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大清雍乾時期湯陰縣令楊公世達的考察報告

一、基本情況

楊世達,男,字兼齋。大清廣東潮州府揭陽人。約生於清康熙年間,歲貢生出身。歷任河南登封、宜陽、寶豐、嵩縣、永城知縣。雍正七年,由永城調任湯陰,乾隆三年,任期已滿。

二、主要特點及表現

(一)為人公正廉明。楊侯蒞任之初,舊案之墨跡未乾,新案之頌聲交作。在庠者頌於庠,在市者頌於市,在野者頌於野。無貴無賤,無老無幼。心悅誠服,口碑載道。尤其是在處斷雍正六年之邑民孫義路承繼一案時,按之律,律無不合,準之情,情無不順。至於廉者,實侯之世守之家法也。楊公乃關西夫子苗裔,蒞治伊始,玉潔冰清,一塵不染。夫曰公,曰正,曰廉,總起於侯之明。楊公高懸秦鏡,洞鑑如神。

關於對大清雍乾時期湯陰縣令楊公世達的考察報告

(二)頗有詩書才氣。楊公自幼飽讀詩書,成績卓異。被當地舉為“歲貢生”,入國子監。在湯陰工作期間,重修了《湯陰縣誌》、《精忠廟志》。尤擅做序、撰記、賦詩。其撰寫的《修文廟記》、《祭龍王文》、《創建育嬰堂碑記》、《大堂銘》等,皆為難得之佳作。其文“理、氣、法”三者俱備。五言七言律詩均有造詣。有詩為證,《謁文王演易臺》:“羲畫披圖後,屯蒙尚未開。彼天資聖學,此地立幽臺。小畜重臣節,乾坤闡卦才。攝衣摩緣碣,瞻仰日徘徊。”(此為五言)《謁忠武王廟》:“中原百戰立奇功,淚灑金牌變血紅。浩氣已知歸碧漢,丹心猶解護黃龍。朱家城闕沉荒土,奸黨身名碎石櫳。徏倚堂前披舊傳,茫茫今古仰精忠。”(此為七言)

(三)勇於改革時弊。雍正七年九月,楊侯蒞湯。侯素抱經濟,念切民瘼,歷宰登封、宜陽、寶豐、嵩縣、永城數邑,均有興除。湯邑衙署柴炭,往例取辦,各所按戶應納。迨供應裁而派買如故,挑運守候,書役需索,為累不一。名曰發價,實不敷值。知縣楊公下車伊始,念切民艱,即為革禁。且立石垂久,援筆示禁。

宜溝一鎮,自昔分南北,南鎮屬浚邑,北鎮屬湯陰。一鎮界分兩邑,奸宄易匿,諸多不便。雍正十二年,楊公詳陳河南總督將南鎮歸併湯陰,自此兩鎮之民稱便。

(四)堅持以民為本。楊公嘗曰“今夫小民之家,一絲一粟皆關日用,省一分則受一分之福。”“餘不忍以一己之便,累及窮簷也。” 其在《大堂銘》中寫到“既為民父母,則民之飢者,當思有以養之;民之寒者,當思有以衣之;民之屈者,當思有以伸之;民之愚者,當思有以教之。好民好,惡民惡,與聚勿施,庶無愧父母之名。”《辛莊堤碑記》中載“楊侯蒞湯,愛民猶子。治邑若家,凡有不便於民者,如切膚之痛,皆圖除之。”

(五)注重克難實幹。(1)興水利。楊公在《修汪河堤記》中曰:“予蒞湯之初,遍歷阡陌,悉知湯陰水患。即為計除,或開河,或挑渠,或浚溝,或築堤,或建設涵洞,因地制宜,俾有所宣洩捍禦而止,實無從生,即或偶見,其患也小。據不完全記載:乾隆三年,躬身河岸,修築舊堤,治理湯河。疏浚宜師溝,水不阻流,地不漫溢。雍正十二年,在灰泉開渠一道,坡水盡洩。與滑縣令公議,修築衛河大堤,衛河之水,有備無患,漕運永便。雍正七年,開崗頭普濟河,水有去路,救地畝兩千餘頃。幾乎每年都有水利工程。陸續修建了瓦查涵洞、五陵涵洞,楊樹溝、趙王溝、柳樹溝、魯家溝;新開靈官廟渠、遵貴渠、大青山渠、廣濟渠、光村渠等。先後新建或修建了大亨橋、伏道橋、故縣橋、大光村橋、西南關橋、鎮撫寨橋等十六座橋。

關於對大清雍乾時期湯陰縣令楊公世達的考察報告

邑人楊兆麟在《開崗頭普濟河碑記》中說,“普濟河成以後,適大雨傾注,波水湧流,勢若建瓴。不唯無湖之形,並無涓滴之存。前之滄滄者,復變而為田矣。”“犁者犁,鋤者鋤,荒者饒,蕪者熟。麥浪鼓花,秋禾搖穗。婦子饁畝,田夫荷鋤。”

(2)重教化。雍正七年,在縣治東路南康熙年間義學舊址基礎上,重修新義學,延師課校,從學者眾,弦誦不輟。數年以來,多所成就。雍正七年,在鄉村設約正值月,同鄉耆望講解《聖諭廣訓》,以啟愚蒙。雍正八年,知縣楊公重修儒學之大成殿及鄉賢、名宦祠。世達竭誠親書有碑記其事。是年,還重修了欞星門、泮池、崇聖殿、文昌祠、奎樓、明倫堂等,雍正九年,又重修了敬一亭,儒學廟貌渙然一新。

關於對大清雍乾時期湯陰縣令楊公世達的考察報告

(3)辦慈善。雍正十二年,奉檄捐建普濟堂。堂內貧民男婦,每月每名男給口糧谷五斗,婦四鬥,鹽菜錢一百文。雍正十五年在縣西南門外又建育嬰堂一處。僱覓乳母,撫養嬰兒。雍正十三年重修養濟院。用楊公自己的話說“某宰是邑,躬逢盛世,敢於竭蹶盡誠,以自蹈不職不愆?”於是乎,慈幼、養老、賑窮、寬疾、安富。

此外,在湯期間,楊公還重修了岳廟、東嶽廟、崔府君廟、關帝廟、三公祠、端木夫子祠等。

三 、主要缺點和不足

有時有迷信之嫌。縣北湯水上有廣濟橋,橋下常有鬼祟,夏秋漲水時,人有無故投溺者,歲必有一見。雍正十年,有戲旦諸姓,夜間同伴往府,過橋誤落水中而亡。知縣楊世達告牒城隍超度,並親祭於此,其患始息。湯民驚為奇事。

關於對大清雍乾時期湯陰縣令楊公世達的考察報告

另有雍正十二年,夏大旱,知縣楊世達率士民齋戒步禱,甘霖立沛,乃捐俸修建縣西柏尖山威惠龍王廟,每年四月初一日祭。

四、總體評價及建議

本考核組奉有司之命,通過採取聽訪看察等方式,對知縣楊世達進行了全面考核。吾等再三磋商認為:楊公世達,來自韓江。歷宰數邑,復又蒞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夙興夜寐,如履冰霜。恪盡職守,初心不忘。大興水利,普濟四方。鰥寡孤獨,皆有所養。宰執十年,風教張揚。碑樹民心,千載流芳。碑樹民心,千載流芳。

按照大清官員考核“四格”之守、才、政、年四個方面,考察組認為知縣楊世達守清、才長、政勤,年老雖健。未見有“不謹;疲軟無力;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六法”之現象,勝任本職,建議擢升一級或享受相應待遇。

(考核時間及考核組成員名單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