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心費力研究出的中藥和方案,患者不“買賬”,黃璐琦為何不著急?

編者按:

在這場極其複雜的疫情前,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一個沒有爭議的答案,是科技。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一再強調,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要綜合多學科力量加快科研攻關,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力爭早日取得突破,儘快拿出切實管用的研究成果。

從防控、篩查,到病人的診治,再到疫苗的研發,在這場與病魔較量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科技的力量貫穿始終。

“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在國務院新聞辦3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到對新冠肺炎的防治效果,中央指導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這樣表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而此次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更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特色和優勢。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也正走出國門,為全球抗疫作出貢獻。

費心費力研究出的中藥和方案,患者不“買賬”,黃璐琦為何不著急?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

“現在,很多國外朋友來電,要求使用化溼敗毒顆粒。”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告訴記者。

化溼敗毒顆粒作為我國首個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創新藥物,是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在武漢的臨床研究成果,也是金銀潭醫院治療新冠肺炎的基礎用方。

1月25日是大年初一,黃璐琦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帶領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赴武漢金銀潭醫院。

“在北京到武漢的高鐵上,我就想,如果能夠在治療過程中形成一個有效的中藥該多好啊!”黃璐琦說。到了武漢,在金銀潭醫院第一次巡查病房時,幾位呼吸窘迫的患者眼神裡流露著的恐懼和期待,更讓他堅定了這個想法。

邊救治、邊總結、邊研究。在運用經方基礎上,醫療隊結合新冠肺炎的臨床特點,迅速總結出了化溼敗毒顆粒。“創新之處在於我們充分利用了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後臺數據分析優化出該方組合,並同時進行了基礎研究,證實其可以減少大鼠動物模型肺載毒量30%。”黃璐琦介紹。

在這個國家中醫醫療隊中,有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廣安門醫院的臨床醫護骨幹,他們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以中醫為主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案。

“為什麼不給我用抗生素治療?我不要喝中藥!”

“如果您血象高,就用西醫抗生素療法;如果血象正常但有發熱,用純中藥治療即可。您檢查結果顯示血象不高,沒有細菌感染的症狀,為了減少西藥抗生素、激素的不合理應用和不良反應,我們根據您的症狀制定了中藥治療方案。”

起初,在金銀潭醫院,這樣的對話很常見。

金銀潭醫院的大多數患者都是直接應用化溼敗毒原方或者在原方基礎上進行辨證論治、適當加減。一些習慣於西醫治療的患者,對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產生了質疑。

費心費力研究出來的中藥和方案,患者不“買賬”,黃璐琦卻不著急:“等看到療效就好了!”

在中醫的介入下,患者發熱、乾咳、胸悶、氣短等症狀都有了明顯好轉,核酸轉陰時間和住院時程都縮短了,病情也得到阻止,減少了普通型患者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的發生率。

接管病區6天后,先後有8名患者治癒出院,中醫藥的效果初步體現。同時,一個方艙醫院400多名患者服用化溼敗毒顆粒後,病情都得到了緩解。

“因為療效不錯,患者的想法也有了改觀,有的患者出院後還給我們送來了錦旗。”在武漢的74天裡,黃璐琦親眼目睹了患者思想的變化。

“我們馳援武漢,就是為了救治更多的患者。一切要從患者的病情出發、以患者的康復為最終目的。”黃璐琦說。每天下午四點的例會中,隊員們都要討論當天收治的患者病情、治療方案和治療效果,並將數據經過平臺傳送到後方,由其他不在武漢的國家名中醫進行總結和優化。團隊撰寫的“基於病例分析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臨床評價標準”“中醫藥治療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經驗總結和方案建議”,被納入國家第六、第七版診療指南。

很多人都問,在這次疫情中,中西醫結合的原理是什麼?黃璐琦說,“西醫很強大,中醫很偉大。但這兩種思想體系並非要相互隔絕,而是應當相互借鑑、協調發展。西醫改善指標,中醫改善症狀。西醫著眼於如何消滅病毒,中醫著眼於整個病情和病人,是通過整體的調治達到機體康復。”

“療效就是中醫藥的生命力。”黃璐琦對中醫藥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說,中國歷史上,大概有300多次大型疫病流行,中醫藥在其間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實現中西醫並重,就要讓人們體會到中醫智慧帶來的好處。中醫藥地位提高了,中西醫並重就實現了。

記者:司晉麗

編輯:魏芯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