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飲食必定是一座城市裡幾代人心心念念,傳延的鄉愁的味道。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一下貴州美食,下面這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千萬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一起來看看你吃過幾種?

貴州貴陽:洋芋粑

在貴州地區,都把土豆稱呼為洋芋,洋芋的學名叫馬鈴薯,俗稱土豆。中醫認為土豆性平,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功效。

適用於治療胃,加入適量麵粉製成糊,放在勺中浸泡在油鍋裡炸至焦黃、定型,取出後即成一圓勺狀,邊上較薄,中間稍厚,上面撒上椒鹽和辣椒麵,吃起來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

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貴州銅仁:花甜粑

“花甜粑”是思南土家族獨有的美食,因其製作工藝獨特,味道甜美而享譽四方。這道美食裡折射出了獨特的文化,反映了思南土家族的原始圖騰意識。

蘊含著豐富的祈福意願和倫理觀念文化,推動思南土家族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現代語境下解讀思南“花甜粑”裡面蘊含的文化內涵對於發揚優秀的民俗和歷史價值。

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貴州貴陽:貴陽絲娃娃

絲娃娃是一種貴陽街頭最常見的小吃。乍聽這名字,真嚇人一跳,如同《西遊記》中唐僧面對高徒拿來娃娃狀的長生果大喊:罪過,罪過!

絲娃娃因其形狀上大下小猶如裹在襁褓中的嬰兒,故名。貴陽絲娃娃用米麵粉做成薄氏狀小圓餅烙熟,包在麵皮裹成小卷食用,別名素春捲。口感綿香四溢,極富特色。

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貴州銅仁:馬打滾

馬打滾為傳統小吃,50年代曾行銷市面,倍受食客青睞,外地人來銅仁偶得食之,便有“相食恨晚,食之相思”之感,其原料以粘。

糯米、黃豆為主,經浸泡、舂粉、揉製成湯圓狀煮熟後滾上混有白糖、芝麻的黃豆粉即可食用,因翻形如馬打滾,故得此名,其味香甜可口,粘糯適宜。

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貴州銅仁:紅燒板栗鴨

紅燒板栗鴨是傳統菜,季節性強,多在每年重陽前後食之,即以銅仁土產板栗和仔鴨加佐料烹飪而成,其色澤紅褐,鹹甜並有細嫩糯酥,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滑肉傳統酒筵佳筵,自古為婚宴、春宴席上精品,其原料為蕨粉、瘦肉配以佐料蒸熟,再切成小方塊,衝上鮮湯,上席食用。此菜色鮮,食之滑溜爽口,回味無窮。

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貴州遵義:蜂巖黃餃

蜂巖黃餃色澤金黃,光亮度好。性脆、酥,味甜、香。營養豐富,口感極佳,深受消費者歡迎。

蜂巖黃餃跟蜂巖麻餅、蕎皮、米花、米皮、米線、提餃等形成一個特色食品系列。廣泛流行於民間的飲食之中,統稱為“泡茶”。

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貴州貴陽:腸旺面

腸旺面又稱腸益面,是貴州極負盛名的一種漢族風味麵食。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

腸”即豬大腸,“旺”則是豬血,加上面條,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腸旺”是“常旺”的諧音,寓意吉祥。貴陽市區內各小吃街均有賣。

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貴州貴陽:糖麻圓

糖麻圓是一道著名的漢族小吃。殼薄內空,形似圓形,色澤金黃,糯綿香甜。糯米淘洗乾淨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裝入布口袋吊起,待水分濾幹後放置4-5小時。

讓吊漿面自然發酵至略有酸味後,加鹼、糖揉勻搓成長條,下每個約重25克的劑子20個,搓成圓球形後,粘上芝麻入溫油鍋中炸,邊炸邊用平漏勺背反覆踏壓炸至泡空起來,殼呈金黃色即可。

在貴州不得不嘗的8道黔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這8道貴州美食你吃過幾道?最喜歡哪道?歡迎留言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