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的背景下,戰車時代的宗教、文字和藝術的發展

引言

在駝隊、軍隊和外交官往來穿梭於中東各地的背景下,有一種情況便難以想象。比如說,被敘利亞某小鎮供奉的神祇會召喚文明世界一端的埃及人,以及文明世界另一隅的亞述人,讓他們去懲罰不給他獻祭的當地居民。這聽起來雖然不可思議,但按傳統解釋辦法,災難就是這樣降臨的。

在中東的背景下,戰車時代的宗教、文字和藝術的發展

傳統信仰

戰車入侵促進了各民族交往,加快了溝通交流,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原有的宗教信仰。大家開始意識到,不能保護虔敬信徒的神祇不值得崇拜。與此同時,各地區關於世界形成和諸神統治的傳統互相沖突。如果說,一個為真,其餘為假,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說,一個為假,其餘都為假? 荒唐歸荒唐。人們不會很快把原有禮儀信條棄之不用。相反,他們會完完整整遵照傳統拜祭程式。這樣做一半是出於習慣,一半是為了確保自己沒有在神前怠慢,惹得神靈降罪。但如果事情是在很遠的地方發生,怎麼可能只有一席神力統治全世界?一神論產生的時機已經成熟,但原有信仰紛紛攘攘,阻礙新事新境。能做的就是舍掉其他各神,強調一神法力無邊。因此,在巴比倫,祭司極力頌揚馬杜克,將其推到巴比倫主神位置,別的神祇顯得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在中東的背景下,戰車時代的宗教、文字和藝術的發展

一神論起源:對太陽神阿託恩的崇拜

一神還是多神,曾讓埃及人大傷腦筋。希克索斯人入侵之前,埃及人洋洋自得,對尼羅河之外發生的事情置若罔聞。但當法老將統治版圖擴展到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時,就不能再漠視埃及邊界之外的世界。但把埃及的政治宗教觀念強加給別的土地也並非易事。這些土地上沒有尼羅河,當地人對法老神力聞所未聞。 但是太陽無處不在。凡是穿越埃及和巴勒斯坦間茫茫大漠的人都不可能忽略太陽的威力。因此,埃及宗教改革者得出了這樣一條結論:太陽神阿託恩是大自然唯一真神,其他諸神均為虛假。公元前1380年,新一任法老走上王位,接受了這樣的觀念。為表示對阿託恩的尊崇,他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阿肯那頓,並禁止其他任何崇拜形式。因為法老宣稱自己具有神力,阿肯那頓的改革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並非一神論,但這場改革進行得相當徹底。石匠被派到埃及各地,鑿掉太陽神阿託恩之外所有神祇的名字。底比斯的造物之神——阿蒙神就是此次清洗的主要目標。原因是,底比斯的祭司帶頭反對阿肯那頓。新都選在今天的泰爾埃爾阿馬那村附近。定都後,阿肯那頓著手重造傳統埃及藝術和建築風格,以取悅阿託恩。要做到這一點,阿肯那頓必須拋掉嚴肅正規,關注當下,做到思想和行為開放。這種風格與埃及傳統藝術中的正襟危坐和莊重尊嚴形成了巨大反差。 阿肯那頓死後,改革運動即告終止。宗教反對勢力佔據上風。首都遷回底比斯。新一群石匠被派往各地,將所有能找到的阿託恩的名字擦掉。阿蒙神祭司獨立於法老存在,握有更大權力。阿託恩崇拜湮滅無存。直到現代學者發掘阿肯那頓廢都時,才發現了阿託恩的一些碎片。學者將這些碎片拼在一起,發現了幾首獻給阿託恩的讚美詩,還有一個詳細記錄法老與遠在敘利亞、安納托利亞的統治者之間的外交函件。

在中東的背景下,戰車時代的宗教、文字和藝術的發展

埃及與以色列關係之謎

帝國時期的埃及和以色列的關係一直是個未解之謎。《聖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約公元前1950年,烏爾第三王朝末期,亞伯拉罕離開蘇美爾烏爾城,和他的追隨者、羊群雲遊四方,最後抵達迦南地。亞伯拉罕死後,以撒和雅各先後率領子民逃往穀物豐裕的埃及。現代學者還沒能找到埃及文字中任何與《聖經》故事相關的記述。有些學者認為,關於約瑟及其兄弟的故事可能是與希克索斯入侵被逐有關的民間記憶。但二者日期不符,而且希克索斯人是以征服者身份踏上埃及大地的,並非饑荒災民。一些學者認為,有著埃及語名字的摩西從阿託恩崇拜者那裡得到了一神論的靈感,但這似乎也牽強附會。因為阿託恩崇拜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一神崇拜。而且,摩西敬拜的神——耶和華與阿肯那頓尊崇的太陽神阿託恩完全沒有相似之處。

在中東的背景下,戰車時代的宗教、文字和藝術的發展

更簡單的文字形式在戰車帝國時代,許多不同背景的民族聚合交融,促進了更簡單文字形式的發明。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設有完善的教育體系,專門培養書吏。因此,複雜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繼續存在,發揮作用。只要這種培養學習一直持續下去,就不會有重要變化發生。但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中間地帶,尤其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存在某種混亂現象。

最早的字母

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間,在西奈和敘利亞北部某地,有人發現,不到30個符號就可以完全表達口語中的全部發音。秘訣在於將元音的變化忽略不管。因為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所用閃語經常變換輔音和元音,讀者不難把正確的元音和輔音組合在一起。因此,書吏發明的東西實際上是隻記錄輔音的字母。 這種發明讓學習變得相對簡單。相比原來的書吏動輒背誦記憶成千上萬個符號,只學習不到30個符號可謂簡單之至。其實早在公元前1300年,陶器碎片上的文字片段就證明,普通老百姓已經學會了如何書寫。他們有時還用這種方式記下不少雞毛蒜皮、家長裡短。 而且,更簡單的文字形式讓知識從專業人士傳播到普通百姓成為可能,但這種傳播進展得非常緩慢。祭司不太樂意記下聖歌聖事,讓平頭老百姓閱讀。實際上,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祭司和書吏執意使用過去那種複雜文字。一直到基督紀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才壽終正寢。同樣,其他一些知識也為特殊群體所把持。他們覺得傳之大眾對自己沒什麼好處。因此,雖然文字形式簡化了,卻並沒有發生多大變化。直到文學脫胎而出,新思想才得以開放,新知識得以獲取。這種顯著變化在公元前1000年後姍姍來遲。

在中東的背景下,戰車時代的宗教、文字和藝術的發展

使用筆墨 把蘆葦稈從中段以上劈開,通過毛細管作用控制墨水流量,可以製成筆。不過,使用筆墨後,字體形狀也跟著發生改變,圓潤流暢的草寫體由此產生。這種字體多應用於正式函件書寫,就像今天的書面文字採用打印字體一樣。 公元前1200年,新一輪侵略開啟了中東歷史的新篇章。人們手中備齊了所有的書寫工具,文字學習變得至關重要。但是關鍵性突破是在很久以後才實現的。突破的契機是,古猶太人編纂了自己的宗教經典,並圍繞學習經典、恪守上帝訓教,建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藝術和社會

中東人生活的其他方面還沒有受到戰車侵略的太大影響。戰車御者沒有制訂重大的新法和準則。埃及人、赫梯人和第一個亞述帝國沒有在漢謨拉比建立的政府體系下取得進展。經濟關係也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絕大多數人仍以務農為生,無法積極參與到文明更高層次。遙遠地區之間的商業和軍事聯繫增多。但軍事行動毀滅了安定平和的文明。

在中東的背景下,戰車時代的宗教、文字和藝術的發展

結語

總之在這一時期也沒有出現引人入勝的藝術新風格。除了阿肯那頓開展的短期試驗外,埃及藝術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在文明世界其他地方,藝術一如既往,映照整個時代。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心及周邊所有地區,藝術風格交會融合,各地差別不大。所以現在在後世很少能在後世看到戰車時代的故事。但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個時代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也在給後世的歷史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5000年文明啟示錄》

《文明的故事》

《世界的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