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坚持? 那就“例行公事”化!

不能坚持? 那就“例行公事”化!

在生活中,我们不少人可能都很羡慕人生赢家。我们羡慕他们,不光是因为他们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更难得的是他们在生活上也平衡的非常不错,达到了个人、家庭、社会等三维上的一个系统平衡。

而我们不少人则很难驾驭自己、事业,家庭的未来。不少人年初的信誓旦旦的誓言到年底清算的时候已经飘散。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人人都能成赢家,那就没有赢家了,总有人通过克服自己和环境的不足来找到风口,总有人失意连连。

拿现在赚的盆满钵满的直播头部IP--薇雅和李佳琦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耀眼的带货能力和购买一个多亿的大平层,但是我们看不到他们曾经的努力和行业多年的积累,他们其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天他们才起来的,网络直播只是放大了他们的光环,貌似他们占到风口上是种偶然。

如果我们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也就是更全面的方法来看待他们的成功,我们才能更冷静地让自己朝自己期望的方面改变。

从专注个别事件到洞悉系统的潜在结构的方法的过程就是一种系统思考方法,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看待世界,不只是关注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看到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更进一步看清影响、推动该模式与趋势发生的潜在的“结构”。

1.

吃一顿饱饭,并不能让自己胖起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但是这次疫情,我们困守家里长达三周甚至有的是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顿顿饱饭,身体机体则没有得到运动,结果我们身体的反应就变得懒惰,身体胖起来就成为必然。

我的美女邻居告诉我,这次春节期间胖了6斤,她经常用的办法是晚上不吃的方法来瘦掉短时间积累的脂肪,结果这个方法这次并不奏效。

我的一个朋友,三个月前,特意购买了一台跑步机,希望开启每天锻炼的篇章,减肥并且保持身体健康。

每天下班回来要接近晚上八点左右,再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对于有孩子的她来说,时间上并不允许,她起初的希望是可以直接晚饭后,在家里锻炼身体,节约来回去健身房的时间。

结果,她只是断断续续地跑了两周,就很难再去做有效的坚持,她没有在短时间内看到锻炼的效果。

我的认识是,基于每个人的身体不同,运动对个体身体的反应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是身体机体的反应都有滞后性。

我们还没有看到身体的变化,并不代表说身体没有变化,身体可能处于变化的前夜,也就是说量变在为质变做储备。

所以,我们不管是运动,还是做其他事务,最可贵的就是坚持,坚持着坚持着,黎明就来了。

但坚持是一件逆人性的事,我们怎么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2.

如果想长期坚持,就要把想做的事情“例行公事”化,在混乱多变的世界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某种秩序和节奏,方有所成。

著作颇丰的村上春树曾经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谈到:

我在写长篇小说时,我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用我的苹果电脑来说,大概是两屏半的文字,不过还是按照从前的习惯,以四百字一页计算。即使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照样在十页左右打住;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

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

写过《芳华》、《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等多篇作品的严歌苓,也在过着一种“例行公事化”的生活:每天写作六小时,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

每隔一两年,严歌苓的名字就会出现在畅销书架或者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我个人的体会也是一样,一定要通过“例行公事化”的活动来让自己融入一个可以把控的节奏,才不会有多余的熵增出现,才不会消耗多的能量去对抗。

有了“例行公事化”活动,好的结果的发生就成为顺其自然。

我尽管每天要出门上班,回家带娃,但是仍然通过不断地调整,通过“例行公事化”来找到自我乐趣的时间和空间。

不止一个朋友问我,你这样会不会把自己逼的太紧,而没有了乐趣。可是相反,我从这个“例行公事化”的活动中,体会到了乐趣,体会到了与自己的和解,与家庭生活的融入。

我的“例行公事”是工作和带娃之余,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每周三篇文章的写作,每周2-3次跑步。没有时间?挤时间。时间总归是有的,就看自己是否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现在想想,我此前浪费掉不少时间,直到这两年,才找到自己满意的时间节奏。

如果把“例行公事”看作和呼吸、吃饭一样重要,我认为很多人的“例行公事”都能持续下去。我们有时候不想吃饭,但是到了饭点,不吃饭会难受,于是会对自己说,不想吃就少吃点。那么对于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其实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

建立“例行公事”时,也有讲究的关键点。

《精力管理》的作者jim loehr 和 tony schwartz说,建立例行公事需要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动力,定义精确的行为,并在特定的时间执行它们。同时,设定例行公事时,一段时间内不要设定多个,而是先建立一个例行公事的秩序和节奏,再建立第二个,因为大脑也有其惰性。

态度很重要,行为更重要。没有固化的行为支撑,态度也会变得软弱无力。持续的固化的行为可以反过来坚实态度。用系统思维来看待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就非常明确,我们需要在态度和行为之间搭建正向的循环,尽量减少调节回路。

我也深深地意识到,每个人生而不同,使命不同。有人能从吃吃喝喝、逛街中找到快感,有人能从自律中找到乐趣。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最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和世界平和相处的方式,获得个人心理上的平和安宁,这就是一个人的大胜利。

【遇见丽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