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那个沉静又震撼的时刻成为了绝唱

几个很喜欢的地方:1. 每段主人公行走时摄影机跟着主人公背影的长镜头,还有花伦的配乐,彷徨失措之感淋漓尽致。2. 最后一幕车灯照在夜路,踢毽子群象似真似幻。有些像贝拉塔尔,尤其是"大象"这个意象令人不禁想到《鲸鱼马戏团》。有些镜头大量的留白让人闷得喘不上气,

《大象席地而坐》那个沉静又震撼的时刻成为了绝唱

接近4个小时令人窒息的真实和沉重,感叹导演年纪轻轻都经历了什么才拍出这样的电影,优秀的演员们,紧凑不安的剧本,素净灰调的摄影,冷处理的分镜节奏,整体完成度都在中上水平,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的长篇处女作,群戏时长确实会比普通男女主角的电影长很多,无奈电影公司水太深,导演的自杀有自身的情绪问题,但更多的应该是对现在整个利益至上的恶俗社会充满了绝望,只能用生命换回作品署名权,除了理解就是可惜,虽然没人真的会了解另一个人的内心,同是抑郁症,无药可救只能学着放过自己,跟周围和解。

《大象席地而坐》那个沉静又震撼的时刻成为了绝唱

大雾弥漫的悲伤,每个人都囿于圄囹,谁都不晓该怎样对抗匪夷所思却又线性的现实,于是大家都寄望于那头大象能成为他们下一步的目的,但没有人能够到达。社会环境赋予的不公只能靠个人行为解决,其中的一个直接选项是逃避,在大雾之中朝着大象坐着的方位挪移,每一步都更深地迈入歉疚中去。但他们又如何生气呢?发泄的对象太庞大,看不见,能意识到的,只有大雾,以及光线在大雾中经过无数次折射反射后,制造出来的氤氲与昏暗。他们因为太执着于自我而盲视,可那些“不瞎”的人们,却又做着穿过大雾又遇大雾的样板戏。每个人都是瞎的,都认为最后能看到那头席地而坐的大象,纵使是活了半个多世纪,且确定大象是虚像的老头儿,也不能摆脱来自虚构的拯救,私心与骐骥生成的宿命根本逃不掉。青年导演的死亡,也将屏幕里的剧渡到了三次元,使雾更浓、更暗淡。

《大象席地而坐》那个沉静又震撼的时刻成为了绝唱

沉重压抑、充满绝望。把生活里所有的阴暗和悲伤都摊出来,摊在寒冷的日子里。沉默的青年和阴郁的老人,中年人的苟活,细密的负面情绪时刻扎着你的心。满洲里的大象不愿意逃离痛苦,阴霾下的人们无力挣扎。在夜行的大巴车停下之时,在遥远的黑暗中传来大象的声嘶力竭,那个沉静又震撼的时刻成为了绝唱

《大象席地而坐》那个沉静又震撼的时刻成为了绝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