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赫:最常見的育兒6大誤區,看看你佔了幾條?

和新手爸媽分享了很多親子教育的理念與技巧,今天我們來重點談談育兒的六大誤區。如果下面六個錯誤做法,你佔了三樣兒,尚且可以自救,如果“五毒俱全”,請家長私下聯繫我一下,就不要在下方評論了。

劉小赫:最常見的育兒6大誤區,看看你佔了幾條?

其一,哭必哄

什麼是哭必哄呢?就是孩子一哭,馬上就上去哄,生怕孩子受委屈。有的家庭比較極端,一家人組團跑過去哄孩子。事實上,1歲以前的小孩會因為餓了,渴了,尿了,拉了,困了等生理原因而哭泣,這些生理需要我們及時給予滿足,及時滿足會給孩子帶來更好的安全感。但1歲之後,孩子的哭泣則帶有心理學意義。當你哄孩子之後,孩子開始意識到哭泣與陪伴之間的關聯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條件反射。哭泣會成為一種吸引大人的策略,被孩子所充分掌握。

建議:允許孩子通過哭泣來表達情緒,不要過度關注或過度反應。

劉小赫:最常見的育兒6大誤區,看看你佔了幾條?

其二,摔必扶

一次單位午休時,我和同事在大學校園裡散步。我們正在聊親子互動的話題,眼前的一個1歲出頭的小男孩撲通摔在了地上。小男孩的媽媽站在他的面前,並沒有攙扶,而是一個勁兒鼓勵孩子,“寶寶!起來!寶寶!起來!”小男孩似乎不太給面子,看了看她,看了看我們,就是不起來。正在這個時候,媽媽火冒三丈地充到孩子面前,準備一把把這孩子“薅”起來。我溫柔地攔住了她,拿起了手中午飯沒有吃的蘋果,對孩子說,“來!自己要是能夠站起來,劉叔叔會獎勵你一個蘋果!”孩子會心一笑,雙手一推地,兩膝齊用力,站了起來。很多家長總是害怕孩子受委屈,一摔倒馬上就去攙扶,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扶得越快,摔得越快,扶得越多,摔得越多。

建議:如果不是發生了外傷,都不要立即攙扶孩子,而要稍微給他們一點思索與頓悟的時間,也可以利用玩具、食物等激勵他們自己站起來。

劉小赫:最常見的育兒6大誤區,看看你佔了幾條?

其三,嚷必阻

我經常詢問講座中的家長,你的孩子在家裡面嚷嚷嗎?喊叫嗎?家長几乎十之八九會舉手,並且幾乎百分之百選擇會阻止孩子這麼做。那你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喊叫嗎?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一個受教化的過程,而教化是能給人壓力與緊張的。都有誰可以教育孩子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隔壁阿姨、傳達室大爺、路人……實際上,孩子處於全天候受教育狀態,他的情緒宣洩是那麼的正常與自然。你的阻止,會限制了他的情緒表達,甚至會造成心理問題。我曾經開玩笑,你可以驅車帶孩子到海邊或沒人的森林發洩一下,家長說,那不現實。

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在親子游戲中讓孩子學會合理髮洩與控制情緒。我為女兒發明了150種親子游戲,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喜馬拉雅,搜索“劉小赫親子教育”,裡面有101個精選的親子游戲,幫助您實現高質量陪伴。

劉小赫:最常見的育兒6大誤區,看看你佔了幾條?

其四,玩必陪

有這麼一個經典案例。有一個媽媽窺探小屋裡的孩子,結果發現女兒正在一個人乖乖地玩積木。媽媽感到非常欣慰,衝進了屋子。說道:“寶寶,你真乖,來,媽媽陪你一起玩!”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就去碰觸孩子搭的積木。結果你猜怎麼著?女兒大發雷霆,把眼前的積木都推翻了。媽媽也非常生氣,衝她怒吼:你在幹什麼!我好心好意陪你!事實上,孩子發火是有原因的。當孩子開始獨立學習或遊戲,正在積極建立一種封閉的自學系統,這時,他正在體驗著有力的控制感。當控制感被破壞,會造成劇烈的情緒阻抗,也就看到了剛才的這一幕。而控制感恰恰是成就感的前奏,可以說家長做了一件大錯特錯的事情。事實上,我們教育目的恰恰就是讓孩子能夠獨立遊戲、獨立學習、獨立生活。陪伴也分時機,過度陪伴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建議:孩子已經獨立閱讀、遊戲、學習時,就不要在過多打斷與干涉。

劉小赫:最常見的育兒6大誤區,看看你佔了幾條?

其五,給必拒

“媽媽,您看我畫的畫好看嗎?”“好看好看,媽媽正做飯呢!”“爸爸,你吃塊餅乾吧?”“不吃,你吃吧,好吃的都給你,爸爸還在工作”(實際上在打王者)當我們第一次拒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有太多的心理反應,第二次拒絕之後,就會產生強烈的受挫感,第三次拒絕之後,孩子不願意向你分享,與你交流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的人際交往也會受到影響,造成人際退縮。

建議:當孩子給我們展示他的作品時,我們一定要畢恭畢敬地看著他,聽他的分享。當孩子給我們吃的時候,一定要雙手接過,同時表示感謝。

劉小赫:最常見的育兒6大誤區,看看你佔了幾條?

其六,學必果

學一點才藝,一定要考級,學一點才藝,一定要登臺。這是現在家長們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早教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發現孩子的興趣,保護孩子的興趣,拓展孩子的興趣。學習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對外展示的過程。讓孩子過度的呈現,最終會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導致厭學與逃避。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喜歡的未必是孩子喜歡的。我是大學校園的鋼琴手和吉他手,我的大女兒對這些一點都不感冒。她喜歡跳舞與畫畫,那我就尊重她的選擇。而且畫畫不考級,學舞不登臺——除非,有一天,她願意。

建議:充分考慮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內心感受,你的尊重、信任與包容,最終會讓孩子收穫好的才藝,與好的性格。

祝所有的年輕父母,走出育兒六大誤區,培養身體好、性格好、人緣好的“新三好學生”。歡迎大家訂閱我在喜馬拉雅的專輯“劉小赫親子教育”,謝謝大家。

文/劉小赫(又名劉勇赫,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暢銷書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