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說你家有300萬,你竟然問在哪裡?!

看文章之前,PLUS先提一個小問題,你家資產有300萬了嗎?


在近日,央行發佈了一份調查報告,根據其內容顯示,我國城鎮居民戶均總資產已經達到317.9萬。不好意思,我們再一次被平均了!


央行說你家有300萬,你竟然問在哪裡?!


據說,這份報告涉及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計有31100戶城鎮居民家庭。


照理說,如此大範圍的採樣調查應該與現實更為貼近,但最後出來的數據還是讓網友大跌眼鏡。


.01

家庭總資產平均317.9萬

網友直呼不配當人系列


這個數字超出了很多人的認知。


實際上,這只是戶均,而平均數往往意味著“被平均”。比如,姚明和潘長江的平均身高已經到1.9米,但在我國,大多男生的身高不過1.67米。(數據來源: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


在戶均資產背後,其實存在著嚴重失衡的資產分佈。在這份調查報告裡也有說到,總資產最高的20%家庭,其資產總和佔比63%。


當中總資產最高的10%家庭,其資產總和佔比47.5%。反過來,資產最低的20%家庭,資產總和佔比不過2.6%


央行說你家有300萬,你竟然問在哪裡?!


所以,相比平均數,中位數更能反映我國城鎮居民的資產現況。


根據數據,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的中位數為163萬元,比平均值整整低了148萬。


這個數據之於大多數城鎮居民,主要體現在剛需房產。而剛需房產正常情況下不大可能變現,且大部分還有大額銀行貸款。因此,居民實際可支配的財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槓桿買房比較普遍。在受調查的家庭中,有負債的家庭佔比56.5%,戶均家庭總負債為51.2萬元,基本都是銀行貸款,且其負債用途有75.9%是用於買房


而剛需房貸家庭還要面臨突出的債務風險。根據報告,其資產負債率、金融資產負債率和月償債收入比分別為24.2%、151.3%和33.0%,在所有群體中是最高值。


央行說你家有300萬,你竟然問在哪裡?!


.02

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96%?!


資產被平均化了就算了,報告還明確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戶均擁有住房1.5套。


對此,微博網友忍不住靈魂發問:所以我是被納入那4%裡了嗎?


央行說你家有300萬,你竟然問在哪裡?!


但事實上,這裡的住房擁有率也只是個統計概念,與我們理解的“有房”相去甚遠。


即使你已經30歲高齡,在廣州無房無車,但只要老家父母有房,你也算是“擁有”一套住房。要是加上你姥姥姥爺一套,爺爺奶奶一套,那你都擁有三套房了,妥妥的人生贏家啊,perfect!


雖然說我國整體住房並不短缺,但仍然存在結構性失衡,尤其是在一線大城市,商品住房供應嚴重不足。而少數家庭卻佔據過多的房子,以PLUS一個粉絲朋友來說,光是廣州、深圳,他就擁有十幾套房子。


央行說你家有300萬,你竟然問在哪裡?!


更有意思的是,富裕家庭擁有的房子越多,住房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的佔比反而越低。


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的總資產中住房資產的佔比為64.3%,有兩套住房家庭的住房資產佔比為62.7%,有三套及以上住房家庭的住房資產佔比為51.0%。


這主要是因為多房產家庭在解決了基本住房需求後,更傾向於多元化資產配置。按照房產一套是自住、兩套是改善、三套是炒作的理論,在我國,已經有超過40%的家庭不再屬於剛需範疇,有超過10%的家庭進入炒房範疇。


.03

小結


總而言之,這份報告所展現出來的平均數據,並不代表我國城鎮居民資產的真實情況。


相反,隨著階層日益分化,更多城鎮居民仍然在生存線上掙扎,幸福感非常低。


尤其是以下三類人群:缺乏穩定收入的低收入家庭;面臨購房、生養兒女的中青年家庭;以及住房負債佔比過高的剛需群體。


他們比不上高淨值家庭,有著多元化的資產投資,日常收入來源相對穩定,抗風險能力強。正常情況下,都是拖著一堆債務,繃著神經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若是有一天突發意外,償債壓力比較大,甚至可能有違約風險。


這從另外一面也反映了,我國很多城鎮居民家庭幾乎沒多少資產。畢竟,他們所掙到的大部分錢都用於生存和住房,哪還有什麼存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