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动、两保障:“县管校聘”砸差师的“碗”,解优师的“套”

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国家出台了许多管理政策,"县管校聘"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县管校聘"就是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人事权全部由县级部门统一管理,各校根据教学需求和编制数量择优聘用。教师和校长将在县域内定期开展轮岗工作,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县管校聘"政策的提出背景

首次提出: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行"县管校聘"政策。

三流动、两保障:“县管校聘”砸差师的“碗”,解优师的“套”

核心要义:"县管校聘"政策的核心要义是要打破教师管理的校际壁垒,为区域内校长和教师的交流提供顺畅的机制保证。简单讲就是让教师流动起来。

工作推进:2015年教育部遴选了北京市东城区、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等19个地方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单位。随后几年,教育部根据地方申请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并提出在2020年全国全面推行。这也是为什么2014年的政策突然间在今年火起来的原因。

二、教师们担心的"县管校聘"相关问题

由于一讲到"聘",我们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企业聘任,就会想到失业。所以"县管校聘"中一个"聘"字经常使很多教师产生危机感,担心很多问题。主要包含以下问题:

1."县管校聘"会不会导致自己"丢饭碗",甚至是当不成教师了?

2."县管校聘"会不会导致校长一手遮天,想聘谁就聘谁,想解聘谁就解聘谁?

3. "县管校聘"会不会导致教师恶性竞争,影响教育质量?

4. "县管校聘"会不会导致好教师全部跑了,农村校留不住人,导致农村教育质量更低?

三流动、两保障:“县管校聘”砸差师的“碗”,解优师的“套”

其实这些问题是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或者说部分地方对政策执行不准确导致的。如前所述"县管校聘"政策主要是为"教师交流"保驾护航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整教师"、不是随便"砸教师饭碗"、不是任由"校长霸权",更不能导致农村校优秀教师流失。

目前来看,各地在实施措施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流动",即:学校间流动、学科间流动、层次间流动。最终都是要实现"两保障"目标,即:保稳定、保质量。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同时解答相关疑惑。

三、各地主要实施的"三流动"措施

1.学校间流动。这是"县管校聘"政策出台的初心所在。就是将原来分割在各个学校的教师变为县域内自由流动的教师。也就是大家讲的将"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政策实施后,从严格意义上说各校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和编制数量在全县范围内择优聘用。同样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在全县范围内自由选择学校,真正实现县域内教师的自由流动。

三流动、两保障:“县管校聘”砸差师的“碗”,解优师的“套”

学校间流动确实可能出现教师无岗情况。这主要出现在三种情况下,第一,学校教师总量超编。那么学校需要解聘超编的教师。第二,学校教师结构超编。也就是某些学科的教师超了,那么学校需要解聘部分学科超编教师。第三,外部优秀教师流入导致本校教师超编,那么学校就需要在聘任了外部教师的同时解聘本校竞争失败的教师。

这就是导致很多教师担心自己丢饭碗的原因。其实也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各校都还有其他路径,主要是下面两种。

2.学科间流动。学科间流动就是在本校内当出现结构性超编现象时候,很多学校采取让学科过剩的教师转到相似的学科去。比如中文转到历史,或物理转数学等。有的学校是教师自学转学科,有的是采取派教师外出培训转学科等途径,这样既可以解决某学科的教师过剩问题,使教师不至于失业,同时也解决了另一学科教师的短缺问题。同时这种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另一学科任教时还能够很好地发挥两个学科的优势。

三流动、两保障:“县管校聘”砸差师的“碗”,解优师的“套”

3.层次间流动。层次间流动也是解决某学校或学科教师过剩的一种方法。他主要是指当高教学层次学校教师过程时候可以向低教学层次学校流动。简单讲就是中学教师过剩可以流动到小学去当教师。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学教师过剩了或者在中学阶段最后竞聘失败了,确实不适合在中学阶段任教,那么可以流动到小学阶段相似学科去任教。

所以说“县管校聘”政策还是最大程度上去保护教师,让教师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除非你素质或能力太差,最后所有途径都不能实现流动,那可能面临解聘危险,但是这是极少数教学能力很差的教师才可能出现的。

四、最终要实现的"两保障"目标

1.保稳定。"县管校聘"是一个全国性政策,他的实施一定不能导致教师人心惶惶,无心教学,只想着保住饭碗。所以各地在推进政策时候都先期研制建立了系统的管理规定,对聘任考核标准、程序,解聘的条件等做了细致的规定。比如:实施学校必须先制标准,并经过审批通过才能够实施。对聘哪位教师或解聘哪位教师很多学校都规定了在标准评价基础上还需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研究表决,等等。

三流动、两保障:“县管校聘”砸差师的“碗”,解优师的“套”

而且对于那些优秀教师也不是随意可以"跳槽""攀高枝",一般地方在尊重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还出台了相关的教师轮岗的基本规定,也就是优秀教师必然定期或不定期要在乡村基础学校任教一定时间。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只要学校教师不是严重超编,教师对学校的认可度较好,人心较稳,那么学校整体教师队伍不会发生太大变动,基本上聘用的还是自己家的教师。变动的主要是较优秀的跳槽或确实太差但又不能校内学科间流动的会落聘。

2.保质量。"县管校聘"核心要义和政策初心就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内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特别是乡村偏远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提升,维护教育公平。所以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在学校教师管理中,各地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就是对到偏远或贫困地区交流轮岗的教师给予更高的津贴和补助。并在编制核算和职称评审方面予以倾斜,这样才能让一些优秀教师,特别是无家庭负担羁绊的年轻教师是非常有可能去偏远地区任教一段时间的。这样必然有利于当地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流动、两保障:“县管校聘”砸差师的“碗”,解优师的“套”

而且这种教师的常态流动还能够进一步推进教学科研传帮带的发展,让教师之间更熟悉,教师之间的交流更频繁。同时也带动学校之间的互帮互助。同时不同教师之间的适度竞争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综上,“县管校聘”是为优秀教师“解套”,而不是“挖坑”,是在稳定的基础上释放流动性,是在流动的过程中剔除差教师,整体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质量的提升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和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