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電商時代,誠信是不變的經營之道-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和社交平臺的融合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網民人數最多、電商滲透率最高的國家,電商零售市場規模全球排名第一。電商的發展實現了多方共贏,活躍的網絡經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色。網絡經濟蓬勃興起,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但也滋生出消費欺詐、誠信缺失等突出問題,日益成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重災區”,網上消費投訴成為了消費投訴的新熱點。疫情當下,生鮮、教育、醫療、餐飲等諸多電商消費市場尤為注目,且更應經得起考驗。

在電商已步入“尋常百姓家”的今天,由於網絡消費領域購物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以及監管上的困難,商家的失信行為極易導致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權益受損,並存在投訴難、索賠難等問題,使其他市場主體對誠信的堅守產生動搖,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社會化營銷這一電商新業態,貽害不淺。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互聯網時代,市場信息日益透明,誠信是商家的核心資產,信譽好壞直接決定其生存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網絡經濟的本質就是口碑經濟、誠信經濟,信用是其發展壯大的重要基石。只有堅守誠信底線,誠實經營、童叟無欺,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信得過的產品,方能經得住市場考驗、贏得未來。

巧詐不如拙誠。其實,互聯網並沒有改變商業的本質,不管線上線下,誠信是不變的經營之道。無論是推動網絡經濟健康發展,還是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都必須守住誠信底線,提高網上消費服務水平。只有用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作為保障,讓人們願消費、敢消費,才能讓消費更好地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

誠信的市場環境,離不開制度保障。對電商出現的問題,不能聽之任之,要進一步加強監管規範懲戒力度,暢通投訴渠道,對涉嫌違反電商法、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違法行為做到“重拳出擊”、以儆效尤,建立常態化的處理機制,消除監管盲區,為電商消費者“保駕護航”。要徹底打贏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之戰,還需加強相關法律的普及,提高消費者法律維權意識,讓消費者拿起法律的武器,讓消費活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行業、社會共治。政府、網購平臺、企業、商家、消費者、社會機構攜手合作、聯合發力,媒體聯動輿論監督,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良好的行業規範,共同打造和諧公正的經營環境,消除“阿喀琉斯之踵”的電商行業痼疾,並通過更健康的模式、更好的監管自律,讓電商業態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依靠優質誠信服務贏得信賴,讓更多消費者放心暢享網購,促進消費的蛋糕越做越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個人信守承諾、企業捍衛約定、社會崇尚良知,讓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僅僅停留在“3.15”,而是成為伴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的準則規範,讓市場環境更有誠信、更有秩序。

杭州網 李治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