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是因為你的情緒綁架了食慾

1

美國心理學協會調查發現,對於精神躁動的排解方式,有一半的人用狂吃食物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很多人喜歡吃東西,總覺得自己沒吃飽,食量大,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歡吃東西是因為被大腦中的情緒閥門控制著才導致食慾的猛漲。

在不開心、緊張、壓力大、焦慮等負面情緒狀態下,認為化悲憤為食慾就能緩解,殊不知這其實是情緒化進食的表現。

這種狀態長期以往,人就容易變胖。很多人以為是自己食慾大,其實最根本的是你被情緒控制著在吃東西。

在電影瘦身男女中,鄭秀文飾Mini Mo在遭遇初戀分手後,情緒失控愛上了吃。

她習慣於用食物來撫慰自己滿目瘡傷的內心,長此以往,她的身材從原本的妙曼飆升到了260磅(300斤)。

她從鏡子裡看到瘋狂長胖的自己,不停告誡自己要剋制,可偏偏自制力不夠,每次剋制到最後,被情緒瘋狂反撲,最後情緒惡性循環。

心理學家麗貝卡·麗芙稱:"食物一旦吃完,你還得面對存在的問題,而罪惡感將壓倒你."

其實吃東西只能是滿足自己短時間的心情愉快,過了那個時間療效,更大的問題就會擺在面前,讓人逃無可逃。

那為什麼吃可以讓人心情變好呢?

在面對社會的各種壓力下,人們很容易就會產生各種不良的情緒,為了讓情緒更好的排解出去,吃,成為了最簡單便捷的一種方式。

而對於這種對於情緒化進食,很容易在無形中改變原有對食物的選擇,更傾向於高熱食品,比如:垃圾食品、高糖高脂食品。

高熱食品會在人腦內產生反饋效應:持續壓力產生負面情緒——高熱進食——壓力感短暫消失。

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注重鍛鍊還好,不注重管不住嘴的人就很可能一不留神就吃成大胖子。

你喜歡吃,是因為你的情緒綁架了食慾

2

知乎上有個帖子:“為什麼明明不餓,卻還是不停的想吃?”

跟帖無數。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有過相關的經歷。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分析出情緒影響食慾有兩種方面:

第一種是生理飢餓:人的胃部在消化完食物時產生的一種身體上的飢餓。這種信號的釋放就是代表著人需要進食才能維持生命正常的運轉。

第二種則是心理飢餓:人的胃部並無消耗,但各種情緒刺激身體釋放出需要食物的信號。這種信號的釋放就是典型的情緒影響食慾。當壓力、焦躁、傷心、孤獨等負面情緒爆發時,吃、就是一種便捷成本低釋放情緒的途徑。

這種心理飢餓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極大可能的會產生暴食症或厭食症。

你喜歡吃,是因為你的情緒綁架了食慾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因心理長期處理負面情緒的影響下產生了輕微抑鬱症,而她的日常就是難受了狂吃東西,然後食物吃的太多心裡有罪惡感怕長胖,又跑去衛生間催吐,長期以往,她的身體狀況就面臨崩潰的邊緣。

《Friends》裡面Monica小時候特別胖,由於父母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哥哥身上而忽略自己,她心裡很失落和難受,於是就用食物來彌補父母對她的愛。

一次,心理學家Roger對情緒失落正在吃餅乾Monica說一句:that's food,not love。(那是食物,不是愛)。

心理學家馬克·舍恩寫的《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中分析了:當焦躁、傷心、孤獨等負面情緒下情緒影響人食慾的問題。

可以說這種被情緒控制的食慾完全可以被稱之為一種心理疾病。

你喜歡吃,是因為你的情緒綁架了食慾

3

人們腦中都有著兩個不同的自我:一個是魔鬼,代表著放縱。一個是天使,代表著抑制。

當遇到一件事要做出決斷時,腦子裡的兩個自我就開始打架,這時候我們遇事到底是放縱還是抑制?

當負面情緒來臨時,人的內心往往很脆弱,對於代表天使的“抑制”就特別容易放鬆,“放縱”就乘機而入主宰自己的想法,做出讓自己能產生短暫愉悅暴食的行為,事後情緒緩解了,各種後悔又接踵而至,如此惡性循環。

對於這種由情緒主宰食慾的情況我們要重視,不能因為吃很正常就忽略這種危險的情緒。

首先我們做的便是確定是自身的飢餓是生理飢餓還是心理飢餓。

生理飢餓的話那沒什麼好說的,直接進食。

而心理飢餓就需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能讓自己被情緒主宰的去吃東西。

比如:

情緒轉移:和朋友打電話聊天,出去跑步,甚至什麼也不幹直接倒頭就睡,養成這樣的習慣之後,每當情緒不好心理飢餓襲來時,大腦就不會條件反射的支配你去吃東西,最終心理飢餓也就不復存在。

遠離誘惑:如果實在戒不掉吃東西的話,可以選擇一些健康的食品,用水果、堅果等代替原先的膨化食品,這樣即控住自己的體重也保證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