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理论在哪里?

人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实有之物的作用,而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则强调了常常被人遗忘的空虚之物的作用。老子运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说明了看似无用之物的巨大作用。他首先以车毂为例,它能够运转不休的关键就在于它中空无物,因此才能够承受来着各方面辐条的压力,并将这些压力还原成不断转动、前行的动力。这就是老庄哲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无用而有大用”的思想。

老子对于实有与虚无的认识,都是从它们各自的实际出发,而排除了二者的外部形式对于认知的影响,这其中蕴含着精妙的辩证法思想。

针对此章,宋徽宗曾评说:“有则实,无则虚,实故具貌象声色而有质,虚故能运量酬酢而不穷。天地之间,道以器显,故无不废有,器以道妙,故有必归于无。”王弼亦批注云:“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

“有”指实之物,看得见、摸得着、有形、有状,如车、器、室等。若世间无此类实有之物的存在,“何用之有”?然而车位、器、室这些实有之物的实有之利,却正是凭借它们中间的虚空—“无”才发挥作用。车,因毂中间虚空让轮子得以转动,才显示其运输的作用;器,因中间虚空,才显示其贮存作用;室,因中间虚空,才显示其居住作用。没有“有”可资以为利,“无”的作用便不存在。如果没有“无”,“有”的作用则根本无从发挥。无“无”,“有”更是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而不成其为“有”了。由此可见,“无”正是“有”的一定存在形式,二者都是器物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老子在二千年多年前即精辟地概括了器物的本质,以及有无之间相根、相生、相资、相用的关系。

世界著名现代建筑大师赖特(美)非常推崇老子,常引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来阐述他的空间概念。1946年,梁思成曾作为联合国总部建筑选址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出访美国,曾特别访问了赖特。赖特问他:“你到美国来的目的是什么?”梁思成答道:“是来学习建筑理论的。”赖特挥手说:“回去!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接着背诵了这段话,并赞誉这段话为“最好的建筑理论”,后来甚至把这段话作为校训,写在他创办的校园的墙壁上。

附《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

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