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沈復(1763—1825),字三白,號梅逸,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至今暫無他的生平記載,後人對他的身世,也多來自與《浮生六記》的推測。

他出身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年輕時的生活安逸,與妻子陳芸感情深厚。但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家道中落,他選擇了和妻子過一種布衣粗食的生活。但因家道中落後的潦倒,文人沒有生財之道,生活一直過得很是艱難。妻子病重離世之後,他選擇了遠行。

他的一生經歷了風平浪靜的小康生活,也經歷了從天堂墜入人間的大起大落,還有和愛人生離死別的痛苦,這一切都被他一一記錄,成就了並不完美但是很精彩的一生。

全書分為六卷,分別是《閨房記樂》 《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前四卷為沈復所做,而後兩卷已經遺失,為後世人偽作。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第一卷:閨房記樂

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暱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

而《浮生六記》則是一個例外,在第一卷《閨房記樂》中,沈復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寫和陳芸之間的你儂我儂,也許正是為此,《浮生六記》在當時才沒能廣為流傳,直至後面的丟失吧。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沈復筆下的,也許正是我們所期待的那種和諧生活吧。

到芸家去,我肚子有點餓,想找點吃的。老婢女給我一把棗脯,我嫌太甜了,不想吃。

芸便眼睛望望我,暗地裡牽牽我的衣袖,示意我跟她走。我隨她到她的閨房裡,見她藏著暖粥和小菜呢。

我欣然舉箸,正待吃時,忽然聽見芸的堂兄玉衡嚷嚷:“淑妹妹,快來!”

芸急忙關門,應道:“我累了!要睡了!”玉衡早已即將進來,見我正要吃粥,便笑睨著芸說:“剛才我要吃粥,你說吃完了;卻藏粥在這裡,專門招待你夫婿嗎?”

芸聽了,臉紅到脖子根,低著頭跑了出去。——《浮生六記》

不僅於此,書中還有更多關於沈復和陳芸婚前婚後的那些瑣碎事,比如和沈復一起行酒令醉酒、夜遊滄浪亭等等。

一段段的回憶,一樁樁的往事,一縷幸福一縷憂傷。

陳芸是一個好女子,卻也是被封建所不容的“離經叛道”。她沒有遵從封建禮制的嚴苛規範,和丈夫喝酒,在家的時候總是和丈夫攜手同行,這些在當時社會不允許的行為,陳芸都一一做了。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對於陳芸來說,做女紅還不如和丈夫討論文學。

就是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女子,讓沈復深深的著迷,他曾在十三歲的時候,對母親說:母親大人,如果以後讓我娶妻,我一定非芸姐姐不娶!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第二卷:閒情記趣

閒情記趣裡,主要寫的是沈復童年經歷的趣事,以及成年時和陳芸朋友之間的美好過往。而《閒情記趣》中的《童趣》,已選入人教版的語文書中。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每個完整的人生,都會經歷一個美好的童年,兒時無知的快樂,是成年以後所體會不到的。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在孩子的世界裡,什麼東西都是很大的,也許你我,也曾有過這種經歷和體會。

到長大以後的“養花成癮”,詳細的記錄了他栽培、修剪、插花的方法。當然,其中也不乏愛妻芸的奇思妙想和出謀劃策。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而妻子,則是他生命中最為重要的賢內助。與朋友相聚飲冷酒,芸娘便想出用餛飩攤的爐子來溫酒;蕭爽樓太暗了,便用白紙糊了牆,便明亮了起來;知道他不喜浪費,便給他佈置了梅花餐盒,方便收納也方便使用;在夏季荷花初開的時候,芸會在花蕊裡放一小撮茶葉,再用天泉水(雨水)來烹茶,那味道更是極好的。

在他的《閒情記趣》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實他的生活裡也沒有什麼大驚大喜的事情。更多的只是生活的瑣事,但卻讓他樂此不疲。

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找到快樂,也算是悟出了生命的真諦!

而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更多時候要保持一種平常心,因為驚喜不常有,但小事卻時時都在。如果學會尋找樂趣,生活便處處是歡樂。

沈復的筆下,沒有宮廷樓閣,也沒有燈紅酒綠,沒有妻妾成群。只有愛人芸娘,以及好友若干,烹茶煮酒、栽培花木,整理日常生活雜物,卻也倍感幸福。

誰要是在內心裡真正是知足常樂,他就能獲得一切幸福。—— 《五卷書》

雖已時隔兩百多年,但現在的我們,又何嘗不是一樣呢。雖然沒有富貴權利,沒有名車豪宅,沒有滿身的奢侈品,但只要心存感激,便能活得自在。這就是“知足常樂”。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第三卷:坎坷記愁

人生,自然不會事事盡如人意,生活中的坎坷算是常事,生離死別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而對於沈復來說,坎坷記愁主要是這三點:其一是與陳芸愛情的坎坷,其二是仕途工作的坎坷,其三便是愛妻病重離世。

1:愛情的坎坷

關於陳芸,曾被著名作家林語堂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她的可愛,來自於她的聰慧靈秀,她不僅心靈手巧,而且還有著很多創新的方法。比如茶葉放在荷花的花蕊上增加香氣,自制的梅花餐盒,用舊竹簾“以簾帶欄”等等,格外表現了他的獨具匠心。

不僅如此,她的價值取向以及言行舉止,在當時是很前衛的。在《浮生六記》中很少有芸娘置辦首飾的描述,唯一一次也是她大方的將一條珍珠項鍊轉贈弟媳。

餘啟堂弟婦,王虛舟先生孫女也,催妝時偶缺珠花,芸出其納采所受者呈吾母,婢嫗旁惜之,芸日:“凡為婦人,已屬純陰,珠乃純陰之精,用為首飾,陽氣全克矣,何貴焉。

在她眼裡,或許殘書和石塊要更為貴重吧。“閨房記樂”有云:而於破書殘畫反極珍惜,芸於破笥爛卷中,偶獲片紙可觀者,如得異寶,舊鄰馮嫗每收亂卷賣之。

不僅如此,陳芸還是一個非常有才情也很好學的女子。在閨閣之中就作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句子,婚後在沈復的指導之下,文學修養有了更大的提高,並且主動在閨房中與丈夫討論“各種古文,宗何為是”。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但在那個封建社會,沉悶壓抑的禮教看來,陳芸這些超凡脫俗的前衛思想,就顯得有些“離經叛道”。

“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她卻主動和丈夫討論古文;女子的行為有嚴苛的規範,而她卻無論在何處與沈復同行,必是握手同行。

與家人在一起,或者在客廳相遇,小徑上邂逅,我們必然互相握著手,問:“去哪兒?”這是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一點也不覺得難為情。——《浮生六記》

甚至還有一次女扮男裝的經歷,這一切的行為,都會被看為“不檢點”“不守婦道”等。

據傳,因為沈復母親不喜陳芸這樣的習慣,讓沈復休妻。但沈復堅決不同意,被逐出家門,家產也被瓜分(但此段傳聞並沒有得到證實)。

在那個封建的社會里,沈復和陳芸這種幸福甜蜜的愛情,是終究不被允許和認可的。而這便是沈復人生的第一個坎!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2:仕途工作的坎坷

雖出生幕僚家族,但是卻終生沒有參加科舉,這在當時也算是比較特例獨行了。

而當時那個社會,除去“士農工商”各有各的謀生方法,要麼想農民工人一般用雙手養活自己,要麼是商人投機倒把賺錢。但唯獨文人,如果沒有通過科舉謀得一官半職的話,就只能賣字畫為生了。所以也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雖然滿腹才學,如果沒有好的地方施展,連溫飽都是問題。

家族興旺的時候,沈復自然沒有工作和金錢的煩惱,雖然不是一擲千金,但在當時也必然算上“小康生活”。但家道中落以後,沈復便只得賣畫為生,但通常三天的收入還不夠一天的用度,也因此過得十分的拮据。

但是,沈復沒有參加科舉,並不是因為他沒有才學,也不是沒有門路。出身幕僚家族,自是有一些關係可尋。

閨房記樂中有提過:而歡娛易過,轉睫彌月。時吾父稼夫公在會稽幕府,專役相迓,受業於武林趙省齋先生門下。

父親希望可以通過關係,讓他也進入幕僚這個圈子,提升自己的人脈,為以後的仕途做打算。在父親的引導之下,再加之家族的薰陶,以及自身的才華,如果他想通過科舉進入仕途,應當也不是什麼難事。

他之所以沒這麼做,主要還是因為“志不在此”。

沈復為人率真,不願受束縛性格特立獨行。他喜歡的事情,無非侍弄花鳥蟲魚,研究詩畫筆墨,與好友烹茶煮酒等等。

另外就是與妻子情投意合,願意過著這種安穩閒適的生活。也許正是為此,他和陳芸的愛情,才更加被推倒了風口浪尖之上。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3:生離死別之痛

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沒有生離 ——錢鍾書

這個世界上,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死別。生離尚有重見之日,而死別卻再無可能。

在陳芸病重之時,沈復打算找醫生來診治,卻被芸娘阻止了。“她嗚咽道:人生百年,終歸一死。如今我們就要半道分離,不能白頭到老,不能始終為你奉箕帚做妻子,不能目睹逢森娶媳婦,我這心裡,還是耿耿於懷。

在彌留之際,芸娘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要沈復回家過安穩的日子,續絃養子之事。也許正因為她的這份善良,讓沈復深深的著迷吧。

沈復對芸娘說:“你如果真的中道舍我而去,我斷然沒有再續絃的道理,何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啊”

芸執著我的手,看上去還有話要說,但只能斷斷續續說“來世”二字。

忽然,她開始急速喘氣,住了口,兩目瞪望著我。

我千呼萬喚,她已不能說話,兩行眼淚,涔涔流溢。一會兒,她的喘息漸漸細弱,眼淚逐漸幹了。

那一天,是嘉慶八年三月三十日。那一年,芸四十一歲。

當時,我面前只有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心都要碎了。

綿綿此恨,竟無盡頭!——《浮生六記》

能看出來,此刻沈復心中的波瀾,心中最愛的人離自己而去,只留下一句“來世”。留下了希望,卻也是終生的失望和遺憾。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對於此時的沈復,仕途坎坷,家逢變故,唯一相依為命的妻子也離自己而去。這也許就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個劫難了。

在芸娘去世以後,沈復安排好她的後事,帶著靈牌回到老家。與家人再次拜別,孤身一人踏上了屬於自己的旅途。

對於中年的沈復來說,自然是命途多舛,和之前的閒適安逸相比,自是從天堂跌入了地獄。但他的人生,也沒有因此而沉淪結束,對於他來說,雲遊四海的生活,也許就是另一種重生吧。而這之前,所經歷的一切坎坷,就叫做人生!

而至於後面的第四卷《浪遊記快》,大致記錄的都是沈復這一生中,在外旅行中遇到的新鮮事物,以及大自然的風光。而最後兩節《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為後人編纂,便不再做考究。

從前三卷《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中,便可以明瞭沈復這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的一生,有過安逸,有過坎坷,也有經歷一切之後的釋然。而這一切,恰好就是給人生最好的詮釋。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沈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歷——愛情

從年少時彼此愛慕,到成年以後的長相廝守,再到不惑之年的喪妻之痛,沈復用了半生的時間,來給我們詮釋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愛情,不僅僅是你儂我儂,也不僅僅是海誓山盟。愛情,更需要的是生活上成為彼此的依靠,心靈上成為對方的寄託。

他們漂泊在外的時候,沈復賣畫入不敷出的時候,芸娘沒有責怪她,甚至在自己病重的時候還要賺錢養家。有時候愛情,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要用一生用自己的所有,去愛對方。

當然,也讓我們看到了愛情最真實的一面。愛情,不僅僅有幸福美好,也會有瑣碎繁雜,還需要面臨生離死別。

芸娘離世之前的那句“來世”,或許就是她對愛情最後的寄託吧。而沈復的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是給芸娘最好的承諾。愛到了極致,才會有那種恨不得來世再見的情感,才會有此生非你不愛的想法。

幸福美好,可以成為一生的追憶,而瑣碎繁雜,也正是給愛情的考驗,生離死別,更是每個人或早或晚都必須經歷的事情

不止是那個時代,也不止是沈復和陳芸,我們每一對相愛的人,都一樣會有這樣的經歷。

愛情,如果註定不能長相廝守,那麼朝朝暮暮,也是最美的時光。珍惜眼前的每一寸光陰,好好地去愛。如果註定要失去,起碼,在失去之前要好好的擁有她!

《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有喜有悲,卻是人生最真實的樣子


結語: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有時候就如同一場夢一般,走過半生回首看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是孑然一身,什麼都經歷過,卻彷彿什麼都未曾擁有。沈復的人生,應該就是如此吧。

他的人生,經歷了前半生的享樂,有了後半生坎坷的經歷。雖然命途多舛,但也可謂精彩!

有一個相互愛慕的人;有一段令人稱讚的愛情;有一些值得回味的經歷。也許正應了這句話: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所過之處皆是故地,所經之事皆是過往。如同姜育恆《再回首》裡的一句: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只有那無盡的長路伴著我。

無論結局如何,所過之處皆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