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品種及種植要領

紅薯別名不少,什麼番薯、甘薯、地瓜、山芋、紅芋等,但我們老家就認準紅薯這一個稱謂。

對紅薯印象特別深刻,還是緣於小時候的美好回憶。紅薯屬於旋花科植物,生、熟皆可食用。它不怕貧瘠,產量高,能養人。雖然生產隊種有小麥、玉米主糧,但交過公糧後,分到各家已經很少,一年到頭還要節省著吃,日子過得十分緊巴。鄉親們都把紅薯當成主糧,給予了它更多的鐘愛。“紅薯菜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老家這種說法,也道出了紅薯的功勞。從我記事起,就開始吃紅薯,而且街坊鄰居都是變著法把紅薯做成可口的美食,小米紅薯稀飯、油炸紅薯丸子、涼拌紅薯葉、醋熘紅薯絲……加工後還能做成紅薯粉條、紅薯粉皮、紅薯涼粉。每當想起這些食譜,就油然產生一種強烈的食慾。那個年代大家並不知道紅薯是種長壽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只知道它好吃,吃飽能擋飢。


紅薯品種及種植要領

我見證過紅薯的成長過程,雖然生長期不長,但精彩壯烈、令人動容。紅薯分為春紅薯和麥茬紅薯兩種,所謂春紅薯和麥茬紅薯,顧名思義就是春天和收麥後種植的紅薯。一出正月,生產隊就開始培育紅薯苗。當時沒有薄膜育種技術,都是採用土辦法,組織勞力在打麥場旁邊挖上兩三個約60平方米的長方形土坑,裡面鋪上幾層粉碎、腐爛的玉米稈,並墊上優質土壤。坑下面留有多條煙道,直通下面的火灶。育苗時,把選好的紅薯種整齊地埋在坑中,坑上面搭上草苫,以便保溫。然後,定期點火加熱,提高坑中的溫度。當紅薯芽長到20多釐米的時候,即可採苗栽種。採完苗後,紅薯種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水分、糖分大減,多數出現腐斑,被生產隊扔在了一邊,我們叫這種紅薯種為“紅薯母”。我和小夥伴經常扒拉那些被扔掉的紅薯母,從中尋找不太腐爛的生吃,有時也會把它帶回家讓母親熥一熥,畢竟當時紅薯不多啊!


紅薯品種及種植要領

栽種紅薯比較簡單,都是在平整過的土地上用钁頭挖出一個個小坑,前後、左右相距約50釐米。部分男勞力從地頭蓄水池把水擔過來,一個坑一瓢水進行澆灌,其他勞力負責將紅薯苗放入坑中掩埋,並封成一個個小土包,以便紅薯紮根。隨後,及時進行除草鬆土。等到紅薯秧蓋滿地皮時,還需要進行2~3次翻秧,以挑斷紅薯秧上次生的根鬚,使主根吸收更多營養。如果栽種麥茬紅薯,就不用再費事育苗,可以直接從春紅薯秧上截斷紅薯蔓,充當種苗。

每一片的紅薯地,都充滿生機和朝氣。特別是八月上旬的紅薯地更顯碧綠蔥鬱,縱橫交錯的紅薯蔓把地面覆蓋得嚴嚴實實,偶爾會有淡紫色的紅薯花謙遜地隱匿於紅薯秧中,青綠色的螞蚱調皮地蹦跳於紅薯葉上,整個紅薯地在秋風中蓬勃,釋放出一種不結出碩果不罷休的執著和堅忍。

霜降過後,紅薯秧精力耗盡,一夜之間變成了灰黑。紅薯將成熟和殷實無私地奉獻給了鄉親,它衝破土包,展露出一個個強勁的身軀。

挖紅薯是一個急活兒,每到這時候,全隊男女老少都要一齊上陣,儘快把紅薯收貯。生產隊長總是要求大家挑選個大、無疤、表面光滑的紅薯作為種子下窖。然後,把剩下的紅薯按人口和工分多少分給各家各戶。各家各戶也是精挑一些好的紅薯窖藏起來,把其餘的紅薯分成兩部分處理。一部分用自制的“擦床”擦成片曬乾,作為補充食糧;另一部分清潔乾淨壓榨成粉渣,過濾形成粉面,製作粉條、粉皮和涼粉,或變賣營生,或供自家食用。


紅薯品種及種植要領


紅薯品種及種植要領

公社供銷社建在我們村,常年收購粉條、粉皮,尤其冬天收購量最大。每隔幾天,供銷社都要請人把收購的粉條、粉皮打包外運,打包所用材料是簡單實用的葦蓆。在裝車過程中,常常會落下不少粉條頭和粉皮塊。我和小夥伴經常不顧寒風刺骨,在汽車旁邊撿拾這些粉條頭、粉皮塊,或裝進衣袋作為零食嚼著吃,或拿回家中洗好放入鍋中煮飯。現在,想想那時的生活,確實有些艱辛。

我八九歲那年,父親在離家三里路的公社磚瓦廠挖坯子。挖坯子,是老家對打磚坯的習稱,就是在制磚用的模具上撒上一把沙土,然後將和好的泥裝入模具,翻扣在場地上。模具有兩塊或三塊磚的,根據自己的力氣大小選定。磚坯曬乾後,從東到西排列著架起來,以便通風,等待窯工拉走入窯。挖坯子,說到底就是掙個辛苦錢。我經常在父親挖坯子的場地玩耍,有一天下午,我在磚瓦廠旁邊一塊挖過紅薯的地裡割草,挖到了幾塊遺落在地裡的紅薯。我見過大人們在窯頂上烤紅薯,便抱著紅薯來到窯頂,想把它烤熟吃,解解饞。窯頂是一個6000平方米的平面,上面有數不清、碗口大的立洞,直通下面的窯庫。這些立洞是燒磚工續炭的通道,上面蓋有帶掛鉤的鐵蓋,不燒磚時將洞蓋打開,燒磚時填入炭後蓋上。我選擇了中間一個溫度比較高的立洞,把紅薯圍著洞口擺好,外面用磚頭圍堵得嚴嚴實實。一個多鐘頭後,我去取燒烤的紅薯,右腳不小心碰到了鐵蓋上,頓時起了一個兩釐米長的大水泡,疼得我一陣嚎叫。父親為了帶我到衛生院上藥,半晌沒有幹成活兒。

曾經一段時間,隨著生活條件改善、主糧產量提升,城鄉越來越富裕,紅薯幾乎離開了餐桌,但很快又明星般地迴歸。人們發現,日常生活還是缺少不了它。現在買紅薯和買菜差不多,雖然價錢偏高,但大家都非常喜歡它。金子永遠是金子,紅薯也永遠改變不了它的品格。


原文選自龍源期刊網:農村農業農民 A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