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個讀音寫文章,天才寫奇文反對漢字改革,魯迅也無話可說

魯迅主張用拼音代替漢字,他寫了兩篇奇文反抗,全篇110字一個讀音

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的載體,而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是表意文字,方塊結構,在簡化字公佈以前,它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

漢字難懂難學,咱們中國人學漢語都要從小花費很長時間。"五四"運動之後,白話文徹底替代了文言文,大大減輕了漢語的學習難度。

只用一個讀音寫文章,天才寫奇文反對漢字改革,魯迅也無話可說

——篆書

漢民族用漢字創造出了燦爛光輝的文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漸漸顯露出不適應社會需要的方面:在學習、書寫、文字信息的儲存和檢索方面不如拼音文字方便。

於是我國從19世紀初就不斷有文字改革的呼聲,文字改革的先驅者盧贛章說:"凡字無師能自讀;基於字話一律,則讀於口,遂即達於心;又基於字畫簡易,則易於習認,亦即易於捉筆,省費十餘載之光陰,將此光陰專攻於算學、格致、化學以及種種之實學,何患國不富強哉也?"(《一目瞭然初階》序))

就連魯迅也支持用拉丁字母代替漢字,以及適、陳獨秀、劉半農等等,也都支持此說。

可是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怎麼能說廢除就廢除呢?有人就站出來反對了。這個人叫趙元任,光緒十八年(1892年)生於天津。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

只用一個讀音寫文章,天才寫奇文反對漢字改革,魯迅也無話可說

——趙元任

他反對的方法簡單粗暴,寫了兩篇千古奇文,全文就只有一個讀音,一篇叫《施氏食獅史》,一篇叫《季姬擊雞記》。在這兩篇文章中,通篇只有"shi"和"ji"兩個讀音,但是卻描寫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現在將兩篇文章引用在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只用一個讀音寫文章,天才寫奇文反對漢字改革,魯迅也無話可說

——趙元任全集

那些主張廢除漢字的專家們看完這兩篇文章也是驚歎不已。最終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全國人大全體會議通過公佈了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方案是輔助學習漢字,幫助漢字在識字教育、資料檢索、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等方面得到應用,而絕不是替代漢字。

下面是用純漢語拼音寫的一段話,大家可試著讀一讀。

只用一個讀音寫文章,天才寫奇文反對漢字改革,魯迅也無話可說

漢字和拼音文字各有長短,我們現在看不到拼音文字有替代漢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所以還是不用進行文字拼音化的改革。

各位看官怎麼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