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海鮮有四萬年曆史卻逃不過汕尾人的餐桌,你敢吃嗎?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美食卻掌握在自己手中。愛美食、愛探店、愛做早餐的二胎90後寶媽。大家好我是珠珠。"

秋風起,食海鮮,生醃之道鮮上鮮。

有人和我說過,保管一款食材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吃完,當時想著雖然有些不以為然,但如今越想越覺得有些道理。

每一種食材,從大地裡生長,從海洋中挖掘,從樹林中採集都是自然的味道衍生,雖然隨著保鮮冷藏技術的進步,人們製作美食從採集到餐桌上週期越來越長,只是越長卻越是偏離了最初的念想。

美食,貴在鮮,貴在當下。及時食用,才是對於美食最大的尊重。


這種海鮮有四萬年曆史卻逃不過汕尾人的餐桌,你敢吃嗎?

而在汕尾,追求極致的鮮味,想必只有生醃一道吧。生醃,也就是一種汕尾的一種料理海鮮的做法,即將處理過的海鮮利用豉油,蔥薑蒜、辣椒、魚露等醃製一段時間後食用。

這種做法的起源其實是有些無奈的,因為在那個時代裡,汕尾漁民在外打漁,往往需要好幾天追逐魚群,食物保鮮又極差,於是便將捕獲來的海鮮就地清洗乾淨後草草醃製過後食用,這樣處理後的海鮮能夠直接補充營養,且粗糙的口感和味道維持了人們長久的生計。


這種海鮮有四萬年曆史卻逃不過汕尾人的餐桌,你敢吃嗎?

雖然如今伴隨著生活的富裕,再加上生醃技術的提高,口感和處理方式更為細膩合口味了,但不少的人們依然喜歡那份狂野直接的口味,熱衷於生醃海鮮中自然溢出的那份生命力。俗話說的"文吃汕頭,武吃汕尾"便是如此。

文吃即多種調味料醃製海鮮後搭配營造出的多層次細膩口味,而武吃則是簡單粗暴,僅用海鹽醃製殺菌,品味海之原味則是武吃。汕尾熱衷於生醃,其中集大成者必然屬於血蚶。

血蚶可謂是老祖宗了,甚至科學家記載可追溯到四億多年以前,只是到底還是沒逃過汕尾人的口舌,不得不說,有些令人玩味。


這種海鮮有四萬年曆史卻逃不過汕尾人的餐桌,你敢吃嗎?

作為生醃中的翹楚,或許它不是最為出名的,但也該說得上是最為挑戰底線的生醃海鮮了吧。血蚶外表如白玉般剔透,層層貝紋縈繞其上,有種藝術般的美感,之所以稱其為血蚶,是因為它內裡肉柱飽滿赤紫,其汁宛如血液一般濃烈。

而在汕尾人的生醃之中,尤為熱愛這份赤血,更有蚶血凝結如飽滿水滴即為良品之言。尋常時刻的汕尾夜粥大排檔每每必有,而今十月更是海鮮異常肥美的時節,自然更是點者眾多,如過江之鯽。


這種海鮮有四萬年曆史卻逃不過汕尾人的餐桌,你敢吃嗎?

生醃海鮮嚴格來說是一種相當親民的美味,其做法也相當簡單粗暴,不過對於醃製的食材新鮮也更為嚴格,血蚶尤為如此。

血蚶做法說來簡單,從海里搬運過來之後,需要清洗乾淨,剝去汙泥,然後放於盤中用開水燙幾秒後便須快速撈出,避免燙久了肉質老化。燙好後便可以用專門的工具剪去蚶尾掰開擺盤,早些年都是師傅自己手剝,現在確實方便了不少。


這種海鮮有四萬年曆史卻逃不過汕尾人的餐桌,你敢吃嗎?

調好醬油、豉油、魚露、蒜泥、辣椒、香菜等滷汁後,便可以澆上去調味,如果有時間還可以稍微冰一段時間食用,冰澄澄血淋淋尤為清爽。

如果大家想吃正宗的話,可以到當地的漁村大排檔裡試試,會給你不一樣的體驗的。


這種海鮮有四萬年曆史卻逃不過汕尾人的餐桌,你敢吃嗎?

汕尾這塊,血蚶尤為適合夜晚和朋友家人就酒吃粥的時候享用,不過要吃的話儘量當天吃完,不可久放,醃製過久海鮮會脫水,不復水潤,味道也會變差。

雖然生醃血蚶頗為美味,但不是很多人都能夠接受這樣的異樣美味。畢竟血淋淋的樣子,再加上有些濃烈的海味和口感,因此也有人對此無法接受。那麼,你們會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