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在即

2020年3月9日,我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第54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我國北斗導航工程2020年任務的“開門紅”。近日,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即“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如期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各項準備工作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根據計劃,該星將於五月發射升空,屆時,“北斗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在即

壓軸飛天的“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為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被暱稱為吉星。該類衛星運行的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重合,軌道週期等於地球在慣性空間中的自轉週期即23小時56分4秒,且方向與之一致,這樣就使得該類衛星與地面的位置保持相對不變。其定點於赤道上空約3.6萬公里的圓形軌道上,一顆可覆蓋約40%的地球面積。北斗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在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特色服務上發揮關鍵作用。“北斗三號”共有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主要服務中國所在的區域。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在即

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徹底實現全球組網的激動人心的時刻的到來,還意味著美國在衛星定位系統上的壟斷地位將被徹底打破,GPS從此跌下神壇。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在即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先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GPS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和歐洲伽利略系統後,全球第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後來者,“北斗”直到2000年才開始擁有由兩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衛星組成的“雙星定位系統”,這就是“北斗一號”,開始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升空,“北斗”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在即

2004年,“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啟動。到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2009年,“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啟動;到2018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任務,“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並向全球提供服務。2020年3月9日,第29顆“北斗三號”衛星發射成功。至此,“北斗三號”收官只剩下最後一顆星,距離大功告成只差臨門一腳。“北斗三號”系統繼承“北斗”有源定位服務和無源定位服務兩種技術體制,能夠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的用戶還可享有區域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在即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1)從國家安全層面考慮,我國必須發展自主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在即

時間、 位置信息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國必須具有自主可控的授時、 位置服務能力。 北斗系統具備授時、 定位、導航等功能, 構成了我國重要的時空基礎設施,使我國擺脫了依賴國外系統的狀況,開啟了我國時空體系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國家的國防、公共安全、能源、電力和金融等具有重要戰略性地位的領域,必須要建立起基於北斗衛星導航的應用體系,確保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

(2)衛星導航系統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在即

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 防災減災等重要領域,都需要衛星導航系統來發揮其作用,通過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來提供相應的導航、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我國在核心技術上將不受制於人,也進一步提高各行業穩定運營的可靠程度。

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性公共資源,多系統兼容與互操作已成為發展趨勢。中國始終秉持和踐行“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發展理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積極推進北斗系統國際合作。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攜手,與各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一起,共同推動全球衛星導航事業發展,讓北斗系統更好地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全文完,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