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苗“熟身病”的致病原因与预防措施

“熟身病”一种由投喂不当、强应激反应、苗种退化、寄生虫等因素引起育苗免疫力低下,诱发感染弹状病毒或柱状黄杆菌等引起的综合性疾病。多发于加州鲈鱼苗期养殖阶段。是加州鲈苗期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病急,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已经成为制约加州鲈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该病在暴雨之后迅速升温或水质突然恶化、饲料大幅度转换是该病大规模暴发的诱因。目前未见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重点靠预防为主。

主要病症:

“熟身病”初期症状为鱼苗体色泛白,表皮轻微皱折,像被开水烫过一样,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表皮腐烂症状,反应迟钝、游动缓慢,停食和死亡现象。蚕食病死鱼大苗多有肠道病症,个别池塘有少量浮便。

致病原因:

1、被毒素或病菌污染的饵料:死水蛛、红虫、冰鲜浆,池塘毒素污染等。

2、鱼类寄生虫:车轮,斜管,杯体虫等。

3、过度投喂造成肝脏严重损伤,肠道消化能力低下。

4、超强应激反应:暴雨“白撞雨”、突然高温或转水等强应激事件。

5、种质退化:祖代近交以及部分苗企对亲鱼的质量选择要求低,导致加州鲈种苗的抗逆性能和抗病能力差,导致“熟身病”的大规模发病。

病鱼常检出弹状或虹彩病毒、柱状黄杆菌等病原;一般发生烂尾、腐皮的病鱼检出柱状黄杆菌的几率极高。小规格加州鲈苗种的病原其实很复杂,弹状病毒性、柱状黄杆菌、杯体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均较为常见。但是,这些不同的病原感染所表现出来的病症十分相似,“拖便”、“充血”、“熟身”、“打转”等。可以确定的是,“熟身病”可导致加州鲈小规格苗种大规模死鱼甚至全塘覆没。

预防措施:

有效稳定苗池养殖环境,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泼益生菌和有益藻类。通过生物站位防控池塘害菌的爆发和倒藻及害藻的爆发,避免转水、水质恶化等环境应激和毒性反应危害鱼苗健康。

苗期控制投喂量,并选择易消化的优质饵料配合稳肠益生菌预防肠炎类疾病。饵料补充“丁酸菌”+“肝胆立康”促进鱼苗肝脏发育和肝脏功能提升。遇恶劣天气提前做防解应激工作,暴雨前后泼洒“VC解激灵”或“金多”降低应激影响。

密切监控寄生虫和害菌情况,有虫及时杀虫,避免鱼体体表脱黏、损伤而给细菌感染提供机会。补充营养快速恢复鱼苗体质,增强抗病抗应激能力。

治疗方案:

1、停料:停料1-2天,减轻消化负担。并多开增氧机,确保溶氧充足;

2、消毒,减缓扩散,防控批量死亡;

3、加强营养,增强免疫,提高抗菌力,恢复体质;

1)、内服拌料:丁酸菌种+肝胆立康+三黄散,连续5—7天。

2) 、病情稳定后,恢复投喂,但仍需适当控料;饵料拌喂“丁酸菌”或“乳酸菌”。

通过综合防控,防重于治的养殖方针。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健康度,有效保证后续的顺利养殖是鲈鱼养殖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本文能给鲈鱼养殖朋友带来一定的帮助。

鲈鱼苗“熟身病”的致病原因与预防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