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一、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的經脈,其循行起始於胃(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再從大腸迴轉過來,向上沿著胃的上下口,通過橫膈,隸屬於本髒肺,再從肺臟至氣管、喉嚨等處,橫行由腋窩下出走體表。向下沿著上臂內側面,行於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陰心經的前面下行至肘中本經尺澤穴處,然後沿循前臂內側的前緣至腕後高骨(橈骨莖突)的內側,經過橈動脈搏動處至手大魚際的邊緣,終止於大指橈側指甲角旁少商穴。

本經有一條支脈,從腕後橈骨莖突的上方分出,向手背一直走到食指橈側的末端,接手陽明大腸經。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手太陰肺經的病候是:胸部脹滿、咳喘、缺盆(鎖骨上窩)處疼痛、心中瞀悶煩滿、手厥冷痛、手掌有熱感。能夠主治肺的一些病證,如咳喘上氣、心胸煩滿、上肢內側前緣冷痛、手掌有熱感。本經經氣亢盛時則肩背痛,外感風寒之邪可致中風、汗出之症;本經經氣不足又會出現小便頻數量少、氣短及尿液頗色改變。

二、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起始於食指的尖端,沿著食指橈側上緣至兩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上行至兩筋(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當中,沿前臂的上緣上行至肘外,然後繼續上行至上臂的外側上肩,出於鎖骨肩峰端,向後聯繫到頸椎,交會於大椎穴處,並從項後向前,經缺盆入胸腔聯絡肺臟,下行通貫橫膈至腹腔隸屬於大腸。

其分支從缺盆處分出上行頸部,貫穿頰部進入下齒,然後反轉過來至口角兩旁上行,左右相交於人中,左脈向右,右脈向左,上挾鼻孔在本經迎香穴處與足陽明胃經相交。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手陽明大腸經的病候是:牙齒疼痛、頸部腫脹、津液疾病及目黃、口乾舌燥、咽喉腫痛、鼻流清涕、鼻出血等五官痛患,還主治經脈循行徑路上的一些病證,如肩、臑、大指次指(食指)等部位的疼痛不用。經氣亢盛則本經脈所經過的一些部位腫脹且有熱感;經氣不足則會感覺到寒慄而不能自行恢復。

三、足陽明胃經

在十二經脈中足陽明胃經的分支最多,除一最直行主幹外,共有四條分支。

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起始於鼻的兩旁,上行左右交會於鼻根部,向旁行在晴明穴處交會於足太陽經脈,並向下沿鼻外方進入上齒,迴轉過來挾口角環繞口唇,向上交會於督脈的人中處,向下交會於頦唇溝處任脈的承漿穴,退轉沿著下頜角的後下方,淺出於本經的大迎穴,沿著下頜角的前下方(頰車穴)向上到耳前,經過顴弓上緣,交會足少陽膽經於客主人(即上關穴),沿著髮際交會足少陽膽經懸釐、頷厭,至前額交會督脈的神庭穴。

它的第一條分支,從大迎穴的前方向下至頸部結喉旁的人迎動脈處,沿著喉嚨,進入缺盆,先向後交督脈於大椎,然後進入體腔,通過橫膈,隸屬於胃,聯絡脾臟。

本經直行的主幹從缺盆處直下至乳頭內部,下行直挾肚臍旁邊,進入腹股溝。

另一條支脈,由胃下口處分出,沿腹部深入內層,下至腹股溝處,與前直行的主幹會合,向下到大腿前面內側的髀關穴後繼續下行至本經伏兔穴處,向下進入髕骨,再下沿脛骨外側走足背,至中趾的內側而終。

另有一條分支從上一分支的膝下3寸的部位(足三里穴)別出,向下至足中趾的外側。

在足背又分出一條支脈至足大趾,出足大趾末端接足太陰牌經。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足陽明胃經的病候是:惡寒戰慄及癲狂等神志疾病,也可出現局部病變如腹脹腸鳴、血氣不調所致的一些疾病以及瘧疾、多汗、口眼喎斜、口舌生瘡、頸部腫脹、咽喉腫痛、腹水等症和沿經脈循行分佈的一些部位如膺、乳、氣街、伏兔、膝髕、足背、中趾等處疼痛。當經氣有餘陽熱亢盛時會出現身前熱、消谷善飢、尿色變黃等症。經氣不足陽氣虛弱時又會出現身前寒、胃寒脹滿等症。

四、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的循行,起始於大趾趾甲角旁,沿足趾內側赤白肉際,繞過核骨(第一蹠骨小頭)後面,上行至內踝前緣,上走腓腸肌的內側,沿脛骨的後緣至內踝上8寸處與足厥陰肝經交叉,走至肝經的前面,上行沿著膝關節及大腿內側前緣至衝門穴處進入腹中,在腹腔內隸屬脾臟聯絡胃腑後上行通貫橫膈,上行頸部挾咽喉連繫舌本,佈散於舌下。

它的一條支脈從胃分出上貫橫膈,流注至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足太陰脾經的病候是:噯氣、嘔吐、脘腹脹滿、身體沉重等症,本經能夠主治脾的病變,如飲食不下、洩瀉、痰病、黃疽、小便不利以及失眠、體重、動搖不便、煩心心痛及膝股內疽痛、足大趾活動受限等。

五、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的經脈,起始於心臟之中,出而聯絡心臟周圍的血管脈絡(心繫),下行通貫橫膈至腹腔聯絡小腸。

它的一條支脈從心繫上行挾咽喉,然後再上行聯繫到目與腦相連的脈絡(目系)。

直行的主幹從心繫上行至肺,從腋下出走體表,沿上臂內側下行,走在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的後面,至肘窩中,然後沿前臂內側後緣至掌後腕豆骨的尖端。下行進入掌內側後緣,沿小指內側至指甲內側末端而終,接手太陽小腸經。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手少陰心經的病候是:咽乾、口渴欲飲、心痛、目黃、胸脅疼痛及本經所過的部位如臑臂內側後緣、手掌等處的疼痛或寒熱等病症。

六、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的循行:起始於小指尺側指甲角旁,沿循手外側上至腕關節,走出於腕後高骨處(尺骨小頭),直上沿著尺骨鷹嘴於肱骨內上髁之間上行,沿著上臂外側後緣,出於肩關節後面,繞行於肩胛岡的上下窩,深入體腔內部聯絡心臟,並沿著食道通過橫膈到達胃部,下行隸屬於小腸。

本經有兩條分支,一支從缺盆處分出,上行沿頸上頰部,再上行至外眼角(目銳眥),轉折橫行至耳中。另一條支脈,由頰部分離而出,上行至眼眶下方,至鼻樑部,最後在眼內角(目內眥)處,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手太陽小腸經的病候是:咽喉疼痛、兩頤腫痛、肩部及上臂疼痛、“痛” 的一些病證及該經脈所過所及的一些部位、器官出現的病證,如耳聾、目黃、頰腫及頸頷肩臑、肘臂的外側後緣疼痛。

七、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起始於內眼角,向上分佈到額部,與督脈交會於神庭穴,與足少陽經交會於頭臨泣,上行頭頂再與督脈交會於百會。

它的一條支脈從頭頂部分出,走向耳上角與足少陽膽經交會於曲鬢、率谷、浮白、頭竅陰、完骨等穴。

直行的主幹從頭頂百會穴處向裡通入於腦,在腦戶穴處交會督脈,返轉出腦後下到項部,沿肩胛內側,再交督脈於大椎、陶道,挾脊柱兩側下抵腰部,內入腹腔聯絡腎臟,隸屬於膀胱。

另有一條分支,從腰部下行,沿脊柱旁經過臀部,再向下入膝膕窩中。

最後一條支脈,從肩胛內緣至肩胛下面,挾脊柱直下過股骨大轉於(髀樞),於環跳穴交會足少陽經脈,沿大腿外側後緣下至膝膕中,與前一支會合後下行,過腓腸肌,淺出於外踝後,沿著第五蹠骨粗隆至小趾外側末端而終,接足少陰腎經。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足太陽膀胱經的病候主要為本經循行所及的部位出現的疼痛,如頭痛、目痛如脫、項痛如拔、腰脊疼痛、髀、膕、腨等處疼痛和筋的病變以及痔疾、瘧疾、狂癲、目黃流淚,鼻流清涕、鼻出血以及經脈分佈的部位出現的疼痛。

‌八、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起始於足小趾末端,斜行穿過足心,走出於舟骨粗隆(然谷)的下面,走入足跟,上行內入腓腸肌的深部,繼續上行至膝膕的內側,而後上行大腿的內側面後緣,過臀通貫脊柱至腹腔,隸屬於腎臟聯絡膀胱。直行的經脈復從腎臟上行通貫肝臟及橫膈,進入胸腔,聯繫到肺臟,上行沿喉嚨挾持舌本。

一條支脈從肺臟分出注於胸中,接手厥陰心包經。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足少陰腎經的病候是:可出現面色黑而少光澤,喘咳唾血,視物不清,心悸怔忡,飢而不欲食等。本經能夠主治腎的病變以及口熱舌幹、咽喉腫痛、心煩心痛、黃疽、痢疾及經脈所過部位的疼痛、無力、厥逆等病。

九、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又稱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其循行分佈起始於胸腔之內,聯屬心包絡,下行穿過橫膈,從膈上到膈下依次聯繫上、中、下三焦。

本經有兩條分支。一條分支沿著胸部出走於脅肋部,在腋下3寸即本經天池穴處出走體表,然後上行腋窩,沿上臂內側走於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之間下至肘中,下行前臂內側兩筋之間(橈側屈腕肌腱與掌長肌腱)至掌中,沿中指直至指甲根橈側中衝穴處而終。

另一條支脈從掌中別離而出,至無名指尖端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手厥陰心包經的病候是:輕則可出現本經脈所過之處的病候如手心熱、臂肘部攣急、腋部腫脹,嚴重者可出現胸脅部支撐脹滿不舒、面色紅赤、目黃及心悸怔忡。本經能夠主治血脈的一些病候及心痛心煩之症。

十、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起始於手無名指尺側的指甲角旁,向上走出於第四和第五掌骨的中間,沿手背至腕關節的外側,走前臂的外側兩骨之間(橈骨與尺骨),上行通貫肘部,沿上臂外側分佈到肩部,交手太陽經於秉風穴,與督脈會於大椎。從手少陰經的後面,交足少陽膽經於肩井穴,從鎖骨上窩(缺盆)進入胸腔,佈散並聯絡心包,下行貫膈,從胸至腹依次隸屬三焦。

本經脈有兩條分支,一條支脈從胸內膻中處分出,復由缺盆出走體表,上至項部,向後聯繫到耳後,並從耳後經過足少陽經懸釐、頷厭等穴,上行至耳上角。從耳上角折而下行至頰部,聯繫到目眶下部。

另一條分支從耳後分出進入耳中,在耳前走出,經過足少陽膽經的客主入穴(上關)前面,與前一支脈在頰部相交後至外眥角(目銳眥),與足少陽膽經相接 。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手少陽三焦經的病候是:耳聾、咽腫、喉痺、氣機異常所出現的疾病以及一些疼痛證,如目銳眥、頰、耳後、肩、臑、肘臂外側疼痛等。

十一、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起始於外眼角,上行至頭角,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交於和髎、角孫。下行至耳後,又反折上行交督脈於百會,然後下行到手少陽經脈的前面,向下向後行,曆本經肩井穴後,繼續向後行,穿過手少陽三焦經,交會於督脈的大椎、足太陽的大杼、手太陽的秉風,前行進入缺盆。

本經的一條支脈,從耳後分出,走入耳中,出於耳前運行至目銳眥。

本經的另一條支脈,從目銳眥處分出,下行至顴部,並與手少陽三焦經的第一條支脈相合,共同走至目顴下。通過下頜骨至人迎穴,與前述本經主幹相合於缺盆。從缺盆處入走胸中,通貫橫膈,絡肝屬膽,沿著胸脅內部下行,於氣街處出走體表,環繞毛際,橫行走入股骨大轉子處。

本經直行的主幹從缺盆處下行至腋,然後沿胸的偏側下行經過第十二肋軟骨處,下行與前股骨大轉子處之支脈相合。下行大腿外側,出膝關節外緣,而後下行外輔骨的前緣至腓骨下,下行至外踝前,沿足揹走入第四足趾的外側趾甲角旁。

本經的最後一條支脈,別離於足背之上,走入足大趾及次趾之間,沿足大趾通貫趾甲角,出足大趾末端,與足厥陰肝經相接。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足少陽膽經的病候是:面色暗淡無光澤、肌膚也無光、口苦、心胸脅肋疼痛,足外發熱。本經能夠主治骨關節的一些疾病,如胸、脅肋、髀、膝關節、絕骨、外踝、小指,次指等處疼痛、以及頭痛、偏頭痛、外眼角痛,耳下腫痛,井能主治瘰癧、惡寒多汗以及瘧疾等病症。

十二、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起始於足大趾背上毫毛之中,沿足背上走到內踝旁開1寸的地方,繼續上行至內踝上8寸處,與足太陰脾經相交,走到足太陰脾經的後面,上行至膕窩的內側緣,沿大腿內側進入毛之中,繞經過陰器,抵達小腹,在腹腔內挾胃腑後隸屬肝臟並聯絡膽腑。上行通貫橫膈分佈於脅肋,循喉嚨的後面上行至鼻咽部再上連目系,至額頭部,並與督脈交會於巔頂的百會穴處。

它的一條支脈從肝臟分出,通貫橫膈,上行胸腔注於肺中,接通手太陰肺經。

白話解12正經的循行分佈和主治病候,簡單實用快收藏

足厥陰肝經的病候是:腰痛、疝氣、咽乾及顏面色澤灰黑而無光澤。本經能夠主治肝疾病,以及胸滿吐瀉、疝氣疼痛、遺尿不禁或小便不通。

*本文由青年中醫李鐸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覺得不錯就收藏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