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隰縣:一個國貧縣的農村電商“扶貧經”

山西隰縣:一個國貧縣的農村電商“扶貧經”

隰縣縣長王曉斌向前來隰縣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公共服務中心參觀的嘉賓介紹情況。(資料圖) 楊傑英 攝

中新網太原6月21日電 題:山西隰縣:一個國貧縣的農村電商“扶貧經”

作者 楊傑英

山西隰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藉助“互聯網+”,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助力精準扶貧,成為山西精準脫貧的一個“樣本”。

從前整天沉溺網絡遊戲的王平怎麼也想不到,農村電商平臺會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37歲的王平是隰縣陽頭升鄉青宿村人,小學文化,身無長技,沉溺網絡遊戲。“我以前每天除了打遊戲,什麼都不做。”

山西隰縣:一個國貧縣的農村電商“扶貧經”

隰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公共服務中心的大數據採集中心 楊傑英 攝

直到後來,隰縣縣長王曉斌在該縣電商扶貧培訓班上講的“與其打遊戲,不如賣東西”。正是這句話,改變了王平。他開始嘗試在網上銷售自己果園的梨果。王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年光網上賣梨、蘋果就能收入四五萬塊錢。電商成為隰縣果農脫貧的新門路。”

山西隰縣:一個國貧縣的農村電商“扶貧經”

隰縣玉露香被譽為“中國第一梨”。隰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6年,王平是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7年,靠著發展農村電商他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事實上,王平的“脫貧經”遠不止坐在家中網上銷售梨果。2017年年底,王平前往杭州參加“中國互聯網+農業大會”。在汲取更多電商知識的前提下,王平今年打算新建個小型恆溫庫,打破隰縣梨果應季銷售的瓶頸,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

這個昔日的貧困戶,已成為小有名氣的“電商達人”。而在隰縣,像王平一樣的電商達人還有很多。

隰縣玉露香被譽為“中國第一梨”。目前,隰縣的梨果總面積38萬畝,其中玉露香梨的面積超過23萬畝,預計2020年達到30萬畝,總產8億斤,產值24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玉露香梨第一縣”。而隰縣之所以做農村電商,是因為隨著規模的擴大和知名度的提升,梨果產業出現了以假充真和銷路難的問題。

山西隰縣:一個國貧縣的農村電商“扶貧經”

目前,隰縣覆蓋化的農村電商服務站與貧困戶形成了緊密的利益鏈接機制。 楊傑英 攝

針對出現的問題,隰縣縣委、縣政府於2015年9月策劃創建了玉露香梨溯源體系和原產地電商平臺,初始的隰縣的農村電商由此誕生。通過兩年多的運營發展和提升,農村電商日趨成熟,在產業發展、品牌創建、產品營銷、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你們看,每戶果農都有一個固定的二維碼,掃描一下就可以瞭解這個果子的信息。比如果農是誰,何時進行的剪枝、施肥等信息。這個二維碼是終身碼,既為防偽、溯源,還便於傳播信息。”隰縣電商扶貧開發孵化基地負責人曹金照告訴記者,如今,隰縣每戶果農的果品皆為“一戶一碼,一果一標”。2017年,隰縣共貼了7000萬片二維碼,這就意味著銷售了至少7000萬個梨。

山西隰縣:一個國貧縣的農村電商“扶貧經”

目前,隰縣的梨果總面積38萬畝,其中玉露香梨的面積超過23萬畝,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玉露香梨第一縣”。 楊傑英 攝

這就是隰縣的玉露香梨二維碼追溯系統,彙集了全縣梨農的詳細信息與生產管理等情況,隰縣銷售的每一顆正宗玉露香梨都貼有二維碼。除了二維碼質量追溯系統,隰縣電商扶貧開發孵化基地建的“兩站兩園”,即原產地電商網站、微站,電商體驗園、電商眾創園。隰縣農村電商網站、微站的開通,使電商網絡覆蓋了全縣所有農村,實現電商精準扶貧無盲區。

由此,隰縣農村電商形成了“一街一碼一品牌一體系”的特有模式。2017年9月建成並運營的隰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公共服務中心更是包括了創客空間、網貨展示中心、數據採集中心、路演中心及創客咖啡吧等功能區塊,集聚政策扶持、金融服務、人才培訓、快遞物流、智力輸出、商務服務與生活服務。

在隰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公共服務中心的大數據採集中心,記者可以看到隰縣果品銷售數據分析,其中包括各鄉鎮主體數量的統計情況、掛果梨樹數量及全國掃碼總量、銷售區域分析統計等數據。

隰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公共服務中心總經理霍鵬睿介紹,通過近一年的實踐與優化,服務中心在電商扶貧工作和精準鏈接貧困戶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體系化的精準實施模型與政府有效推動的公共服務體系。既可讓貧困戶真正賣出去東西,又整合資源做好農產品上行支撐,建立交流平臺,增進創業文化,同時還利用大數據激發農村經濟新活力。

農村電商走市場化道路,要發動更多群眾去參與。霍鵬睿表示,“現在,我們電商服務中心每週的電商沙龍或講座,農民參與性很高,每次都是滿座。如今,整個隰縣的農民精神狀態都不同以往,他們接受新鮮事物,想著法的提高自己的網絡銷量,甚至有農民還做起了網絡直播來賣梨,粉絲數量還很大。”

在王曉斌的個人微信號裡,每天都能看到這位縣長為隰縣梨果發出的“廣告”。他告訴記者,“我個人開通微信以來,每日一播,九張圖或者是短視頻,都是與農民種植玉露香梨相關的圖片。我們就是要用好互聯網,要讓更多人瞭解我們的農產品。”

目前,隰縣覆蓋化的農村電商服務站與貧困戶形成了緊密的利益鏈接機制。160個農村電商服務站與1764戶的5126名貧困人口簽訂扶貧對接協議書,由貧困戶提供產品,服務站負責銷售。與此同時,隰縣還連續舉辦了13屆“隰縣扶貧網銷農特產品節”,線上線下結合,銷售額達15582萬元,其中助貧銷售352萬元。從2015年至今,通過電商平臺,有6533戶,14794口貧困人口依託梨果產業,實現穩定脫貧。數據顯示,2017年,隰縣的貧困發生率由15.6%下降到10.8%。

同時,隰縣的農村電商加快了農產品外銷量的急速膨大。2016年,農產品上行銷售1.13億元,2017年,農產品上行銷售達到2.18億元,比2016年增加了一倍。隰縣農民電商隊伍亦迅速壯大,由2015年的260人,增長到兩萬多人,翻了百倍,農民從事電商的人員佔到了全縣電商從業人員的90%。

山西隰縣:一個國貧縣的農村電商“扶貧經”

隰縣電商扶貧開發孵化基地建的“兩站兩園”,即原產地電商網站、微站,電商體驗園、電商眾創園。隰縣農村電商網站、微站的開通,使電商網絡覆蓋了全縣所有農村,實現電商精準扶貧無盲區。 楊傑英 攝

如今,隰縣這個小縣城,已從電商發展“零基礎”發展成為山西乃至全國農村電商的集聚地和發散地。

“扶貧要先扶智,我們現在做電商,網上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但我覺得,作為一個地方官員,讓農民多學點技能,增加收入,這就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廣闊農村,大有可為。對接市場、更新理念、升級模式,農村電商可以走得更遠、電商扶貧能夠更加精準。”王曉斌如是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