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草木寄閒情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

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

——汪曾祺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古人有謂:「山園日靜,花徑風甜,即一草一木,莫不怡人心,爽人目」。中國人大概對草木有著無限的痴迷與熱愛,人們皆點植內外,以遣餘情。尤其是那些經過文人贊詠的草木,如子猷嗜之修竹,淵明之幽菊,和靖之山梅……人們將其移栽院子或書房裡,偶爾修枝,適時澆水,在那些花木正好的季節裡,天真自如,以草木閒情,度過每一寸光陰。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中國人的閒雅,往往與自然相契。草木生於天地之間,卻被人們移至庭院池館、案頭齋壁,無數人在花花葉葉中,照見最深處的自己,古人所謂「人之精神,各有所寄」,始可信也。歷代雅士或以草木為憑,皆是對自己情致的寄託,他們在竹、樹、花、影之間,或詩、或書、或畫,在滋養生活餘情的同時,也豐盈著清澹的精神世界。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01


閒 植 院 中

以 作 良 友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擇草木,如取良友。無論是文震亨的《長物志》,李漁的《閒情偶寄》,還是張岱的《陶庵夢憶》,皆以重墨描繪院中草木。「風生寒峭,溪灣柳間栽桃;月隱清微,屋繞梅餘種竹」。在那些疏影之間,總能令人遙生清高的志趣。小院之中,蕉之為蔭,時映窗外,如一林碧玉;松之振濤,飄至簷下,似一湖洞庭;梅之沁芳,搖曳院中,如一谷空塵。院子裡一棵小小的花木,在文人的眼中,便如君子作伴,而絕塵俗。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02


閒 陳 案 上

以 作 幽 客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宋人釋正覺有詩謂:「濯足滄浪歲寒事,終來清友石菖蒲」。一間書房裡,當有青翠之草木,菖蒲必不可少。小齋之中,有菖蒲為伴,可以悅目;軒室之間,有菖蒲為友,可以賞心。菖蒲生於山中幽野,卻被人們置於案頭,以寄高志。幽人之事,便是「汲泉承露養菖蒲」。一拳石齋王大濛深得植蒲之道,他說:「中國人對一棵草的感情可謂世界獨有,它是人格的象徵,清貞與虛心」。這不僅是菖蒲的精神,更是做人的要求。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03


閒 供 幾 間

以 作 清 賞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每逢時令,人們即備置點心,水果,文玩,而花草則如佛手、水仙、梅花等,一室之中,佳果異卉隨之錯落,於案頭之上,有賞石端莊,如文人之正氣;於臺幾之上,有茶花處靜,如幽人之清秘;於竹簾之間,有梅實出塵,如雅士之麗質。如此畫圖,絕堪時令清賞。世人將生命的閒情,安放在這花花葉葉之中,生命也因此變得清潤而飽滿。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我以草木寄閒情 |愛生活


文人空間將三年的「草木」主題內容,編成一本《我與草木兩孤獨》,以贈讀者。願你以草木為伴,閒以滋養,在漫無際涯的時間裡,朝蒔花,暮理草,不負最自然的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