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如何進行政治道德教育

政治道德,即政治美德,不僅指以德治國的原則,也指官員應該具備的美德。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就有了“天命富貴,德為輔”的認識,這給我們的政治道德教育實踐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在西周時期,在康王在位時的銘文中有“鄭德”一詞。這是“鄭德”一詞最早的出現。此後,通過歷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不斷豐富,政治道德思想貫穿於學術研究、生活修養、治理實踐等各個方面,根植於中國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國家治理結構之中。在實踐中,歷代王朝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公文、談話和著述、官方勸誡等形式傳播政治道德思想,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古代如何進行政治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是國家和世界的基礎。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世界在鄉村,鄉村在家裡。”關注家庭,家庭風格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中國古代有十多萬種家族格言流傳下來。家訓的內容包括道德修養、政治研究和大量的政治道德教育。例如,諸葛亮告誡子女“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不淡泊不智明,不寧靜不遠行”。在南北朝時期,顏之推認為我們應該“以行為來教”、“以學來教”和“以做教師來教”。他寫下了“嚴家訓”,要求孩子努力學習、自律、公正、務實。“君子的生活方式是有益於耳的事情,不可空談,左秦右書,以廢魯俊.”紳士應該能夠造福他人。他不應該光說不練,否則他會浪費國家的財富。

教育評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和道德是不可分割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成人。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一個能起到治國平天下作用的君子。“大學的道路是高尚的、貼近人民的和完美的”。自漢唐以來,官學和私學都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國家也根據儒家經典的標準來選擇官僚。通過學校教育的經典研究和選拔人才的考試製度,修身、清廉、重義輕利的價值觀被內化為即將步入官場的人的君子人格。此外,皇帝經常通過計劃和檢查的方式敦促官員遵守政治道德。在秦朝做官的方式中,要求官員忠誠、誠實、謹慎、善良和尊重。漢代的考試科目有連笑、毛澤東、鄭方等。,其主要含義是“公眾、能力、智慧、勇氣”和其他道德標準。唐朝的時候,民政部有一個考核功過的部門,有所謂的“德、義、慎、平、勤”四德。

聖旨。西周時期,周公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提出了“尊德護民”、“以德配天”、“以德配命”的觀點。歷代統治者都把道德修養和德治實踐作為重要的價值目標。皇帝和大臣經常在官方文件中灌輸政治道德,以傳達政治命令。自漢唐以來,許多皇帝的命令和政府文件都包含了諸如人民與人民的關係、官員的道德行為等道德治理概念。例如,漢朝的文帝在《匈奴和平詔書》中寫道:“我不知道,不能遠離美德,使國家在外面不安分。除了四黃之外,其一生不安分,馮契不在勤勞之地,這兩種責備,都離我的德行而不可及遠也。西晉的李米給晉武帝寫了一封信我至今沒有祖母;祖母沒有牧師,超越了歲月的盡頭。母親、孫兩人,多相為一生,使小區不能荒廢太遠。它感動了晉武帝,成為後世培養官員"孝"和"忠"的教科書。唐太宗在《皇太子知屯郢軍營之事》中,首先肯定了太子李治“忠孝承德,葉芝輕飈”,然後是任命的內容。

寫一段對話。在中國古代,許多皇帝都非常重視道德教育,並留下了大量對官員進行政治道德教育的文字。《關震達官貴人》三分之一的章節記錄了唐太宗與大臣們關於政治道德的討論,包括對仁、忠、孝、友、公平、正直等正面美德的闡述,以及對奢侈、貪婪等負面美德的討論。武則天致力於《吏治》一書,其中包括對忠義、正直、正義、正直、謹慎、正直、善良等的概括。朱元璋以嚴厲打擊腐敗而聞名。為了喚起官員的良知,他編寫了《腐敗的覺醒》一書,供所有官員閱讀。《康熙達官顯貴之道》記載,康熙曾說:“古人謂防微杜劍閣,雖事小而不防之,必漸大,漸而不杜,必不杜也。教育官員謹慎行事。通俗文化,如歷史作品和文學作品,宣揚善惡,也是官員學習政治倫理的重要渠道。許多歷史著作,如《春秋》、《史記》,通過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論,起到了價值導向的作用。文學作品,如《詩經》中的許多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聲音、民意、民意,具有匡正時弊的功能。屈原、范仲淹、蘇軾的作品也具有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此外,中國獨特的牌匾和對聯也是政治和道德交流的重要載體。上到皇宮,下到郡衙板,或者是為了陳述治理的目的,或者是為了官方的勸誡,官員們都受到了教育。

這位官員告誡說。“親”是指告誡和告誡。官方格言首先指的是官員對皇帝的戒律。據《左傳·襄公四年》記載,周武王辛甲太師在位時,"令官,官敬王",即要求官員用戒諫王。唐朝以後,官方統治逐漸演變成官員的道德和行為標準。官員們經常詳述官員的培養和他們的政治經驗。雖然內容將集中在作者的經驗,政治倫理的內容必須包括在內。宋代的呂本忠、元代的張養浩、清代的陳宏謀、清代的王惠祖所撰的《官訓》中包含了豐富的政治道德教育內容。呂本忠的官訓說:“做官只有三條路:嶽青、沈約和秦越。”在《為政出謀劃策》中,張養浩闡述了政治道德思想,包括自學從政、執政為民、廉潔治國、治道有道、以德治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