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葬禮: 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 幾十萬人送行, 第二日天降大雪

司馬遷曾在《報任安書》中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之所以在當時能夠寫下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因為他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遭受宮刑,但即使獲得如此之辱,他卻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是發奮著書,表達出如此可貴的生死觀,體現出他為了實現心中理想甘願受辱,堅忍不拔的精神。

張思德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於1915年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的一個貧苦家庭中,他在自己十八歲那年參軍,二十二歲時入黨黨。親身參與了長征,連續兩次經歷人跡罕至的雪山與草地,為革命事業做出重要貢獻。1944年9月5日,張思德和戰友們一同執行燒炭任務,然而在挖窯洞的過程中窯洞意外塌方,在這個危難時刻張思德第一時間將身邊的戰友推了出去,而他卻被埋在了窯洞中犧牲,此時此刻的他不過剛29歲。

錢學森葬禮: 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 幾十萬人送行, 第二日天降大雪

錢學森

正文

臧克家曾經在《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就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明快直接的表達出作者的觀點,使用簡單的對比手法來描寫兩類人,烘托出偉大的人越來越偉大,卑劣的人越來越卑劣。新中國成立至今不到百年,但卻取得了這麼多令人矚目的成就,離不開上一輩人的奉獻,他們雖然已經逝世,但在我們的心中他們卻始終未曾離去,一直在默默守護著我們,今天要來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新中國歷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葬禮: 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 幾十萬人送行, 第二日天降大雪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剛剛遭受了幾十年戰火的摧殘,祖國河山百廢待興,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刻。在那個時間節點有許多華人在外留學,取得了不菲的科研成果,他們如果願意歸國建設,就意味著他們要放棄在國外的優渥生活,還要遭受外國人的層層阻攔,有一些人在這個抉擇下選擇拒絕回國,享受國外的生活。但錢學森並不一樣,他為了儘快回到國家,歷經了種種磨難,甚至還被美國抓入監獄,但即使如此他卻始終未曾放棄,最終終於打破阻攔,踏上了歸國的郵輪。

錢學森葬禮: 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 幾十萬人送行, 第二日天降大雪

回到祖國之後的錢學森,一刻不停的投身於中國的科研事業之中。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在國際社會上還要面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威脅,在這個危難關頭,只有儘快研製成功原子彈才是唯一出路。而錢學森最終不負眾望,於1964年10月16日成功試爆原子彈,三年後,氫彈也試爆成功,自此中國也成為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上掌握了話語權,這一切都離不開錢學森的奉獻。

錢學森葬禮: 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 幾十萬人送行, 第二日天降大雪

偉人終有離去的那一天,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錢學森逝世之後,親屬朋友們在他居住的家中建了一個簡易的靈堂,周邊居住的群眾自發的去弔唁哀悼。

錢學森的葬禮: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幾十萬人送行,第二日天降大雪。錢學森的靈柩上蓋著一面鮮紅的黨旗,中央政治局全體常委都參加了這場遺體告別儀式,除此之外,數十萬群眾都默默站在街道兩側,在他們的面孔上或是悲痛或是肅穆,場面十分悲壯,每一個人都依依不捨的送別這位偉人。

錢學森葬禮: 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 幾十萬人送行, 第二日天降大雪

結語

錢學森追悼會結束的第二天,或許是上天都被打動,整個北京城下起了大雪,那潔白無暇的雪花就彷佛是白玉一樣鋪滿了大地,襯托著錢老崇高的人格和群眾們無盡的哀思。錢學森雖然逝世,但他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卻永遠不會被人遺忘,國家之所以能夠發展,就是因為總是會有這些人不為名不為利的為國家做出貢獻,作為國家公民中的一份子,我們也應當學習這種為國付出的精神,讓國家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