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升初語文知識點總結——標點符號、修辭手法

小學升初語文知識點總結——標點符號、修辭手法

一、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辨別句子的語氣,分清句子結構,識別句子性質,從而正確瞭解句子的意思。

小學階段要會用的標點符號如下表:

1.句號(。)表示一個陳述句完了之後的停頓。

例: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

2.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停頓。

例:學好了語文,我們才會讀書看報,才會寫信寫日記,才會寫好作文。

3.頓號(、)表示句子中並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

例:燕子、雁、布穀、夜鶯都是定期遷徙的候鳥。

4.分號(;)表示一句話中並列的分句之間的停頓。

例:屋子裡,我是主人;屋門外,蟬是最高的統治者。

5.冒號(:)用來提示下文​。

例:我在一本書中讀到過:冬眠不是睡眠,和日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關係。

6.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完了之後的停頓。

例:小朋友,你們的暑假生活過得豐富麼?

7.歎號(!)表示一句有強烈感情的話完了之後的停頓。

例:願你們在新學年中好好地學習語文!

8.引號(“ ”)

(1)引用對話或文章裡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詞語。

(3)表示特定的稱謂,或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

例:大娘說:“同志,謝謝你呀!”雷鋒說:“謝什麼,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9.書名號(《 》)表示書籍、文章、報刊、文件、影片等名稱。

例:今天,我讀了《給顏黎民的信》。

10.破折號(——)

(1)表示底下是解釋部分或說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遞進或轉折。

(3)表示聲音的延續。

例: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例:蟬的幼蟲爬到地面上來,常常在圓孔的附近徘徊,尋找適當的地方——一棵小樹,或是一根灌木枝——脫它的皮。

例:吃的不是白麵包——黑麵包能吃飽就不錯了,菜只有魚。

例:大家就隨著女老師的手指,齊聲輕輕地念起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11.省略號(……)

(1)表示重複詞語或列舉的省略。

(2)表示說話未完或餘意示盡。

(3)表示聲音斷斷續續。

例: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例:我跺著腳大聲喊:“咳!這麼冷,小心你的腳……”

例:“我?”桑娜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


小學升初語文知識點總結——標點符號、修辭手法

二、修辭手法​

認識並掌握常用的修辭手法能讓我們把話說得更好,說得更準確、生動、鮮明,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幾種: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

例​: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橋一樣高掛在雨後的天空。

2.擬人:擬人是藉助想象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那裡彈琴。

3.排比:排比是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例: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書是階梯,幫忙人們登上理想的高峰;書是良藥,能醫治愚昧之症;書是乳汁,哺育人們成長;書是你的最好伴侶,與你共度完美時光。

4.誇張:誇張是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誇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的聯想,加深印象。

例: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裡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

5.設問:設問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例:什麼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為。

6.反問:反問是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例:難道我們能浪費時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