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直播售書宅家閱讀 給生活添“疫”外書香

中國蘭州網4月23消息 【解說】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閱讀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近日,中新社記者就閱讀相關的問題進行了網絡採訪。

【字幕】你買過多少本書?讀完了多少?

【同期】讀者

大概20到30本左右。(讀完的有多少本?)只有一兩本。

大概有50多本,然後讀完的話,有40多本。

100多本吧,目前讀完的可能有7成左右。

共有330多本,大多數都看完了。

數百本,基本上已經讀完了。

【字幕】印象最深的一本書和書中的一句話?

【同期】讀者

是《哈利波特》。不要讓命運決定我們自己。

《小王子》。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

《因為這是你的人生》。把別人對我們的期望,跟自己的願望劃分開來,這是對人生負責的第一步。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有時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語,有時候陪伴就是最難能可貴的精神。

《嘟寶要睡覺》。這時候就算大風吹、天打雷,找十頭犀牛來推,嘟寶也不會醒。

《人類怎樣才能不被動物吃掉》。很有可能外星人還沒發現人類,地球就已經被人類給搞滅亡了。

【字幕】近年來,你的閱讀方式有什麼變化?

【同期】讀者

閱讀方式,我更偏向於實體書,在書店裡面一呆就是幾個小時。

從紙質的書變成了現在的電子版書。

從紙質,然後像電子(書)在轉變,但是近來我覺得又迴歸到了紙質。閱讀的內容,可能更偏向於實用性,同時會更傾向於自己喜歡的一些方面的內容。

上中學的時候,大部分是去圖書館去借書,而現在我大部分時間是通過ipad或者是手機來閱讀。

最近我會比較喜歡聽書,邏輯化思維的一些思維導圖,可以在聽書前,先看這個思維導圖,然後再來閱讀。

自己讀。有時候媽媽給我讀故事,不過我還是更喜歡爸爸給我讀故事。

【解說】作為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圖書館,從主要為專家學者、科研人員服務,到推廣“零門檻”的“全民閱讀”,中國國家圖書館見證了數十年來國人閱讀習慣的變遷。

【同期】國家圖書館業務管理處處長毛雅君

中國從整個的統計數字來講,我們還不能稱之為“閱讀大國”。“全民閱讀”這個概念是2004年,國家圖書館首先提出來的這樣的一個概念。我們的讀者群體在這些年應該說還是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國圖)創立之初,應該說它(國圖)也是為公眾服務的,但是更多的還是為我們的專家學者做服務。但是近些年來,我們的服務面不斷地在擴大,那現在目前是“零門檻”,就是我們從0歲開始的人員,都可以進入到國家圖書館享受到我們無差異的這樣一些公益的、公平的這樣一些服務內容。讀者量就是早期大概在九幾年的時候,我們大概應該在100多萬這樣的一個讀者量,那我們現在有400多萬的讀者量。

【解說】2019年中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國民人均閱讀4.65本紙質書,每天讀書時間僅為19.69分鐘。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民眾的生活。疫情之下,人們居家隔離,而閱讀也成為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隔離期間,人們每天花多長時間閱讀呢?

【同期】讀者

一個小時。

兩個小時。

兩到三個小時。

三個小時。

至少有三小時。

【解說】疫情期間,為避免交叉傳染,各地圖書館閉門謝客,但文化服務並未缺席,文化機構紛紛開啟“雲模式”,為民眾提供線上服務。

【同期】國家圖書館業務管理處處長毛雅君

在疫情期間,線上服務是加強的。有幾個數據就可以表明,像我們的這個“國家數字圖書館”的APP訪問量,20天就激增了400%多倍。在2020年的第一個季度,微博的粉絲量增加了2000%多。因為我們的微博、微信、數字圖書館的APP等等,提供的都是我們的數字資源,都是方便大家學習利用的一些資源。

【解說】隨著疫情之下實體書店關門歇業,線上直播成為書籍營銷的重要模式。關於“直播售書”,大家是怎麼說的呢?

【同期】讀者

從來不看直播,因為我看的都是電子書。

沒有太關注到,不過我現在聽說了之後,我倒是覺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售書的方式。

我會關注一些作家,他去直播,去開一些新書發佈會。

我覺得非常的新穎,因為它能夠讓主播,把這樣的晦澀難懂的知識,或者書籍,再一次比較有趣地去講解出來。

【同期】國家圖書館業務管理處處長毛雅君

我們也看到,現在在疫情期間,有一些主播賣書,這樣的一些內容。那我們是覺得,從客觀角度來講,賣書它相對來講會困難一些,因為它不是隻是看到這本書的封皮長什麼樣,它的作者是誰就可以。它其實更核心的,還是對於這個圖書本身的內容的價值,他要有一個更深入的闡述。第一他是經過篩選之後,給大家去做的,那我想這個裡面有他的智慧的投入;其次就是,他通過他的這個主播平臺,建立了編輯,包括出版單位,包括我們的作者,包括我們的讀者之間,他搭起了這樣的一個橋樑,那我想這個作用一定程度上跟圖書館一定的作用也是相通的。所以整體來講,我們其實對這樣的一些方式我們是持歡迎態度的。

【解說】不管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無論是線下借閱,或是網絡直播,書籍一直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人們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科技的發展讓人與書籍的交互更為多元,也為推進“全民閱讀”助力。(範思憶北京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