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LPR公佈:1年期LPR為4.20% 5年期以上LPR為4.85%

金融界網站9月20日訊 今日上午9時30分,新一期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公佈。1年期LPR為4.20%,5年期以上LPR為4.85%。

如市場普遍預期,在前期降準資金落地的背景下,1年期LPR下降了5個基點。確實,9月16日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降低了銀行資金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在LPR定價中的加點部分。某業內人士表示,此次LPR報價與8月20日相比出現了下降,投資者情緒有望獲得提振,此外,LPR定價下降也將有助於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按照人民銀行的要求,各銀行應在新發放的貸款中主要參考LPR定價,並在浮動利率貸款合同中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

新一期LPR公佈:1年期LPR為4.20% 5年期以上LPR為4.85%

新一期LPR公佈:1年期LPR為4.20% 5年期以上LPR為4.85%

第二輪LPR報價利率下行 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支撐

綜合各方觀點看,第二輪LPR報價利率繼續下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支撐:

一是全面降準落地後會降低銀行負債端的資金成本,帶動資產端LPR定價走低。

二是當前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進一步降低實體融資利率,LPR作為新發放貸款的定價基準,首次報價降幅有限,後續還有繼續下調的空間。

三是通脹預期升溫將會掣肘利率下調,有觀點認為9月、10月將是CPI下行期,而10月之後的CPI可能會再度上升並突破3%,因此當前是降低LPR利率的最佳窗口期。

從長遠看,央行改革LPR的目的旨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暢通“貨幣當局調節政策目標利率(如MLF)-影響市場基準利率(無風險利率)-市場主體交易形成實際利率”的傳導鏈條。有意思的是,自LPR首次報價後,市場對於要抓緊通過降低MLF利率來帶動LPR利率下調的聲音就多了起來。

證券時報頭版評論:LPR迎來二度報價 銀行應抓緊錘鍊內功

此前國常會提出要“推動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但LPR首次報價結果出爐後,4.25%的最新1年期LPR水平較此前僅下降6個基點,較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降10個基點,降幅低於市場預期。

隨著本週二26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後中國央行只是縮量續作並維持利率水平不變,以及本週四美聯儲再度降息後中國央行未跟進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市場呼籲的儘快降息成了一廂情願。支持儘快降息的一派,提出的理由是官方多次強調要推動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並以此延伸解讀為,要想LPR顯著下降,除了降準還不夠,下調MLF利率也非常重要。

但其實,貨幣政策究竟應如何調整,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上述理由似乎忽略了兩方面問題:一是在LPR報價過程中,採取“MLF+點差”的形式進行報價,MLF只是反映了銀行負債端的邊際資金成本,其在定價模型中所佔比重並不大;而且,目前1年期LPR與1年期MLF利率之間的利差超90個基點,本身就有較大壓縮空間,再下調MLF利率對於促進LPR的明顯下降未必會有明顯效果。二是市場過度看重官方提出的“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卻鮮有提及官方還強調“運用市場化改革辦法推動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LPR改革的目的在於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促進實際利率水平走低,如果仍把實際利率的走低寄望於政策利率的調整,是否有違市場化改革的初衷?

對銀行來說,LPR報價機制改革之時,也是自身改革之際。雖然短期內淨息差的壓低不可避免,但改革的意義就在於倒逼銀行走出舒適區,主動想辦法通過提高市場化定價能力、挖掘有增長潛力的信貸資源、強化風險管控能力等,降低無效信用擴張,提升風險偏好,以維持淨息差的穩定。既然強調市場化改革,貨幣政策的思路也不會侷限於傳統手段,讓銀行在改革的壓力下抓緊提升內功,擴大LPR在新發放貸款中的應用程度,然後再實施降息,或是更可行的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