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崩溃击穿“盈亏线”,现代煤化工如何应对危机?

油价崩溃击穿“盈亏线”,现代煤化工如何应对危机?

适应市场 直面挑战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原油价格大幅下挫的影响下,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行业近期相继跌破盈亏线,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巨大。

原油价格一降再降,如果煤炭价格也能降下来,煤化工企业仍可降低源头成本,实现绝处逢生。但近一段时间以来,煤炭价格下降微乎其微。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4日公布的数据,4月上旬源于山西的无烟煤、优混、大混、普通混煤价格较3月底只下降了1.0%~2.4%,远赶不上原油的跌幅。

在此情况下,许多煤化工企业陷入两难选择:如果不停产硬撑,必然要蒙受较长时间的亏损,这对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无异于“钝刀割肉”,最后血竭而亡;如果停产避险则可能丧失市场,失去现金流的企业还要承担贷款利息和设备折旧,也是一沼泥潭。

那么,价格倒挂、腹背受敌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就只能坐以待毙吗?笔者以为未必。从企业角度讲,生存是第一位的,必须保证活下去,煤化工企业眼下应正视困难、直面市场、迎接挑战,千方百计降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

一是稳字当头保安全。基于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近几年投资规模过大的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的企业应及时收缩战线,保障现金流和资金链安全。坚持稳字当头,先图生存后谋发展,重点强化内部管理,突出经营创现,全方位抓好费用管控,削减不必要的非经营性开支。此外还要努力争取当地复工复产补贴、税费减免或缓交等优惠政策,通过挖潜降耗、开源节流、提质增效,消化减收减利因素。

二是抓好源头控成本。煤电成本是现代煤化工企业成本的大头,当前应重点梳理这两大源头,转变采购模式。在煤炭采购上,过去企业大多采取大宗物资采购和点对点采购,虽供应较稳定但议价能力较弱。结合当前煤炭价格有所松动、小幅下行的趋势,应在稳定与战略客户合作的同时,探索比价采购、质优价宜的择机采购策略,小幅采购,避免压库,最大程度地降低用煤成本。此外,还要积极争取当地用电政策,与发电企业直接市场化交易,降低用电成本。

三是技术改造挖潜力。抓好资源集约和装置优化,围绕增产降耗、集约高效开展工艺优化、设备改进,重点对中间产品、工艺介质和水、电、汽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要梳理现有产品结构,对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逐一排队,增产赚钱产品,削减赔钱产品,同时对盈利产品进行必要的优化升级改造,扩大产能,放大优势,通过多元联产、以丰补欠抵御市场风险。

四是强化营销降库存。针对下游市场的低迷,应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关注上下游变化,及时把握市场节奏,做好市场预判和应对,抢抓市场机遇,提高产品盈利水平。以凝聚优质客户、调优行业布局、深耕终端市场、提升市场形象为主线,强化产销联动,深化市场协同,及时降低库存,实现产销平衡,实施精准服务,提高市场运作水平。


调整思路 转型发展

现代煤化工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推手,经过以往十几年的发展、探索和实践,我国现代煤化工在规模、技术、装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现代煤化工也应从产业角度重新审视未来发展,当前或许正是现代煤化工产业调整思路、化危为机、转型发展的契机。


首先要看到,现代煤化工的理论和价格支撑体系发生了变化。

过去十几年,我们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基于我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全球化、国际高油价的预期。在此资源结构和价格体系下,现代煤化工衍生产品对比石油路线的同等产品有较强竞争力。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此次疫情将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较长时间的萧条,市场消费可能趋于保守,大宗原料价格可能会长期低迷。在此情况下,我国煤化工产业应重新明晰定位、梳理思路、调整方向。有眼光的企业应跳出行业看行业,补齐链条强链条,瞄准趋势早布局,多元联产抗风险,从以资源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


其次要厘清现代煤化工是否必须向石化路线衍生。

与煤炭现有其他利用途径相比,现代煤化工具有能量转化率高、煤炭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等优势,且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甚至革命。但过去十几年,整个煤化工行业都在围绕石油替代做文章,发展的多是石化上中游产品,直接与石化企业竞争。在当前形势下,笔者认为现代煤化工有必要脱离单独产业的孤立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油化工、化纤、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通过现代煤化工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多赢的发展效果。


再次要探讨,现代煤化工怎样打通产业链才更有竞争力。

近几年石化产业崛起一支新军,就是以荣盛、恒力、恒逸、盛虹、桐昆、新凤鸣、三房巷为代表的江浙纺织企业。他们从化纤做起,逐步逆流而上,抢滩聚酯一体化、石化一体化项目,直到介入炼化、现代煤化工项目,打通了从“一滴油”到“一片布”绵延上百个产品的产业链条。那么,现代煤化工企业是否也可以顺流而下,向下游延伸呢?譬如,煤制乙二醇下游消费领域的单一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极大制约了行业的经济性和长远发展。企业可以利用生产装置副产碳酸二甲酯和乙醇,布局乙二醇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如乙二醇制乙二醇醚、乙二醇氨化制乙二胺及衍生物、乙二醇氨氧化制乙二腈等。


最后还要强调,现代煤化工已经过热,不宜再“飞蛾扑火”。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煤制化学品审批权的下放,加上前期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内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规划及建设再掀热潮,且装置规模越建越大。据研究机构测算,到今年底国内将再增500万吨乙二醇产能,其增速已超过聚酯。但面对低油价下国内炼化一体化的产品优势和国外低价乙二醇的倾销,这些新入围者无异于飞蛾扑火。也因如此,近期许多业内人士建议要严格控制重复建设和投资,谨防过热。


现代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化工界的壮举,发展不易、转型更难。在当前的困难时刻,现代煤化工产业确实要好好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了。毋庸置疑的是,不管产业走向何方,都要立足于煤炭价值的发挥和升值,立足于满足消费升级和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一开始就把控好布局、规模、环保、投资等各方面的问题,避免重走以前的弯路。同时也要注意进口产品和其他替代产品的产能释放,规避横向风险,从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性上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更多煤化工相关资讯,请关注石化资讯网公众号——pecinf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