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頂嘴抽你!”孩子頂嘴不是壞事,反而有這幾大好處

剛剛陪女兒去小區裡的滑滑梯玩了一陣,恰巧目睹了一個小女孩兒跟她媽媽頂嘴的一幕——

“媽媽,你昨晚說的,只要我今天作業完成好了,就獎勵我吃雪糕哦。”小女孩邊說,邊嘴饞得咽口水。

媽媽好像並沒有買賬的意思,一邊玩著手機,一邊若無其事地回答:“是嗎?我怎麼不記得了。”

“媽媽,你怎麼能忘記了呢?昨晚我上床睡覺的時候,你就承諾我的呀!”小女孩努力補充說明著,希望媽媽能夠兌現承諾。

媽媽一邊對著手機吼“哎呀,胡牌了”,一邊懶懶散散地回答女兒:“現在又不是夏天,再說這都降溫了,吃雪糕多冰呀。”

“再頂嘴抽你!”孩子頂嘴不是壞事,反而有這幾大好處

“哼,不喜歡你了。明明答應我的事情,每次都反悔,最討厭你了!”小女孩插著腰,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了。

媽媽見狀,撿起花園裡的樹枝,朝女兒大吼:“再頂嘴我抽死你!小小年紀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最終,此事以小女孩兒的啜泣為結束,在媽媽的威逼之下,她帶著委屈回家了。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我們都見多了。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頂嘴當做一件十惡不赦的事情,非要用武力或者暴力鎮壓下去,才肯罷休。其實,孩子頂嘴並非壞事,反而有這麼多的好處呢!

(1)敢於爭辯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幾率小。

在部分家庭,都在為孩子的寡言少語所憂愁,因為他們見識了孩子一言不發的可怕,所以更期望孩子能夠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開心或者痛苦。而另一部分家庭,又在為孩子的喋喋不休而頭疼,覺得孩子實在是話嘮,真是讓人清靜的日子都沒有。

其實,內向又不善言辭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心理疾病,且不易被父母察覺。因為孩子長期習慣於把心裡話憋著,有什麼開心的也好,難過的也罷都不願意講出來。當家長習慣了這種狀態之後,就覺得孩子一切如常,殊不知,正是自己看似正常的背後,恰好成了孩子容易出現心理疾病的階段。

“再頂嘴抽你!”孩子頂嘴不是壞事,反而有這幾大好處

相反,遇到任何一點小事兒,就喜歡爭辯,喜歡闡述自己想法以及看法的孩子,往往是喜形於色的。孩子的開心,家長能夠感觸得到;孩子的失落,家長也能察覺得到。所以對於孩子的正確引導也會及時一點,這也減少了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幾率。

(2)敢於頂嘴的孩子,口才往往不會差。

看看課堂上,那些敢於爭辯,喜歡參與辯論的孩子,我們會發現通常都是性格外向,成天有說不完話的學生。而平日裡就寡言少語,不喜歡與人爭辯什麼的同學,往往對辯論賽這種事情很排斥。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口才不夠好,即使心裡明白什麼道理,但也不敢當著眾人的面清晰地表達出來。

而當孩子跟父母頂嘴的時候,如果遭遇了強有力的打壓,那麼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為了避免這種打罵,而習慣性閉嘴。口才好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這其中的家庭教育就佔據了強有力的位置!如果平日裡,家長能夠聽孩子把話說完,漸漸地不僅明白了孩子的內心感受,同時也訓練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口才能力。

(3)孩子的頂嘴,其實是在激勵我們不要固步自封。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今的孩子所學的漢字筆畫,已經跟我們小時候所學的漢字筆畫已經發生了一些小變化,而這個問題也成為了很多家長和孩子爭論不休的問題。

比如:“火”字,我們小時候所學的筆畫是“點、長撇、短撇、捺”,而現在孩子們所學的筆畫是“點、短撇、長撇、捺”。很多家長依然按照自己小時候的認知來教孩子,而孩子又往往不服輸,為此而爭論不休。

“再頂嘴抽你!”孩子頂嘴不是壞事,反而有這幾大好處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孩子的頂嘴,正是因為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很到位、很牢固,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而另一方面,也恰巧說明了父母不應該固步自封,也應該嘗試著接納新的知識,以便於給予孩子更好的輔導。

(4)孩子頂嘴,也暗示著父母教育方式上的不恰當。

我們不得不承認,小孩子都有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頂嘴會為自己帶來怎樣的懲罰,但是他們就是忍不住要還擊他們所認為不對的地方。

就像我今天遇到的那個小女孩兒一樣,我認為她的頂嘴並沒有什麼不對,反而這是為自己爭取正當權益的一種勇敢表現。作為父母,我們不能輕易許諾,而既然答應孩子的事情,我們就應該儘量去實現,因為這對於樹立自己的形象很重要。所以,在孩子的頂嘴之中,其實也反映出我們某些教育方式的欠缺。

————————

您認為孩子頂嘴是一種錯嗎?您是一個允許孩子頂嘴的爸媽嗎?來和曦曦媽一起分享分享屬於你和孩子的經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