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與法治必備答題公式,這樣答題題題得滿分!


1、為什麼(原因)類:

【題型特點】:一般以“為什麼說”,“為什麼要”,“高度重視××的原因”等形式呈現。

【解題技巧】:為什麼=必要性+重要性+意義(四個有利於),(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生態意義等)。

【特別提醒】

“必要性”:存在××問題。

“重要性”:事關××利益,關係我國……(政治、經濟、社會)。

“意義”:三個有利於=①維護××合法權益;②體現××國策、戰略、方略、宗旨、思想、發展觀;③穩定和諧,公平正義。

A.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危害=個人+家庭+社會+國家/民族)。

B.若是問“發生××的原因”,則“發生原因=內因(個人)+外因(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經營者)”。

C.取得成就的原因=黨的領導+國策、戰略、方略、宗旨、思想、發展觀+艱苦奮鬥精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根本原因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啟示警示類:

【題型特點】:以典型事件背景,要求談談啟示(啟發),重點考查能否從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

【解題技巧】:啟示/警示=是什麼+怎麼辦

A.是什麼=材料說明什麼問題/道理?

B.怎麼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怎麼辦?(重點)

3、怎麼辦(對策、建議)類:

【解題技巧】:無角度則多角度,有角度則多層次。怎麼辦=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家庭+個人。

A.政府國家=立法執法,加大投入。(或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生態等措施)

B.社會=宣傳檢查,營造環境。

C.企業/經營者=提高道德,守法經營。

D.學校=加強教育,引導檢查。

E.家庭=監護職責,教育引導。

F.個人=公民如何做=意識+行動(宣傳、具體做法、鬥爭)

4、認識評價類:

【題型特點】:用所學知識談對某個社會現象認識,常見設問有“如何認識、看待,談談看法,分析現象”。

【解題技巧】:認識、評價=“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A.是什麼:題目說的是什麼(或題目觀點是對還是錯)。

B.為什麼:說(做)這件事的原因=理論依據+重要性+必要性(非做不可、不做這件事的危害性)+意義。

C.怎麼辦: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個人等準備怎樣做。

5、案例評析類:

【題型特點】:通常先給出一個法律案例,然後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談談認識、看法或評析。

【解題技巧】:評析=判斷表態+法律依據+材料分析+指出結果。(注意與非法律案例認識、看法、評價的區別)

範例:①……是不道德行為,也是違法/犯罪行為。②我國法律規定:……合法權益不容侵犯。③材料中……行為侵害了××權,違反我國法律的規定。④……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6、圖表類:

【題型特點】:一般由“標題、圖表(常見有表格式、座標式、餅狀式、柱狀式、曲線式)、註釋”三部分組成。

【特別提醒】:先審設問,後審材料。審圖表要注意:

(1)看標題。標題直接反映了圖表的主題或中心。

(2)要“三比”,從對比中發現問題、變化、差距:

A.橫向比。就是把圖表中的同一橫欄的數字作比較,橫向比較說明差距(拉大或縮小)。

B.縱向比。就是把圖表中同一縱向欄目的數字進行比較,,縱向比較說明變化(增長或減少)。

C.綜合比。把橫向比和縱向比的數字綜合起來比較、考慮,概括出整個圖表所反映出來的中心內容。

(3)看註釋。解釋性備註是對圖表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的依據,補充性備註則是組織答案不可缺少的來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