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一本好書,讀懂欽州

一本好書,香溢欽州

讓我們翻開剛剛公開出版的

《願風吹我到欽州》

細細品味,靜靜思考

朗誦:楊晉 音頻製作:餘妮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藏靈蘊秀坭興陶

喜歡坭興陶,由來已久。

30多年前,還在陝西工作的時候,朋友曾送一把坭興壺,仿明古式龍蛋款。清吳梅鼎《陽羨茗壺賦》雲:“圓者如丸,體稍縱為龍蛋。”傳明代時大彬即有此款。龍蛋本為宜興紫砂造型,傳到坭興壺這裡,因為泥質細膩,打磨光滑,呈古銅色澤,橢圓形線條,順滑流暢,簡約大方,殊為可愛。這把壺且用且養,已經有了包漿,20世紀90年代初調往北京,舉家北遷,小心翼翼地把壺與其他幾樣陶器瓷器裝箱,墊了厚厚的報紙,誰知託運到京開箱一看,那壺連同一隻耀州窯梅瓶,碎為數塊,那個心痛,一直持續了好多日子。

後來在北京古玩店買過一把坭興壺,器型為東坡提樑壺,店主說是民國的東西,但知道那是做舊的,好在做工還算講究,壺身刻字也有味道,算是在心理上有了些許補償。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坭興陶出自廣西欽州,與江蘇宜興陶、雲南建水陶、重慶榮昌陶,並稱中國四大名陶。宜興紫砂壺為我所喜,談不上收藏,但家裡也收攬了數十把,待見到欽州坭興壺,馬上覺出另一種妙味。宜興壺所用的原料是紫砂泥,含砂量較高,成品呈現出紫而不奼、紅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鐵如石,透氣性好,有種天然質樸不事雕飾之美;坭興用料則是欽江兩岸的紅土泥,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按照一定比例摻和使用,細膩筋韌,手感潤滑,可塑性強,因而器型多樣,便於發揮雕刻藝術。坭興陶的妙處還在於會出現“窯變”,坯體經燒製在原色的基礎上會呈現出古銅、紫紅、鐵青、金黃、墨綠等多種色澤,以及天斑、虎紋等紋路變化,經打磨如暈如染地顯現出來,煞是耐人品味。

曾去過宜興幾次,與那裡幾位陶藝大師交為朋友,但欽州一次也沒有去過。今年國慶前夕,機會來了,應邀與幾位作家一起前往欽州採風,參觀三娘灣、中華白海豚科普館、馮子材故居、劉永福故居等,盡在安排之中,當然,還有坭興陶,到欽州不學習瞭解坭興陶文化,等於沒來。

進駐酒店吃完晚飯,我提議去街上走走,想看看坭興陶。郭運德、徐貴祥、徐劍、楊黎光幾位也早聞坭興陶美名,立即響應。陳建功本來要和我們同去,可有人來看他,便叮囑我們:明天專門安排了去看坭興陶的生產製作,建議我們看看可以,不要急於出手購買。他對欽州熟悉,他的叮囑我們當然重視。

出酒店一拐彎便有一家坭興陶專賣店。進得裡邊,但見貨架上、地上到處擺著各種器型的壺,品類繁多,卻顯雜亂,感覺上不是一家上檔次的店。又沿街找,有家茶館,展品架上的壺不錯,徐劍看上一把“西施”,想買,人家卻只賣茶不賣壺。楊黎光拿起一把,捏起壺蓋敲擊壺身聽響聲,我悄聲告訴他看壺不可以隨便敲擊,我說的是挑選紫砂壺的規矩,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坭興壺與紫砂壺有所不同,挑選紫砂壺的忌諱在坭興壺這裡卻不大介意,坭興壺脆亮的鋼音倒成為顯示貨品質量的一個標誌。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第二天前往欽州坭興陶有限公司參觀。這是一家集坭興陶工藝品研究、開發、生產、經營於一體的公司,是欽州市專為振興坭興陶這一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瑰寶而創建的一個實體,設有生產製作車間、大師工作室、產品展示廳、大中專院校陶藝習訓基地、休閒陶藝吧等。早先見過的坭興陶器,多是小件,有茶具、食具、花瓶、文房用品等,各有特色,在這裡第一次見到鉅製大器,眼前的天地靈氣瓶、高鼓花樽、仙球瓶、龍紋君子鍾等,均數尺高,有一尊大花瓶,竟高達兩米。大凡陶器,燒製大型作品不易,因為坯料在燒製時收縮,很容易開裂或胎體變形,再是器型愈大,坯料自重也就愈大,在高溫下能否承受壓力而不致熔融坍塌,工藝上頗有難度。坭興陶能燒製如此大器,實令人叫絕。

後來看資料才知道,坭興陶燒製大器,早有傳統。據民國《欽縣縣誌》記載,民國九年在城東平心村出土唐刺史寧道務墓陶碑,初發現時已碎,後經水泥粘貼復原,“高四尺餘之鉅製,旁附藏陶壺一個,此碑刻有唐開元二十年字樣……”負責民國十九年《欽縣誌》總編纂的林繩武從書法價值、史料價值及陶製價值方面評價了寧道務碑:“寰宇坊碑,陶製已少,如斯鉅製,尤所希覯,是吾欽先民陶業及書刻之程度也。”又說:“吾國數千年志著錄,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製,此志乃達千六百餘言……乃中國第一陶製也,今國人漸知欽縣陶產,遠邁宜興。”這是迄今在全國範圍內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陶製墓碑。此碑的出土以及史志的記載,不光把欽州製陶歷史推向1000多年前的唐代,而且那時已有陶器鉅製,並且有1600餘言的精美文字,可見那時欽州的製陶水平,已達到不一般的程度。

關於坭興陶的知識,在這裡算補了一課。年輕講解員為了讓我們瞭解坭興陶的特點,敲擊一隻大花瓶讓我們聽聲。楊黎光兄斜眼衝我一笑,似乎笑我的孤陋寡聞,我才知道坭興陶與紫砂陶的不同所在,坭興陶有骨有肉,骨挺肉筋,質地之堅實竟可發出金屬般的鏗鏘之音。坭興陶的雕刻,是展現坭興陶藝魅力的重要工藝之一。雕刻手段有線刻、平雕、圓雕、浮雕、鏤空等,匠人們捉刀代筆,刀法老辣、古拙。另外還有線繪、絞泥、彩釉、金銀絲鑲嵌、描金等裝飾工藝。刻填工藝也是坭興陶的一大特色,藝人們利用具有很強可塑性的泥質,在器皿坯體上雕刻詩文和繪畫,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種泥料,從而燒製出紅器白花、白器紅花,使坭興陶在單純古樸中體現出獨到的匠心雅韻,與詩文繪畫互映互襯,具備又醇又濃的文人味。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展廳裡有銷售櫃檯,徐劍要買壺,把這裡當成了淘寶店,各色品種讓他看得眼花繚亂,挑了這把又看上那把,問了價格直喊便宜,惹得徐貴祥、郭晉麗心裡癢癢,也開始挑壺。楊黎光供職深圳已久,諳熟商業之道,拿眼直瞪徐劍,說他哄抬物價。徐劍詫異:“可以砍價?”漂亮的售貨員笑吟吟道:“對你們是可以優惠的。”徐劍等大喜過望,挑三揀四,各得如意寶貝,入一旁茶席,各美其美去了。

在欽州,我喜得一把井欄壺。井欄壺是曼生“十八式”系列之一,陳曼生乃清代書畫家、篆刻家,一日與紫砂藝人楊彭年自井中汲水煮茶,由井欄激發靈感而設計此壺型,由楊彭年、楊鳳年兄妹親手製作。井欄壺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壺形簡約美觀,流暢大氣,後世文人闡釋此壺寓意學識有如井水,唯不停汲取,方能獲得滋潤,修身養性,故素來深受人們喜愛。我的這把壺身刻有“春滿壺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來”,為欽州書協副主席鄧立武親自捉刀。鄧立武書法作品曾入展全國第六屆新人展、全國第三屆蘭亭獎堯山杯書法展、第二屆中國西部書法展,獲廣西“巴馬神”杯全區書法展二等獎、廣西“冠亞杯”書法展二等獎、廣西“八桂群星獎”二等獎、廣西統一戰線書法展一等獎。壺身草體刻字,恣意放達,神奇險峻,一如飛瀑流星。能得到這樣一把壺,當然令我喜不自勝。

坭興陶歷史久遠,經歷了漫長年代,到了清咸豐年間,坭興陶在傳統燒製技藝中,融書畫藝術於陶藝創作。史料記載一個叫作胡老六的欽州人,當過清兵,曾在江蘇宜興駐屯過,學習過紫砂陶的生產技術,回鄉後用欽江岸邊的紅色黏土製作小煙具。爾後,經過工藝匠師不斷改進,應用範圍不斷擴大,煙具之外又出現了茶具、花瓶、筆插等品類,由此以精雕細刻和神奇窯變聞名天下的高溫坭興陶工藝品行世。據臺灣台北市印行的《欽縣誌》記載:“清光緒二十九年,李象辰來欽做官,曾由官家開設坭興習藝所,在其產品的底部有‘欽州官窯’小方印。”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收藏的晚清、民國時期製作的坭興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風格獨特的白泥紋瓶,瓶高298釐米,器底落陽文“欽州官窯”款。坭興窯在歷史上曾為官窯,當為不爭的事實。

窯變、雕刻、填充、鑲嵌、打磨,我覺得是坭興陶堪供玩味之處,也是坭興陶區別於宜興、建水、榮昌等窯口的顯著特徵。相對於其他名窯,坭興陶為匠人施藝、藝術家發揮創造才能,提供了絕佳的物質載體。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坭興陶藝品已被中國工藝美術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以及新加坡、日本、韓國、意大利、法國、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級博物館收藏。我沒有看過館藏品,對陳建功說:“回京後去工藝美術館看看。”建功說:“不必去工美館,在北海就能讓你看到,我介紹你認識一位坭興陶大藏家。”

陳建功說的大藏家叫許維基。

早就聽建功介紹過許維基。建功本是北海人,祖上與許家系世交,論輩分建功該叫許先生表叔。許維基先生出身於北海名門,祖上基業雄厚,年輕時即開始收藏,先是郵票,清朝大龍票、小龍票、紅印花加蓋票、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紀念票,解放區郵票等,均有蒐集,如今市面上備受珍寵的80版猴票,他手中最多時竟有57版。後來陸續涉足近代北海海關歷史、西洋古董、紅色文化藝術珍品等方面文物文獻收集。北海與欽州緊鄰,20世紀70年代他開始接觸坭興陶,被其魅力折服,此後40餘年裡,他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四海之內,為蒐集古坭興陶惟日孜孜,未曾逸豫。中國坭興陶藝一代宗師鄧敦偉評價許維基的收藏:“許先生的收藏數量之巨大,種類之奇特,系列之齊全,技藝之精湛,特色之鮮明,保存之完美,品味之高雅,內涵之深邃,國內絕無僅有。”

由建功兄引見,我和中國文聯副主席郭運德登門拜訪許維基先生,北海作協原主席邱灼明陪同。進門就看見建功所作古風長歌《坭陶吟》,北海書法家書寫,六尺長幅,置於廳內。此前的2017年,許維基先生把40多年的收藏心血——清至民國時期古坭興陶轉讓給北海中信國安公司,共計1539件,大部分為稀世珍品。中信國安也有情懷有眼光,專為這批藏品建立了坭興陶藝博物館。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眼下許先生家裡的藏品,皆為他近年搜尋購進,數量近百件,有清時的踏雪尋梅大花瓶、清代竹節雙耳活環梅瓶、清代竹節臥讀配詩壺,民國驢背尋詩瓶,民國元年燒製的與同盟會有關的文字紋花樽,民國摹元人筆意的高筒鼓肩松紋瓶,件件是精品。

他不緊不慢地給我們介紹那些藏品的身世來歷,捧起一件竹節提樑壺,指著上邊的刻字念道:“民國四年,五月七日,國恥紀念,謹記勿失,國胞齊心,捐資出力,實用土貨,富強指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取代德國侵佔中國山東青島,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凱開出了撤兵的條件,共有二十一個條件,史稱“二十一條”。5月7日,日本向中國下最後通牒,這最後通牒是對中國的極大侮辱,遭到舉國聲討。這隻坭興陶壺,正是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下製作的,其文物價值,自不待言。

一件民國年代的長頸平足大花瓶,頸部勒一道環脊,刻有數竿蕭蕭風竹,通體燦然如銅,包漿厚實如殼。我實在喜愛,許先生從櫃子裡取出交與我,讓我上手欣賞。一旁的郭運德一下子緊張起來,生怕我有閃失。許先生卻笑道:“不要緊,不要緊,器物正是有人把玩,物人一體,才賦予了生命的靈氣。”

許先生儒雅彬彬,身上自帶名士遺味。他的目光落到每一件藏品上,眼裡都露出柔情,透現著欣悅、讚賞,也許還應該說帶有某種恭敬。他欣悅和恭敬的是泥與土、水與火共生的精靈,是人世間的一種偉大創造,是天地造化的詩與歌,是人的神性——能工巧匠智慧與才能的灼灼光焰和不朽傳承。

臨別,許先生捧出兩隻錦盒,他要送禮物給我和郭運德。送我的是一把合歡壺,由他監製、坭興陶藝大師龍拔標親工。

合歡壺是曼生十八式之一,由上下兩片泥料對接而成,壺型典雅精巧,線條順滑流暢,柔中見剛,調和俊逸。行業裡關於合歡壺的由來傳有美談:曼生在溧陽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運送“白芽”貢茶上京之重任。“白芽”乃是皇家欽點的名貴貢茶,須在清明之前作為十綱貢品茶中第一綱運至京城。曼生不敢怠慢,徵集、挑選、包裝,命人晝夜兼程,送往京城。“白芽”如期而至,龍顏大悅。消息傳來,曼生甚是欣喜,設宴邀集幕客好友以賀。席間,曼生興起,揮毫潑墨,寫下“八餅頭綱,為鸞為鳳,得雌者昌”。好友郭通提議,何不造壺以載此喜,曼生心有所動。席間鼓樂歡天,樂手執大鑔敲擊,聲音洪亮悅耳,曼生乃性情中人,從樂手那裡要過大鑔奮力合敲,歡喜之情溢於言表。大鑔凹凸有致,合則響,合而美。這大鑔的分分合合觸動曼生靈感,遂以合鑔為樣,合歡為名,設計出合歡壺,以朱泥造之,通體大紅,取皆大歡喜之意,風格綺麗,極富天趣。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許先生這把壺,在傳統的合歡壺的器型上,加進了自己的創意,在紫泥壺身和壺蓋接合處,鑲嵌了一圈紅泥曲肩,高凸的蓋鈕也是紅泥,這自然凸顯了坭興壺特色,分外蓬勃提神。龍拔標題刻“心血為爐、熔鑄古今”等字,大氣剛毅,更為這把富有傳統韻致又極具現代審美特色的合歡壺增色添彩。

如此厚禮,怎敢領受,可許先生執意相送。陳建功和邱灼明都說恭敬不如從命,我們接受後,心有惴惴,更多的卻是喜出望外。

絕美坭興陶,藏靈蘊秀,讓我開眼。從南國回京,再讀陳建功兄的《坭陶吟》,深有同感,茲引數句以志我對坭興陶的欣愛:

天人共奇工,水火造化間。

光影奪釉色,瑩瑩塵不染。

氣韻久沉雄,漢風復翩然。

幽幽藏古雅,熠熠動心絃。

作者簡介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白描,作家,教授,文學教育家,玉文化學者。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作家書畫院執行院長。曾任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兼任中國傳媒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延安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作品曾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並多次獲得十月文學獎、人民文學獎、陝西“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著有《天下第一渠》《蒼涼青春》《荒原情鏈》《秘境》《人獸》《恩怨》《被上帝咬過的蘋果》等作品。文學論著有《論路遙的小說創作》《作家素質論》等。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願風吹我到欽州》欄目由欽州市天涯文化研究會、欽州新聞傳媒中心聯合出品。

策劃丨曾開宏 田時勝

執行統籌丨劉寧

文字作者丨白描

圖片來源丨欽州發佈

朗誦丨楊晉

音頻製作丨餘妮

整理編輯丨黃宇琨 羅紅玲(實習)

校對丨梁文輝

審核丨羅立彬

(欽州發佈出品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 回頭看!丟失十年的人行道成欽州示範道

❀ 一本好書,讀懂欽州

❀ 聽!欽州12位好記者講好故事

❀ 邀您共度佳節!十一黃金週月亮灣活動精彩紛呈

❀ 正在公示!廣西發佈一批名單公示,欽州的有......

夜讀,《願風吹我到欽州》| 藏靈蘊秀坭興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