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天,去一位姐姐那裡喝茶。

第一次去險些迷路。

多虧了傳說中的第六感,才不至於迷失在小巷子裡。

到了姐姐院子門口,輕輕敲了敲門,木質仿古門被從里拉開了。

姐姐過來拉著村姑陳的手,走到院子右側的茶室內,安排坐下。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這個院子裡,佈置得極美,極有意境。

有花,有草,還有小溪流,像一個小自然。

在這樣的環境內,喝上一杯好茶,甚至美妙。

水沸騰之後,見姐姐燙壺溫杯後,將茶葉投入蓋碗中,注入沸水後,沒有及時出湯。

見到這樣的情況,便有些疑惑,姐姐見我一臉不理解的樣子,便開始解釋。

她說:“這款茶,可以出湯慢一些,可耐泡了”。

這是犯了概念上的錯誤,可以出湯慢,就是耐泡的表現?

非也。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2》

先來聊一聊,耐泡是什麼?

這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

聽他提到,之前喝茶的時候,一款白茶喝了十幾衝,泡到後面滋味變淡了,稍微出湯慢些,滋味還是不錯。

根據朋友的描述,一款白茶沖泡的次數多,而且滋味也不差,這才是耐泡的表現。

耐,就是能夠承受得住,能夠經得起長時間的刺激。

耐泡二字結合在一起看,它的表現就會在喝一款茶,可以經得起多次的沖泡,滋味還不錯。

決定一款茶的耐泡度,是由沖泡次數來決定,而不是一款茶可以出湯慢,可以在蓋碗中,不斷與水長時間地接觸。

說句實在話,這樣的茶葉或許品質不好,或許會泡出苦澀難耐的茶湯來。

出湯慢,甚至會導致一款茶變得不耐泡。

茶葉中的內含物質是有限的,並不像水龍頭那樣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

在平時沖泡的時候,每一次注入沸水,茶葉就會不斷釋放滋味物質在湯水中,若是出湯速度慢的話,那樣茶葉會在與水接觸的那段時間內,不停地釋放內含物質。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如此,也就導致了在一次沖泡中,茶葉中的滋味物質過量釋放,那麼後續的沖泡中,茶葉中的滋味物質就會減少。

若是在之後的每一衝中都慢出湯的話,那麼這款茶就變得不耐泡了。

原因無他,內含物質釋放速度過於快,以至於能夠釋放的次數減少。

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凡是正正好最好。

但是慢出湯,也就是悶泡。

這樣的沖泡方式,會導致在泡出的茶湯中滋味物質含量過多,喝起來過於濃烈,過於苦澀了。

白茶本應該是香清甘活,苦澀的茶湯喝到肚子裡,是為何?

不僅不好喝,影響耐泡度,還會對身體有害。

關於耐泡度,從來都是根據可以沖泡多次後,而不是根據可以慢出湯來決定。

可以慢一些出湯,就是耐泡,這樣的想法存在著概念的偷換。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3》

一款茶是否耐泡,由茶葉品質決定。

品質卓絕的茶葉內含物質豐富,更加耐泡。

來自好產區的茶葉,內含物質豐富。

高山雲霧出好茶,在良好的環境內生長的茶樹,能夠積累更多營養物質。

茶樹本就是植物的一種,受著氣候的影響巨大。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為淮北則為枳。

生長在良好的環境內,在適合茶樹生長的地域內,那麼茶樹可以專心積累內含物質。

像高山茶園,海拔高,溫度比平地茶園低4-5攝氏度,茶樹在較為寒冷的情況下,只會將能量積聚在體內,而不是用來長大。

而且,高山上雲霧層較厚,強烈的陽光透過雲霧,折射成柔和的漫射光,在溫柔的光線照射下,茶樹生成的芳香物質更加豐沛。

上述說了溫度和光照,其實高山茶園,從水分、土壤、空氣質量都非常適合茶樹生長,也是為了好品質的茶葉打下堅實的基礎。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在有好原料的基礎上,擁有好工藝的茶葉,內含物質豐富。

白茶的工藝,是以萎凋和烘乾為主。

茶葉品質好不好,全憑藉製茶師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當然了,除了以上兩個條件,製茶師的責任心也非常關鍵。

萎凋的時候,需要將茶青攤晾在離地70公分的水篩上,受著溫和的日光和風力,將其中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內。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製茶師時常關注茶青表面的溫度,要是溫度稍高的話,就需要將其搬至陰涼地,待溫度降低後,再搬到陽光中,繼續萎凋。

在茶中的含水量大概在15-20%左右,便需要開始烘乾了。

烘乾這一工序十分考驗製茶師對於溫度的控制,需要把握得當才可以將芽頭和葉片,烘乾得非常完美。

茶葉耐泡與否,和儲存也有著不小的關係。

若是在平時,茶葉沒有得到很好的儲存,受潮了,發黴了,內含物質有所損耗,這樣一來,茶葉就會變得不耐泡了。

故而,一款茶是否耐泡由產區,工藝,儲存所決定。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4》

一款茶是否耐泡,由沖泡方式決定。

想要茶葉耐泡,投茶量很關鍵。

有位朋友,平時泡茶基本上都不使用克稱,總是隨手抓一小撮茶葉,投入100毫升左右的蓋碗中開始沖泡。

然後泡上幾次滋味就會變得很淡,需要換茶。

總是可以聽到他說,茶葉很不耐泡。實際上只不過是投茶量過少罷了。

茶少水多,就像是在沖泡鹽水的時候,只放一些鹽,但是水卻倒了很多,那麼這杯鹽水的滋味就會很淡。

所以啊,想要茶葉耐泡與否,投茶量要控制得當。

一般情況下,建議的茶水比例為5克幹茶搭配上100-110毫升的蓋碗,這樣的茶水比例最佳。

不僅耐泡,而且滋味更加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當然了,以上的茶水比例需要在採用快速出湯的方式才會耐泡。

所謂的快速出湯,也就是快出水。

也就是從注水到出湯的時候,時間控制在7-8秒,如此才算是快出水。

這樣一來,茶葉中的內含物質才可以均勻地釋放在湯水中,做到滋味正好。

按照以上的茶水比例和出湯速度的話,在滋味變淡之後,可以稍微坐杯一會再出湯,這樣的一款茶至少可以泡上十幾衝。

假若,一人獨坐,

取5克幹茶,100-110毫升的蓋碗,獨自飲茶也是另一種心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白茶出湯慢一些,就等於耐泡?不要再誤解了,已經有茶友付出代價

《5》

深秋,秋風瑟瑟,一日比一日更涼。

偶爾站在窗前,冷風拂過,好冷。

緩緩走回室內,為自己泡杯好茶驅散寒意。

風雖冷,但茶溫熱。

喝上一口茶湯,身和心都暖和了。

一款白茶是否耐泡,並非取決於出湯時間。

可以慢慢出湯,這不是耐泡的表現。

一款茶耐泡與否,從來都是根據它可以沖泡的次數決定。

切不可如此偷換概念,泡出一杯不太好喝的茶湯來。

且就著秋風,手捧一杯清香的好茶,看這番天地。

任由時光匆匆,靜享這片寧靜。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