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不會學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警惕孩子“積懶成笨”,正確引導和教育,才能幫助孩子成才。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來源:微信公眾號:教師E家(ID:edu589)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公佈開學時間,有些地方甚至已經開學了。

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市公佈了開學時間。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僅剩湖北這1個省尚未明確開學時間。

有人說,這個長假,在家上網課,自覺和不自覺的孩子將會拉開差距。

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但父母要明白,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力的教育。

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不會學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警惕孩子“積懶成笨”,正確引導和教育,才能幫助孩子成才。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沒有天生愚笨的孩子

大多數的笨皆由懶而來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和孩子之間之所以會有差距,是因為孩子太笨,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除了極個別智商奇高或智力有障礙的孩子,絕大多數孩子的智商都在正常範圍內。

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不存在天生愚笨這一說。

既然大家的智商差不多,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能夠扶搖直上,而有些孩子卻變得越來越愚鈍?問題出在哪裡?

在居家學習這段時間,孩子們有不同的表現:

有的孩子格外自律,按時作息,正常學習,與在校時無異。

有的孩子雖認真學習,認真上網課,但寫作業時往往很多題目不會做。

有的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放縱自我,隨性而至,幾乎把學習拋到了九霄雲外。

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煉,居家學習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也是快速墮落的最佳時間。

居家期間,孩子假裝在學習、或是不認真學習……這,都是孩子在偷懶。

這種行為,只會助長懶惰、拖拉、散漫。

孩子習慣了偷懶,不動筆,不動腦,也不學習,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變笨。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低質量的勤奮

是偽裝起來的懶惰

最近每天都會有家長在微信上問:

老師,我家孩子天天可努力的學習了,每天都學到很晚,但做起題目來還是一塌糊塗……

老師,我家孩子每天早上6點起床背單詞和課文,上課認真聽講,筆記做得很漂亮,但為什麼成績就是平平……

其實,很多孩子勤奮的背後,掩蓋著懶惰的本質。或者說,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表面上很刻苦,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習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就拿整理錯題本來說,把課本上、試卷上做錯的題目都摘抄下來,卻沒有去分析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是概念不清還是思路錯誤,是審題大意還是出現了知識點的漏洞。

這樣毫無目的的忙碌和效率是有著雲泥之別的。

有些孩子整天只知道忙忙碌碌學習,事實上可能是隻處於了一個毫無效率的盲目忙碌狀態。

請觀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問題:

邊對答案邊做題,只動手不思考;

學習沒有針對性,從來不補弱項;

做題只求數量,不求質量……

暢銷書作家李尚龍有一本名為《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的書籍,裡面有句話:“任何沒有計劃的學習,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沒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來努力。”

這樣虛假的勤奮方式,只會讓孩子陷入學習的瓶頸,無法突破自我。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每一個懶孩子的背後

都有一個懶家長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一旦孩子被懶惰所支配,就會喪失前進的動力。

懶惰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敵人,可以摧毀孩子的鬥志,甚至可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而這個懶惰的毛病,孩子是怎樣養成的呢?

有位從教15年的老教師曾說了這樣一件事:

他的班上有兩個男生,他們的家長從來不過問孩子的學習狀況。

下了課,他們的學習資料就塞到課桌裡,作文紙也揉搓成一團。

顯然,孩子在他的課堂上寫了什麼作文,做了哪些閱讀理解題,家長是不知道的。

他給這兩位同學的家長都發過幾次消息,打過幾遍電話,但家長都不是那麼在意,還說“孩子還小,逼了也沒用,學習靠自覺。”

孩子的懶,大多就是這樣被“慣”出來的。

沒有要求地“教育”孩子,孩子對自己也就沒有了要求,放縱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懶。

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偷懶,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懶。

有多少孩子就是這樣在縱容之下,一點點 “積懶成笨”的啊!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在教育路上

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還是靠父母的監督呢?”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過這個問題吧!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麼一個片段:

劉星和小雨控訴媽媽小時候沒有給他們嚴厲的教育,不然他們早就成為作家、音樂家。

媽媽劉梅不以為然:“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立刻回懟:“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就得逼著我學……”

像這樣的孩子很多。

父母不嚴厲,自己又缺少自覺性,不懂自律,不懂堅持,最終只能落個“沒有一技之長”的地步。

在教育路上,僅靠孩子的自覺性,是很容易失控的。

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在談到養育孩子的經驗時,她這樣說: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我們平時基本只管好他的後勤工作,他的課業我們就交給老師了,我們就不去打擾他。”

自覺不會天生就有,沒有父母的引導和幫助,孩子就不知道何為自覺,也不能學會自覺。

樹木成材,需要陽光的滋養、土地的付出。自覺的孩子,同樣需要父母的愛與付出。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礎,孩子自覺自律是目的,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

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只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覺,父母還是要起到監督的作用。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有遠見的父母

都要狠得下心腸

主持人董卿曾在一次訪談中,透露了小時候父母對她的嚴格教育。

從剛開始識字時,父親就每天督促她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

所以上小學的時候,就因為成績十分優秀,只讀到四年級就破格跳級進入初中。

上了中學,父親更是每天給她開書單,要求她必須讀完多少名著,並且摘抄書中的精彩詞語、句子等。

董卿坦言,正是因為父親當初的嚴厲要求,她才能有現在的成績。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不要捨不得對孩子“狠心”,放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殘忍。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帶著點絕情。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改正陋習,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好品質。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到這幾點:

教育孩子一定要早,千萬不要大意;

狠下心來管教孩子,不偷懶不縱容;

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及時發現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以身作則;

教育切忌居高臨下,學會尊重孩子;

教育不可盲目跟風,適合孩子才好;

尊重並且信任老師,支持老師教育。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同樣上網課,孩子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


版權說明:本文首發「教師E家」(ID:edu589)。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裡是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教育交流平臺!教師E家 為用戶提供教育資訊,教學心得,教育時事分析,願您在教育路上不再憂心。文章轉載授權請關注「教師E家」(ID:edu5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