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克服疫情後,中國成美企“避難所”

(編譯/觀察者網 郭涵)《華爾街日報》8月7日形容,對許多美國公司來說,更早克服新冠疫情衝擊的中國成為“關鍵避難所”。中國第二季度經濟的復甦幫助他們對沖了美國國內的銷售損失。

在通報今年第二季度財務狀況時,一些美國最知名品牌的企業總裁都提到,是中國的業務幫助他們度過原本可能更糟糕的這段時期。

“中國提供了一個恢復、穩定然後增長的榜樣。”美國第三大運動鞋品牌斯凱奇(Skechers)首席運營官戴維·韋恩伯格7月底透露。該公司第二季度總體銷售額同比下降了42%,但在中國增長了11.5%。

華爾街日報:克服疫情後,中國成美企“避難所”

《華爾街日報》:克服新冠疫情後,中國成為美國公司避難所

中國4到6月的零售額恢復速度超過絕大多數人的預期,較去年同比僅下降了3.9%。而美國普查局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度零售額同比下降8.1%。

文章提到,雖然當前中美之間的政治矛盾激化,但在中國銷售的美國品牌商家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能從中國經濟的恢復中獲益。

奢侈品銷售是中國與世界反差最大的領域。路威酩軒集團(LVMH)負責投資人關係的克里斯·霍利斯透露,公司第二季度奢侈品營收較去年下滑38%,然而在中國卻反彈了65%。因為消費者受旅行限制,主要選擇在國內購買。

奢侈品牌古馳的母公司開雲集團(Kering SA)情況類似,第二季度奢侈品銷售同比下滑43%,在中國增長了40%。

當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正努力控制新一輪疫情暴發並重啟經濟時,中國已基本上控制住疫情。許多分析人士預測中國第三季度的零售額會恢復正增長。經濟學人信息社(EIU)4月份尚認為,中國直到2021年都不會實現零售額正增長。如今該機構修改預測,認為今年第三季度將同比增長1%,第四季度增長2.4%。

美國連鎖咖啡店品牌星巴克的第二季度的中國零售額同比下滑19%,但仍然低於全球範圍內的營收損失(-38%)。公司總裁凱文·約翰遜對於中國業務能在今年年底前顯著恢復表示樂觀。

快餐品牌麥當勞第二季度全球營收下滑了24%,但沒有公佈在中國的數據。該公司表示,在早期出現復甦跡象後,現在的勢頭已經放緩,預計這樣的情況將持續至明年。

而經營另一家快餐品牌肯德基的百勝中國 (Yum China)也透露,恢復程度並不均衡,在中國東部地區的市場表現要好過其他地方。該公司第二季度營業收入下滑了11%。

在服裝鞋帽領域,高端品牌相對來說表現更好。加拿大體育休閒服品牌露露檸檬(Lululemon)今年4月份在中國的銷售額只有個位數增長,但最近幾周已經同比增長了20%。

截至5月31日,耐克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也迴歸正增長,較去年同比提升1%,幫助抵消了該公司全球營收38%的下滑。耐克首席財務官透露,5月份在華零售額實現了強勁的兩位數增長。

最後,雖然整體上中國的汽車銷售並未完全恢復,但特斯拉公司通過在上海生產的Model 3電動車型,今年上半年的中國銷售額同比翻了一倍,達到48384輛。雖然特斯拉美國工廠一度被迫關閉,但該公司第二季度依然實現盈利1.04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表現起到了關鍵作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