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縣應急管理局趙亮,萬千受災群眾的守護人

林甸縣應急管理局趙亮,萬千受災群眾的守護人

趙亮在核對各鄉鎮受災狀況


他叫趙亮

林甸縣應急管理局

救災和物資保障股負責人

他是我市應急戰線上一名

普通的“哨兵”

也是萬千受災群眾的守護人


手機24小時開機,不想落下一戶受災群眾

10月14日,在去往林甸縣新民村的路上,縣應急管理局趙亮指著道路兩旁因颱風而受災的農田,心疼地說:“農民難啊。”


說起夏末初秋的颱風三連擊,趙亮至今仍心有餘悸。今年56歲,有著30年黨齡、多年應急救災工作經驗的他,也從未經歷過如此“陣仗”。


“災情就是命令”,每一次颱風來臨前,趙亮都要一遍遍打電話督促各鄉鎮、社區應急分隊負責人,讓他們通過微信群、村村通、大喇叭等一切能用上的手段,將颱風過境消息及時傳達到每家每戶。


颱風來襲,氣勢洶洶。趙亮的手機充電器隨身攜帶,手機24小時開機,就為了隨時接收鄉鎮上報的災情統計數據、照片。同時,他還要督促、指導未上報災情的鄉鎮,儘快在2小時內完成災情初報。緊接著的續報工作,需在初報完成後的次日8點前完成。各鄉鎮數據報到他這裡,核實、彙總、填表、上報……


三場颱風,趙亮一天睡四五個小時是多的,連軸轉是經常事兒。他說:“不想落下任何一戶受災群眾。”


半個多月下來,患有糖尿病的他,瘦了一大圈。家人惱他,說他“不要命”,他安慰家人說:“我有經驗,這點兒活難不倒我。”缺覺熬夜的事,卻隻字不敢提。




不斷完善應急物資,但希望永遠用不上

救災和物資保障,都是趙亮的“活兒”。自林甸縣應急管理局成立以來,趙亮在應急物資保障方面,一直在努力。


在林甸縣四合鄉福發村,趙亮打開了應急供應儲備庫的大門。


他指著儲備庫裡的應急照明燈、防護服、救護包等物品說:“我希望這些東西永遠用不上,但儲備得越完善越好。”


林甸縣應急管理局趙亮,萬千受災群眾的守護人

趙亮介紹應急物資儲備情況


他打開一個醫用急救箱說:“別看箱子小,應付一臺小手術是沒問題的。”


除了應急儲備物資,記者在儲備庫外,還看到了一整排防災減災宣傳板。


“這裡是國家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像這樣的示範社區林甸縣一共有6個。此外,還有5個省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18個市級工程救災社區。全縣83個行政村、3個農林育葦場,已全部建有避難場所。”趙亮說。


林甸縣應急管理局趙亮,萬千受災群眾的守護人

福發村防災減災宣傳板


颱風來襲時,好多人都做錯了

趙亮的付出,群眾看得見,也為上級領導全面、準確地瞭解和掌握每次受災情況,作出科學的、正確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正是有了他的辛勤付出,林甸縣應急管理局今年爭取到上級政府下撥的救助資金1063萬元,應急救災資金127萬元。目前已根據各鄉鎮災情情況,下撥到鄉鎮,組織發放到災民手中,有效地解決了受災群眾的生活困難。


他是萬千受災群眾的守護人,是林甸縣應急管理局的中堅力量,按理說,他除了忙和累,應該沒啥憂心事兒。然而整整一天的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趙亮好像一直有心事。


當聊到為啥憂心忡忡時,趙亮說了實話。他說,雖然近幾年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真的還遠遠不夠。


“就拿應對臺風來說,很多人在朋友圈中,曬出雨傘被颱風吹壞的照片。但是你們知道嗎,刮颱風時是不能撐傘的,一旦傘被颱風吹壞,散開、變型的傘骨,極可能刺傷人體。雖然身居內陸的我們與颱風打交道少,但這樣的防災減災意識,真的每個人都應該加強。”趙亮說。


多年來

趙亮先後獲得

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可趙亮覺得

成績只代表著過去

今後

他將繼續做好

救災應急物資保障工作

用實際行動

詮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