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文/張維軍 雙又文化創始人

本文約5000字,預計10分鐘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雙又文化創始人張維軍是一位從業十多年的男編輯,他和他的團隊今年做了3本新書,銷售1500萬碼洋。縱觀這些書的題材,基本是側重女性化選題的圖文書。比如《時尚通史》《世界花紋與圖案大典》《玫瑰的故事》等,他自己也在朋友圈調侃自己:“我的心裡一定住著一位少女……“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2020年,我只做了三本新書,對七本書進行再版,再加上多種老書的加印,實現了1500多萬碼洋。這些書都算不上暢銷書,最好的銷量也沒達到五萬冊,所有新書的當年也很少超過一萬冊。三本新書意味著工作量並不繁重,1500萬碼洋對於一個編輯來說應該算是不錯的業績。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時尚通史》

[英] 瑪尼·弗格 主編

定價:22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6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世界花紋與圖案大典》

[英] 伊麗莎白·威爾海德 著

定價:29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9

編輯一年應該實現多少碼洋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一年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書有厚有薄,有大眾有專業,有暢銷有滯銷,有資助有合作,有再版有加印……似乎千差萬別,難以一概而論。幾年前,我曾在出版社工作,每到年終,做全年總結與核算,編輯們列出各自的書目,數量差別很大。我特別驚訝的是,竟然有人能一年做三四十本書。我負責的編輯室人均新書數量特別少。

我們編輯室當時一共五個人,主要做的是一般市場書,也跟圖書公司合作,也做一些資助出版的書,沒有做過暢銷書,也沒有負責過領導安排的大型項目。這樣一個編輯室大概可以算是出版界的中位數吧。我在出版社的最後一年是我們編輯室效益最好的一年:新書16種約900萬碼洋,加印和再版約900萬碼洋,合作和資助的圖書碼洋100多萬碼洋,總計剛剛超過2000萬,平均每個人400萬碼洋。

這種新書與老書幾乎各佔一半碼洋的情況,在出版社的編輯部門裡是效益比較好的。這也是我在整個編輯生涯中竭力追求的結果,主要是通過選題的優化,儘量做能長銷的書,捨棄時效性較強的選題。但是,當時我也發現,這幾乎就是我們能達到的極限了,再往上增長,似乎只能靠碰運氣,碰到一本暢銷書。雖說暢銷書並非完全可遇不可求,但是對我來說,就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個人能力與興趣,還是出版社的體制與運營能力都決定了,即使遇到,也無法把握。

另外,在不少出版社的編輯考核方案中,編輯策劃的圖書只計算三年內產生的利潤,之後的銷售幾乎與編輯無關。我所在的出版社也是如此。很明顯,這一點與我追求的做長銷書是矛盾的。我們編輯室製作的書銷售週期較長,有很多書三五年就可以再版,繼續銷售,生命週期甚至能達到十年以上。那年加印和再版圖書在全年碼洋貢獻中佔到50%後,我認為這已經是我們編輯室能達到的頂點了。如果這個比例不能繼續提高,也就意味著編輯只能依靠不斷地做新書來維持,就像一頭拉磨的驢,永遠在轉啊轉,別想停下來。

要改變這種情況,在當時的我看來,唯一的辦法是離開出版社,自己做一個圖書工作室。如此,我就可以繼續根據我的選題原則,儘量選擇可以長銷的書,不斷積累好的品種,再一直簽約、續約,這些品種所產生的收益都屬於這個工作室。“雙又文化”這個圖書品牌就是這種考慮的結果。經過五六年時間的耕耘,在編輯的工作量幾乎沒有變化的前提下,造貨碼洋逐年增加,到2020年,雙又文化的加印和再版圖書的碼洋已佔到全年總碼洋的70%。

《審醜:萬物美學》《電影通史》都是再版書,而且再版當年就加印了。剛剛加印的《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畫》是一個能夠長期銷售的品種,每加印一次就能貢獻超過130萬碼洋。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審醜:萬物美學》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電影通史》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畫》

按照新書佔總碼洋30%來計算,三本新書佔到了450萬碼洋,平均每本書150萬碼洋。如果以目前一般圖書的平均定價50元計算,每本書當年銷售就得達到3萬冊。實際上,雙又文化出版的這些書很少當年銷量能超過1萬冊,大多跟市場上的一般圖書銷量相當。只不過大多數品種幾乎每年都會加印,幾年後還會推出新版,不斷改變每年新書與老書的比重。

對碼洋產生重要影響的是另一個變量則是定價

雙又文化的圖書平均定價約200元,差不多是一般圖書平均定價的四倍,所以,即使銷量並不突出,其單品種所產生的效益也比一般圖書多很多。平均定價200元的書,編輯工作量是否也會呈數倍增長呢?一個編輯可能一年做三本這樣的書嗎?這些問題我是通過選題定位來解決的。

什麼樣的選題定位可以產生高碼洋

經過在出版社工作期間的數年觀察與實踐,我的答案是精挑細選的圖文書。圖文書與純文字書相比較,增加了圖片這個要素,也增加了不同要素之間的互動與關聯,在編纂形式和產品製作形態上有較大的區別。這些不同會增加一些編輯的工作量,但是與文稿編輯的要求相比,這部分工作可以分給美術編輯或設計人員。

如果選題的選擇得當,例如有些原版式引進的圖文書,幾乎無需增加任何編輯量。一本14萬字的純文字書,大概只能定價30元左右。而最新出版的《世界花紋與圖案大典》一書,全書只有約14萬字,定價卻可以高達298元,原因很簡單,因為書中的圖片超過1500幅,佔了全書版面的90%。中文版與英文版採用完全一樣的版式,直接採用原版的排版文件,只是將文字部分替換為中文翻譯,編輯工作量與一本14萬字的純文字書差別並不大。對於引進版的圖文書,圖片已經處理好,只需要支付相應的圖片使用費,基本不會增加編輯的工作量。

比如《世界花紋與圖案大典》,這本書擁有超過1500幅圖,重量超過5斤。版面結構,圖片佔了90%。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那出版純畫冊是不是更好的選擇呢?我認為不是。首先可供選擇的純畫冊並不多,其次絕大多數讀者潛意識中相信書中是要有文字的,因此大部分純畫冊的讀者面非常窄。我們今年的推出的另外兩本新書都是圖片與文字的比例相當的,《時間圖譜:歷史年表的歷史》(將在今年年底前出版)約16萬字和291幅圖,《電影海報藝術史》約15萬字和579幅圖。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時間圖譜:歷史年表的歷史》中的圖片都非常罕見

進入出版業的最初幾年,我是負責版權事務的,工作的內容是服務於編輯,與國外的權利人溝通相關引進版圖書的授權事宜。那些年,我經手處理過數百種引進版圖書的版權事務,通常流程是這樣的:編輯提出選題意向,我向國外諮詢版權狀況,協商授權條件,報價、簽約、付款,以及合約的後續執行等。但是在這些基本的版權事務之外,我特別關心每一本經我手引進的書最後被編輯做出來什麼樣,賣得如何。

我觀察到,大部分書定價在30到70元之間,平均銷量則在5000冊左右,每本書也就是25萬碼洋。偶爾有兩本書賣得比較好,銷量三五萬冊,也不過200萬碼洋左右。每個編輯每年都要做十幾本書,才能勉強完成任務。在我看來,一年編輯十幾種書,其工作量是非常沉重的。即使在完成任務的情況下,其效益也並不好,編輯的收入很低,甚至出現年終核算時獎金為負數的情況。

在見證了數百種引進版圖書的成敗後,我也開始做編輯。在開始第一個選題的時候,我沒有不切實際地要做能暢銷的書,而是給自己確定了一個基本的方向:

定價要高,工作量要少,能夠長銷。這看起來似乎有點矛盾,但這個矛盾是有解決方案的。除去一些大型項目圖書,定價高的主要是圖文書。

圖文書中的文字量相對較少,編輯的工作量自然大大減少。所以,關鍵是選擇能夠長銷的圖文書,題材與內容要盡力避免時效性。文字書的優勢是提供沉浸式閱讀體驗,為讀者提供想象的空間。而圖文書的優勢則是視覺效果,這讓圖文書可以擁有更廣泛的讀者對象。而適宜呈現視覺效果的題材主要是藝術、設計、攝影、建築、電影、音樂、時尚、生活等,這些題材中可以產生大量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

圖文書出版有哪些難點

圖文書的出版雖然有這些優點,但是也存在一些難點。首先,圖文書的成本比例通常純文字書高,有時候還要高出很多,因此單本書的投入較大。雖然圖片節省了編輯的工作量,但是會增加資金投入,相同版面的圖片成本要比文字高。

無論是原創還是引進,都需要支付一筆不菲的圖片使用費。我曾經簽過一本圖文書,預付版稅是1萬美元,圖片費卻高達1.5萬美元,但是這筆錢是一次性的,所以算下來,只要它的銷量超過2萬冊,我認為依然是合算的。也有一些國外的出版方要求共版(co-edition),也就是由國外負責統一印刷,這種情況可能會比出版社自行印製的成本高出一截。

還有一些則是國外出版方指定印刷廠,對於編輯來說,需要與印務溝通的事情可能更多一些。其次,圖文書的版面通常比較複雜,文字部分往往很瑣碎,並非一篇到底,這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圖文書的編輯需要掌握排版軟件的基本功能,還要具有較好的審美能力。目前,主流使用的排版軟件是Adobe InDesign。最後一個難點是銷售。圖文書定價高,在書店中展示容易產生損耗,很多書店不能翻閱。這就對營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電影通史》的篇章頁文字分散,編輯需要非常謹慎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時尚通史》的內頁版面複雜,對編輯的要求較高

經過十多年的的摸索,我對圖文書的理解也逐漸加深:最好的圖文書是作者在創作時就構思出的圖文結構模式,圖片與文字都是作者的創作元素,是整體內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圖文書區別於插圖本和畫冊的地方,除了圖文比例適當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圖文一體,二者缺一不可。

而要能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必須選擇專業的作者,這樣的作者不但是相應領域的專家,具有很強的文字能力,也要對圖片素材的運用得心應手。其次對編輯素質和出版團隊的配合也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有審美能力,能選擇設計感好、擁有高品質圖片的選題,也要具備較強的市場感受力,挑選出能夠長期銷售的品種。能夠編輯圖文書的編輯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美編能力。當然,印製環節的配合也是關鍵一環,紙張的選擇、印色的調節、工藝的使用,這些都比純文字書要複雜一些。

圖文書作為圖書市場的中高端板塊,除了高品質的內容與製作,還需要在系列的規劃上做考慮。由於圖文書定價較高,出現爆品的幾率比較小,銷售渠道也比較窄,露臉的機會偏少,容易被讀者忽略。

因此,從一開始,我就將所有計劃出版的圖文書歸入叢書,相互關聯,一方面是儘量不做無法歸類的單品種,另一方面是將叢書名設計得寬泛一些。我策劃的一百多種圖文書都被歸入三個圖文系列:清單控、視覺系和圖文館。每次出現新的選題,我都要考慮能否將它納入某個系列中。例如,《無法出版的60本書》可以納入清單控叢書,《托爾金的世界》《玫瑰的故事》則可以列入視覺系叢書中。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托爾金的世界》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雖然圖文書很難創造暢銷書那樣的銷量奇蹟,但是相比一般暢銷書,成敗的不確定因素也少一些。我覺得通過長期的實踐,圖文書的編輯策劃能力是可以積累的,可以內化在編輯身上。雙又文化將專注於圖文書的出版,不斷積累精品,給讀者帶來驚豔的視覺閱讀體驗。

11月14日和15日,商務君將在上海舉辦兩場活動——“童書創新營銷工作坊”“全網直播平臺圖書業務對接會”。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一個編輯一年能做幾本書?應該實現多少碼洋和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