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開的“良藥”,請查收!


巴金先生開的“良藥”,請查收!

巴金

一、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巴金

巴金一生創作了許多的文學,鉅作,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家》、《春》、《秋》,晚年雖病魔纏身,仍十分關心國家大事。他積極呼籲和組織建設中國現代文學館,並將自己幾十萬元的積蓄、稿酬和8000多冊藏書捐贈給文學館。他參與創建中華文學基金會,並一直擔任會長。還多次為希望工程、社會慈善事業捐款。巴金用他的一生詮釋了這句話,“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很多時候我們不必斤斤計較,適當的做出讓步,適當的付出和給予。儘管我們可能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但我們起碼能得到自己的尊重,起碼我們活得心安理得,讓我們心無慚愧,可能這就是生命的意義之一吧!

二、過去並不是一個沉默的啞子,它會告訴我們一些事情。——巴金

過去代表的是時間。過去我們可能有很多道理不太明白,有很多事情不太會做,有很多人和物沒有懂得珍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漸漸地長大,經歷的東西、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懂得的道理,然後也會越來越多。所以即使時間過去了,但是他不是沉默的啞子,他會告訴我們很多,我們以前不懂的道理,能給我們未來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啟示。

三、奮鬥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進。——巴金

巴金的這句話也應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奮鬥才是生活的常態,死水不流就會臭。生活也是一樣,如果你總是止步不前,如果你始終不肯努力向前,那麼你生活將變得十分的枯燥。

四、人的身體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巴金

幼年多病的巴金從來沒有讀過大學。14歲時,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唸書,剛剛一個月,就因病輟學。1925年,他到北京準備考北京大學,但是體檢時發現患有肺病,無奈與北大失之交臂。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寫,並且因患病而發生情緒、思想的變化,《滅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寫《滅亡》時正是巴金治療肺病與休養的關鍵時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殺軍閥以解脫痛苦的念頭。即使晚年也無法逃避病魔的糾纏。可以說巴金的身體被疾病囚禁了一生,但是這卻囚禁不了巴金的心。因為巴金他的心創作了大量的文學,創作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實和巴金一樣,在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的身體,其實也是被囚禁的。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有些事情往往會阻礙我們繼續的前進,阻礙我們去探尋生活的真諦。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更應該向巴金學習,用心去生活,用心去體驗生命,用心去創造生命的美好。

五、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巴金

俗話說,幸福是靠自己爭取而來的。生活中沒有什麼不勞而獲的東西。我們要想得到某樣東西,然後我們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樣,我們要想得到幸福,我們也要自己去努力的爭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