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拉快跑》的拯救模式:重置人生

除了《羅拉快跑》,我的印象裡沒有另外一部電影,讓我覺得它像極了我們所熟悉的電動遊戲。當然了,其中的限制,一個方面在於自己觀影不多。

另外,很重要的原因,也在於電影本身的結構。充斥在影片裡的電子樂配音,還有其中的動畫插入,都讓人立刻回到了電動遊戲的現場。

然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影片以一種重置的模式來敘述,立刻把人帶入了遊戲通關的緊張與刺激中。而delete和reset,即是遊戲的重要組成環節,又是人生的啟示

《羅拉快跑》的拯救模式:重置人生


意外頻發的人生竟然還充滿不可避免的BUG

在我們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人生遊戲當中,不僅意外頻發,而且還總是bug不斷,似乎這才是人生的主基調。所謂的人生,如南宋詩人方岳所言: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我們很難想象一種沒有Bug的人生。一切順遂,簡直是侮辱我們的遊戲智商。可是,有了BUG,又對人的抗壓能力,甚至是人性本身構成了極大的考驗。

羅拉的人生,也許一直有著各種事情,不過,等到影片開始的時候,似乎終於到了BUG爆發的時刻。似乎突然之間,一切都停了下來。

《羅拉快跑》的拯救模式:重置人生

《羅拉快跑》截屏


身為小混混的男友曼尼,弄丟了老大的錢。如果不能在20分鐘內籌到10萬馬克,就會被殺死。走投無路下,只好向羅拉求助。於是影片的時間和現實的時間開始重疊了。

從影片的一開始,羅拉就被防止在了一場麻煩當中。雖然,這個麻煩的直接造成者是她的男友,不過因為有著男女朋友的關係,所以難免被牽扯進麻煩當中。

現實的人生,誰又不是生活在由各種關係構成的麻煩當中呢。哪怕你不願意,也不得不受影響。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之下,你還必須得繼續遊戲,直到死亡為止。

然而,即便是死亡,有時候都讓人懷疑:這也是遊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不知道,生活著、生活著,怎麼就變成了互相傷害的場面呢?

《羅拉快跑》的拯救模式:重置人生

《羅拉快跑》截屏


如今,橫行在中國大地上的流感,以無人理會的強橫,闖入每個人的生活。有些人,直接地因之而失去生命。沒有人喜歡,但是,所有人都必須要面對。那怕選擇逃避的人。

無論是被感染的人,還是周圍的未被感染者,無論是直接加戰疫的醫療人員,還是給予各種形式援助的人們,無論是那些逃離者,還是指責各種背德者的人,甚至還有冷漠的人,幸災樂禍的人,落井下石的人等等。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是無辜的。“”槍響以後,沒有贏家。“

災難面前,生死之下,沒有誰是無辜的,也沒有誰是無關緊要的,因為這時候,我們會更清楚地意識到一個叫做“人類”的命運共同體。這個時候,不再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必須如此。

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不可避免的痛苦,甚至死亡,逼迫著我們做delete。去除掉人生中冗雜的部分,最終被留下來的會是什麼呢?人性?尊嚴?希望?

何不問問自己:疫情之下,甚至是疫情之後,該怎樣繼續自己的人生呢?回到過去?等待下一個BUG出現?還是選擇向羅拉一樣快跑?

《羅拉快跑》的拯救模式:重置人生


羅拉提供的拯救模式:重置人生

雖然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但是羅拉還是開始了:重置她的人生。這種重置在奔跑的過程中,藉由不同的選擇而得以實現。

在不斷的重置過程中,修復自己人生中出現的BUG,最後臻至理想狀態。

人容易習慣自己的狀態。哪怕是糟糕的情況,也很少有人願意做出改變,更不用說是重置自己的人生了。哪怕是對自己的人生萬般不滿的人,也常常死於自我設限和懶惰。

面對已經存在的問題,與其抱怨,不如想辦法。這既是一種可以訓練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可以養成的行為習慣。羅拉靠著這個方法最終圓滿地解決了男友的問題。

疫情下的我們又怎樣呢?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去一線抗疫。在有人為我們做出犧牲和努力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好好地想想:作為個體的人來說,我到底可以做什麼?

《羅拉快跑》的拯救模式:重置人生


在直接面對生死的考驗面前,一切都要被重新評估。所以,即使撇開大仁大義不談,

當我們的各種社會身份都被剝離的時候,我最想做什麼?我最想完成什麼?你生命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你自己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可能還又另一種擔心:你擔心自己做不到。你可能一直在低估,自己所蘊含的潛能。這一點,影片中羅拉在賭場中,喊聲震碎了玻璃了玻璃杯,正象徵了她生命中的無限潛能。而輪盤上出現的20點,就是奇蹟一般的回應。

羅拉找到了她的愛,即便別人不以為然,但是她願意為之而生,為之而奔跑。希望你也能找到,那時候,就算是在疫情之下,也不過是你重置人生的機會罷了。

讓羅拉帶著你一起奔跑,重置人生,臻至理想的美好的狀態。


關注作者@竹葉舟,共享書影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