用價格高昂,集裝箱短缺對國際貨運的成本帶來的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運價在運輸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面臨著上漲。對海運而言,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數據,從上海到美國西海岸的海運價格自6月以來上漲了80%以上,10月第一週達到每40英尺集裝箱3848美元,而到東海岸的運價飆升了近70%,達到4622美元。某供應商遇到的問題或許可以解釋這一連鎖反應,他說道:“有時工廠需要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但只能找到兩個20英尺的集裝箱,這是一個問題,因為工廠必須按固定的費率支付碼頭裝卸費和文件費,所以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要300美元,兩個20英尺的集裝箱要600美元。”

集裝箱短缺怎麼解決?

中西方貿易的不平衡問題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空箱的回運需求在較長時期內無法避免,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的集裝箱是空著被運輸的,一年累積下來至少有6000萬個,損失可想而知。集裝箱在貨運站之間的調度需要的是班輪、班列公司之間的協同合作,通過合理的計劃避免單方面積壓和短缺,但在東向貨源不足的情況下,空箱運輸的成本很難實現質的減少。在此基礎上,海外的物流公司們“腦洞大開”,希望通過科技的手段實現高性價比的空箱回運。

美國Staxxon公司的George Kochanowski開發了一種摺疊和嵌套空集裝箱的方法,以方便空箱的運輸,降低成本,簡化裝卸。在下圖中可以看到摺疊集裝箱的操作過程。

集裝箱短缺大漲價怎麼辦?海外物流商們腦洞大開


集裝箱短缺大漲價怎麼辦?海外物流商們腦洞大開


集裝箱短缺大漲價怎麼辦?海外物流商們腦洞大開


這一想法並不新鮮,多年前就有一個Cargoshell集裝箱項目開發了塑料摺疊集裝箱,它由複合材料製成,因此比傳統的金屬容器輕約四分之一,但保持足夠的抗損壞能力,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比鋼製集裝箱時低得多。塑料結構不僅方便組裝,還保持全球定位系統信號的暢通,更容易追蹤貨物。但由於塑料結構使集裝箱的容量減少為傳統集裝箱的三分之一,因為沒有被推廣。


集裝箱短缺大漲價怎麼辦?海外物流商們腦洞大開

相比之下,Staxxon的鋼製摺疊式集裝箱在容量和強度上都更具優勢,五個摺疊的空集裝箱可以裝在一個集裝箱的位置上,對運輸成本的降低顯而易見。但有專家對此持懷疑態度,他認為摺疊式集裝箱更容易受到損壞,其壽命會比標準集裝箱短很多,而且它的有效載荷也可能不高,離成為優質替代方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瑞典公司SECU也有過有趣的嘗試,因為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跨境運輸紙張,對紙張等林產品而言,限制其運輸的因素並不是體積,而是重量。因此該公司設計了一種獨特的運輸工具“SECU-box”,它比標準箱更大,有效載荷是每米4.5噸,遠大於傳統運輸的每米2噸多,能夠充分利用瑞典的大軌距鐵路和更大的軸荷,運輸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儘管這一新型工具僅適用於該公司的特殊需求,也和上文的摺疊集裝箱一樣,不能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但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既然集裝箱多去少回的現狀很難改變,何不利用科技的力量,讓空箱的回運成本更低,讓同量的出口貨物使用更少量集裝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