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婚姻,需要清楚的三個問題。

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兩個人相愛容易,但相守似乎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在認真聆聽了韋志中老師的《文化動力取向的家庭教育及家庭治療》、《愛情心理學》這兩門課後,我總結了一下,發現,幸福家庭似乎很難,只要你弄明白了這三個問題。

幸福婚姻,需要清楚的三個問題。


一、我從哪裡來?

弄明白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是社會文化歷史。說的是整個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家庭所處的地域文化或者小團體社會文化背景。

遠的不說,就是現今我們中國當前奉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社會的主流文化,同時也是我們建立家庭文化的標杆。如果你的家庭文化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相悖,那麼,你的家庭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比如說,自由平等。現代社會的女性已經撐起來半邊天,結果丈夫還在家中搞“三從四德”“男尊女卑”那一套,肯定不行。

社會文化除了我們國家的大的文化價值觀,也存在地域文化和局部小團體文化。比如介休和平遙的文化氛圍就有著很大的區別,介休和孝義的飲食文化也是有著較大的區別。你娶了孝義媳婦,非要讓她下午和你吃麵條,我想她很難接受。

小團體文化說的是什麼呢?

我們每個人都存在與自己的社會團體中。我高中是在介休十中上的學,當時叫汾西礦務局第一中學,我入學那年是第一年,該校面對市區非礦務局子弟招生。三年下來,除去學習,我就發現非常有趣的問題。簡單的說,我發現自己和人家根本不是一路人,他們所處的經濟環境,社會人文環境,是我沒有觸及過的,一直處在鄉村的我是沒有辦法理解人家的生活方式,他們或許也沒有辦法去理解我。我們沒有共同的話題。當然這個不排除有個人的性格原因。

第二個是家庭文化歷史。

我們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但結婚就是兩家人的事。韋老師提出了“一張床六個人”理論,講的就是兩個家庭的文化衝突。當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男女雙方一頭扎進婚姻的殿堂後,突然發現,這不是她想要的婚姻,為啥?家庭文化不一樣。所以我們在結婚前,或者婚後有責任有義務去了解對方的家庭文化歷史。

我和我老公是自由戀愛。婚前媽媽也是各種不願意。其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誤會。我的公公是一位小學人民教師,我媽媽在婚前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一項就是打聽他家的各種情況。我很能理解媽媽的這種做法。打聽到什麼呢?就是我公公之所以現在能成人民教師,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懶,不想做苦力,所以縮在學校裡。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母親都有一種擔憂,怕我的老公像了他的父親——懶。

婚後,和婆婆閒聊,婆婆講述了為何公公能夠堅持到今天一直做老師。從婆婆的嘴中,我瞭解到的公公不再是偷懶的,而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民教師,還有就是婆婆一家人的團結以及智慧遠見。“做苦力掙錢,年輕力壯還好說,那老了怎麼辦?”“國家肯定會重視教育,教師也會受到關注”就這樣,在婆婆的支持鼓勵下,公公考上了太谷示範,也順利通過的各種職稱考試。到現在村裡的人偶爾會譏諷的說我公公命好,但是隻有他家人之後,這背後的艱辛與掙扎。

瞭解了老公家的故事,我媽媽的擔憂便不再是擔憂,更多的是油然而生的敬佩。

幸福婚姻,需要清楚的三個問題。


所以,我們進入一個家庭,更多的是融入了一種新的文化,當你發現新的文化與你原有的家庭文化存在衝突時,你不妨冷靜的觀察,靜靜的等待。“存在即合理“如果真的新的家庭文化是錯的,你再想辦法也不遲。當然,最好就是我們婚前就能有足夠的慧眼去發現新的家庭文化價值觀是否正。

二、我在哪裡?

個問題不是問你的位置,而是你自己角色定位的問題。也是韋老師提出的”六個人一個床“什麼意思呢?婚前我們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但是婚後就不一樣了,我們不再只是我們自己。

我們既是原生家庭的子女,還是另一半的愛人,更是孩子的父母。可以說我們是身兼數職。那麼在這些角色當中,趨於首位的肯定是我們是另一半的愛人。然後是孩子的父母,最後才是原生家庭的子女。這三者有先後之分,但並不是主次之分。

韋老師在《向西遊記取育兒經》這門課中,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最好的親自教育就是和諧的夫妻關係。很多問題看似是孩子的問題,實際是母親的問題,很多時候看似是母親的問題,實際是婚姻的問題。

當家庭矛盾出現的,我們首先顧及的我們小家庭的和諧,最後才是其他。但是其他關係的忽略久而久之會讓你的婚姻出現裂痕。

前些天,我們能家就鬧了一個笑話。姐姐因為緊張外甥的學習,有些日子沒有給媽媽打電話。當電話響起的那一刻,媽媽就說了句”你打錯了吧“。當然我們知道媽媽是在開玩笑,但是我們不難理解媽媽背後的潛臺詞,”你連自己的媽媽都快忘了“。

有意思的是,你會發現,如果你麼有結婚,你長時間不往家打電話,家人會著急緊張你,但是你一旦結婚,意味著你已經從原生家庭脫離,這時候的雙親,不再是你的第一牽掛人,如果你不往家打電話爸爸媽媽就會變得失落。而我們卻不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那份失落。所以,各種新生家庭與原生家庭的矛盾也因此產生。

特別是婆媳矛盾。韋老師說婆媳矛盾是千年難解之題,為啥?因為兩個女人愛上了同一個男人。那這個時候,如果加在中間的男子,能夠讓媽媽也感受到他的愛,那麼婆婆很大程度上會協助小家庭,那婆婆整天看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眼裡心理只有別的人,那麼她就會委屈。特別是單身母親或者獨生子女。

所以,聰明的女性,婚後一定是規勸丈夫要更加疼愛自己的母親的,而不是與她的婆婆爭風吃醋。

所以,家庭關係中第一首位的是夫妻關係。其他關係也需要我們去維護,保持情感上和平衡。

三、我要往哪裡去?

弄清楚前兩個問題,我們就進入最後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我們要樹立信心,建立積極的家庭文化,積攢作為家庭成員的心理資本,——寬容,忍讓和尊重。好的婚姻能夠成就彼此,不好的婚姻便是當事人的一場毀滅。

在搞清楚了前面兩個問題之後,當家庭出現衝突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反思的是我們這個小的家庭有沒有統一認可的家庭文化。夫妻雙方,一個追尋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風采,一個追求要為家奉獻,那麼很顯然這樣 的兩個人是很難相容的。在親子教育,一個奉行快樂教育,一個奉行嚴師出高徒,那麼這個孩子很容易在你們的兩面中失去自我。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會聽到這樣的一種理念“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這樣的理念對不?我想說的是很對。這個理念說的不是家庭文化的相對立,而是說的是方式方法的變通,但是原則性的東西肯定還是要一致的。

幸福婚姻,需要清楚的三個問題。


關於心理資本,這個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很多人都參加過高考,有的學生平常學習優秀,但是一上考場就腦袋空白,有的人平常表現平平,但是考場上會超長髮揮。為啥?心理資本不一樣。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經歷人生重要事件後的深刻反思而不斷提升的。有的人一遇上事情就火急火燎,不知所措,夫妻矛盾剛露頭角,就火冒三丈,不停解釋,氣急敗壞的把對方的情緒也點燃了,好了,一發不可收拾,陳年舊事,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都掀出來了。到最後兩個人都不知為何而吵。

這就是婚姻當中兩個人的心理資本不夠。不尊重對方的解釋,不能忍耐對方的氣憤。

總之,家庭文化這個東西,首先要統一,然後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好的文化要傳承,不好的文化要摒棄。

家風建立了,那麼好的婚姻、是需要雙方為婚姻而付出的,家庭成員必須具備尊重寬容忍讓這些心理資本。

這些問題,已步入婚姻的你,是否已經弄明白了?快行動起來,你會發現,幸福來的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