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攀巖運動衍生於登山,其誕生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登山過程中的困難,去到僅靠人類的雙腳到達不了的地方。而由於攀巖運動誕生之初受制於條件的限制,通常伴隨著不可預測的危險與參與難度,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極限運動的一種。

然而這並不影響人們對於征服巖壁、挑戰自我的渴望,攀巖在全世界風靡。伴隨著室內攀巖館的興起,這樣的熱潮也從極限運動愛好者擴散到了越來越多普通人當中,當攀巖的風險與難度消解在了人造巖壁的室內攀巖館中,這項挑戰自然與人類極限的運動也就真真地落到了地上,開枝散葉。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攀巖從誕生之初就吸引著無數的愛好者為之付出時間、精力乃至生命,這源於人類挑戰造物主的征服欲,也源自於這項運動本身給予人的成就感,以及攀爬時在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中打破生活的桎梏,體驗另一種可能。當然,我們手腳並用,調動身體的每一塊肌肉以獲取在巖壁上移動的能量時,這項運動對於我們身體機能的調動與塑造,也是一種妙不可言的驅動力。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室內巖館讓攀巖成為了越來越多都市男女、青少年和小朋友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要去到危險係數高且交通不便的野外,只要利用週末或者其他閒暇時間,便可約上好友一起到攀巖館感受在巖壁上撕裂肌肉、挑戰自我的快感。當然,作為一名巖館菜鳥,你有必要了解一些關於攀巖的入門知識。


攀巖其實分很多種

從地點的維度來區分攀巖,大致可分為戶外攀巖和室內攀巖。而這樣的分類也是這項運動走向大眾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由於室內攀巖的出現,其“危險可預見性與難度可控性”彌補了戶外攀巖的“短板”,讓更多的普通人得以參與到這項運動中。當然,對於眾多戶外攀巖的愛好者來說,這樣的“短板”可能恰好是他們孜孜以求的魅力。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從攀登的方式來分類的話,攀巖大致可分為運動攀巖、傳統攀巖抱石這三大類。

運動攀巖適用於野外和室內巖館,應該是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攀巖方式了。無論在自然巖壁還是人工巖場攀登的過程中,事先會使用錨栓(bolts)打好保護點的路線,這些錨栓之間的距離合理而平均,以防止攀巖者在掉落的過程中衝墜過長的距離。而這恰恰是運動攀巖與傳統攀巖之間最大的不同。

傳統攀巖需要攀登者攀爬的過程中自己尋找合適的位置,放置保護點,這也就對攀爬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說運動攀巖只專注於攀爬本身,那傳統攀巖則要對保護與攀爬同樣付出極大的精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傳統攀巖通常是高階玩家的領域,對於剛入門的菜鳥級別的選手來說,難度顯然不能與其能力匹配。除此之外,傳統攀巖本身對於玩家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的投入要求更高,只有準備萬全才能到戶外一試身手,而這顯然與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無法同步。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以前抱石是指攀爬獨立的大岩石,通常只是攀巖者的一種訓練方式,目的在於鍛鍊肌肉爆發力,而如今,抱石已經成為了獨樹一幟的攀巖方式,尤其是對參與者的運動強度和爆發力的高要求,使其成為了提升個人攀巖能力的重要捷徑。抱石是非常短的攀爬行動,每一條路線可能只有幾個動作,因此抱石的攀爬高度通常較低,不需要依賴繩索保證參與者的安全,只需在地上鋪好安全墊即可。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戶外抱石

攀巖運動中還有一種“玩命”的類別—徒手攀登(free solo)。沒有繩子,沒有保護器械,沒有任何的保護措施,僅僅依靠手腳和粉,在天然的巖壁上攀爬,越接近終點也就意味著越接近死亡。這不僅需要極高的攀巖技術與細緻的路線考察,最重要的是向死而生的勇氣。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攀巖大師——Alex Honnold無保護攀巖登頂酋長巖的第一人酋長巖位於美國優勝美


攀巖的難度劃分

攀巖路線通常是難度體現的載體,在攀巖館裡經常能夠看到標註著不同顏色的膠帶張貼在不同的巖點上,也有的攀巖館直接使用不同顏色的巖點來標註,這些的作用都是為攀登者提供一條攀巖的路線。不同的巖點連接成的路線代表著不同的難度,而這通常在起點處就標寫清楚,方便攀巖玩家根據自己的水平來選擇合適的路線。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運動攀巖的難度示意通常使用約塞米提難度系統(Yosemite Decimal System,簡稱Y.D.S.)和歐洲常用的法式系統,這其中約塞米提難度系統是大部分攀巖館通用的難度劃分方式。

約塞米提難度系統是根據登山的難易分為5個級別,級別1指徒步行走的難度,級別2示意簡單技巧,偶爾會用到雙手,一直到級別5,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攀巖級,因為需要各種繩索、保護裝置,以及參與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攀巖保護的技術。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攀巖難度對照表

而隨著攀巖技術的不斷進步,單純的級別5已經不能夠區分不同路線的難度,於是衍生出了5.0-5.10的劃分,5依然代表攀巖級的難度,0-10則表示具體攀巖路線的難易程度,小數點後數字越大,表明難度係數越高。但難度終究沒能限制攀巖者的突破,不斷出現的更高難度的路線讓5.10不得以通過增加a、b、c、d來進一步區分這一級別上的難度。而在這之後,眾多攀巖專業級選手的出現,將這一難度系統進一步擴充,目前公認的最高難度,通常為5.15b。

5.0-5.7:菜鳥級別;

5.8-5.9:具備一定的攀巖技術的普通愛好者;

5.10:業餘大咖,能夠熟練使用各種攀巖技巧;

5.11-5.15c:專業級別大咖;

抱石的難度系統相對統一,早些時候使用B級難度來區分,在上世紀的80年代統一用V難度來示意,一直被沿用至今。與運動攀巖的難度劃分一樣,隨著攀巖技術的進步,抱石難度也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的示意,即V0+、V0、V0-。目前,抱石項目裡難度最高的路線應該是V17,而對於剛入門的菜鳥來說,很多巖館都會準備VB難度,也就是V basic。

乾貨|想學攀巖,你得先了解這些

攀巖的種類很多,但大多數室內攀巖館的配置都支持抱石和運動攀這兩種類型,同樣這也是兩種易於上手,安全係數最高的類別。而至於攀巖的難度,對於剛剛入門或者想要嘗試的菜鳥們來說,大可不必糾結,絕大多數的初級愛好者都還沒有到比拼難度的階段,所以大膽地體驗攀巖運動的暢快與魅力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