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很多人说,李安的三部曲让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个华裔导演,电影里细腻的感情让很多人对家庭,对父亲这个角色动容。

三部曲的主角都是由郎雄扮演的,三个经历不一样,角色不一样的父亲都有着相同点,沉默寡言,在家里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自己的权威,但是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电影里的家庭结构和父亲的形象,让很多人有共鸣,这个平常沉默的,强大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不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在孩子和自己有异见的时候,只能无条件投降。

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这似乎是一种悖论,一个固执的父亲,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孩子投降呢?但是很多时候家长们的爱只是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而已。

一个永不投降的父亲,最后只能无条件投降

事件的起因是伟同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已经10年,有着传统的中国家庭式教养,却很好地融入了美国文化,跟自己的男朋友Simon同居有5年了,虽然是同性伴侣但却比许多异性恋相处的都融洽。这种安稳的生活突然被父辈的压力所打破,为了逃避父母安排的相亲,应付父母想抱孙子的愿望,伟同决定以假结婚的形式给父母一个交代。

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这个开头似乎就预示了这样一个结局:伟同拼命想要隐藏的事情,到最后一定会被发现。

那么这个看起来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为什么会到你瞒我瞒的地步呢?

伟同的父亲是关键。

父亲是一个师长,一个一呼百应的大人物,为了参加儿子的婚礼,他来到了美国,这个当过兵的父亲,即使到了美国也能得到自己曾经的老部下的吹嘘,看着自己的老部下在拍自己的马屁给自己敬酒,他隐隐约约看向了自己的儿子,似乎是在向他炫耀,“看。在这里都有人这么尊敬我。”

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可想而知,伟同在家里的时候,这个老父亲也没少耍威风。一个做过师长的男人在家里肯定是一个不可违逆的大家长,不准孩子在家里违抗自己,这也是伟同移民的一个原因,在家里得时时刻刻听话,父亲会像训自己手底下的兵一样训自己。

这样的家庭环境注定了孩子不敢把真相告诉自己的父亲。父子之间缺少沟通的桥梁,因此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内心在想什么。又因为父亲经常以传统的观念要求自己的孩子,伟同才会想出假结婚这个馊主意,表面上看是因为担心自己的父亲受不了自己真实的性取向,事实上是孩子觉得自己没办法在家长那获取认同。

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在这个家庭关系中,母亲是调和剂。母亲看出了伟同的难处,发现了自己孩子真正的对象,她选择和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边,瞒着自己的丈夫,她说:“你爸身体不好,别跟他说。”

而父亲看出来了伟同和西蒙之间的关系,他和西蒙说,我知道了你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别和伟同妈妈讲,她受不了。

这个家庭里的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相似,虽然我们都爱对方,可是有些话不能对你说。夫妻之间不坦诚,但是由都爱着对方。

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这和很多中国式家庭是多么的相似,我们都互相爱着对方,但是对方不知道,有时候自己还会瞒过自己,父亲恐怕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戎马一生的父亲在最后经过机场安检的时候默默举起了双手,那似乎象征着一种投降,一种对生活的委曲求全,以及传统道德之外对另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默认。

这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投降了,我相信在过去的很多时候,父亲是一个不会向自己的孩子投降的家长,所以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刻,为了让孩子得到幸福,没有负罪感,他选择了什么都不说。这个父亲终于对自己的孩子投降了,因为自己太爱自己的孩子而投降。

一个会示弱的父亲,得到了孩子的爱意

今年11月最新综艺《一路成年》芒果TV里,徐锦江和他的儿子徐菲也参加了节目。经常在影视剧里演反派角色的徐锦江在生活中十分依赖自己的儿子。

徐锦江不会点外卖,徐菲给点了外卖。在外面逛街的儿子,还惦记着爱玩的老爸,并买玩具带了回来。

两个小时还没有生好火,他气馁自己没用,情绪糟到几乎崩溃。儿子却安慰他说:"没关系,多大事儿呢,有我呢。"

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徐锦江在节目里说:“我想他去多点关心我。”

徐锦江不像一个传统的父亲,不在孩子面前谈论自己的内心。相反,他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脆弱,自己的弱点。孩子并没有成为一个软弱的大人,相反,徐锦江的儿子徐菲是一个乐于助人,阳光的大男孩。

这是因为被父母认可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激发孩子潜在的内驱动力,他会主观地给自己定位,尽量去高质量的完成一件事,自我意识更趋于完善,完全摆脱了儿时的依赖行为。

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并且,随着被父母依赖的感觉,反而让孩子的行动力更强,独立性更加完好。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保持在积极的频道上,同时他们也更喜欢那种成就感。

除了示弱,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家长们还可以“有条件投降”

有条件投降是一种不太明显的示弱。

前几天,有个家长在交流群里面抱怨,“孩子太懒了,出去玩一会一定要抱,我每次都是出门的时候牵着孩子,回来的时候孩子就长在我的手上,我每次回家双手都是酸的。”

父子之间无话可说,不是父亲不会表达,而是不懂“有条件投降”

要是在《喜宴》里,父亲肯定是一脸严肃,坚决不抱孩子,这么一点路,有什么必要抱回来?这是一个坚决不投降的家长。

如果是徐锦江估计在孩子要求之前就会说,“孩子,我走不动,你能不能拉拉我?”

有条件投降是这样的,“爸爸现在也很累,我们慢慢走回家,到了快到的时候再抱你好不好?”

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又保留了作为家长的自尊,这是一种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折衷的做法,我们不完全答应孩子的要求,但是又让孩子得到了锻炼。

结语:

家庭是以爱为基础的,但是如果家长不和孩子交流,孩子是体会不到家长对自己的爱意的。有爱也会有距离,不愿意和孩子沟通,说出自己的感受是造成距离的原因。很多人认为不能一味的答应孩子的要求,固执的老派人物觉得孩子就是要锻炼的,那么取一个中间的度,在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条件投降”,顺便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一下,此时此刻的自己,作为家长是怎么样的。既满足了孩子的爱,也用沟通拉近了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