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情懷的李白為何鍾情於“劍”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 -《俠客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情懷的李白為何鍾情於“劍”

一曲《俠客行》,俠義常相隨。李白性格豪放、不拘一格;為人豪爽大方,喜愛飲酒,交友。他的許多名作都是在醉酒之時所作,如《將進酒》、《俠客行》等。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詩仙李白不僅是一位文學大家,亦是一位仗劍俠士,年輕之時遊歷天下,飽讀詩書,喜好劍術;而且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幹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正是如此,李白的詩賦之中多俠士、劍客。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情懷的李白為何鍾情於“劍”

李白不但文采斐然,其劍術也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卻僅位於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而且據《新唐書》記載,李白曾師從劍聖裴旻,跟隨其學習劍術許久。

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分佈在106首詩中,約佔全詩總數的10%。由此可見,詩人李白對劍術的喜愛也愛屋及烏,在現實中不能實現偉大的抱負,從而轉達到詩句中。其對劍的喜愛亦到了痴迷的地步。

李白不畏權貴,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逢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縹緲。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導致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綱的分析,併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情懷的李白為何鍾情於“劍”

李白的一顆俠義之心正是在這種狀態之下被激發,渴望自己成為一名俠士,行俠仗義;而劍是作為一名俠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其對劍有著特殊的感情,並鍾情於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