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全球“模範生”,但如今病例激增,新加坡發生了什麼?

一個月前,新加坡似乎是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模範生”。和其他地方不同,新加坡並沒有實行封鎖措施,但卻很好地遏制住了疫情。

不過,最近新加坡卻傳出了令人擔憂的消息——第二波疫情正在猛烈襲來。自3月17日以來,新加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從266例激增至6500多例,對於人口只有570萬的新加坡來說,這是個不容樂觀的數字。新加坡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據外媒報道,新加坡的外籍勞工宿舍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被忽視的人

在應對疫情方面,新加坡具備許多國家沒有的優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新加坡只有一個與馬來西亞接壤的陸地邊界,可以嚴格控制入境人員。

疫情初期,新加坡也通過大規模檢測、追蹤、隔離並監控所有疑似感染病例,沒有讓任何確診患者返回社區,遏制住了第一波疫情。新加坡有效的防控手段還被世衛組織多次點名表揚。

此外,新加坡還擁有世界一流的衛生系統,包括2003年SARS大流行後建造的隔離病房等。新加坡還傾向於制定嚴厲的法規和政策,這對於控制疫情來說能夠起到一定作用。

通過廣泛檢測並隔離所有具有潛在傳染性的人,新加坡得以保持相對開放,並能夠繼續正常運轉。

但是到了4月,新加坡感染人數卻迅速增長。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援引當地衛生部發布的聲明稱,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已達6588例,成為確診病例最多的東南亞國家。

新加坡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答案似乎是一群在新加坡被忽視的人——住在擁擠宿舍中的外籍勞工。

據新加坡衛生部介紹,新加坡19日新增的596起病例中,超過九成來自外籍勞工居住的客工宿舍。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中,也有約2/3來自客工宿舍。大部分受感染的宿舍居民來自孟加拉國、印度、中國和緬甸。

“定時炸彈”

被新加坡稱為“客工”的外籍勞工為何感染率這麼高?

據《南華早報》報道,新加坡共有32.3萬低薪“客工”,主要從事建築業、製造業等新加坡人較少從事的行業。

為了安頓這批客工,新加坡共有43個大型客工宿舍,每個宿舍都能容納1000多名工人。此外,還有1200多個可容納百人左右的小型宿舍。

早在2月初,新加坡就已報告首例確診客工。這名39歲的孟加拉國男子工作的建築工地此後也報告了5名確診病例。

形勢看似已被控制,但在3月30日,新加坡S11客工宿舍又報告了4名確診病例。此後,S客工宿舍迅速成為“重災區”,光是S11宿舍就出現了近千名新冠肺炎感染者。

外媒指出,人口高度集中、居住條件惡劣的客工宿舍是病毒的天然“溫床”。

“這些宿舍就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新加坡律師、前外交官湯米·科姆(Tommy Koh)近日在Facebook上寫道。他表示,新加坡的外籍勞工居住在擁擠的宿舍裡,一間房裡住著12個人,“像沙丁魚一樣。”

據悉,這些客工一般住雙層床,有時候一間房裡甚至可以居住20人。宿舍每層樓居住著數百人,卻只有一個共用的衛生間和淋浴間。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17日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也表示,客工在同個房間睡覺,一起做飯,長時間密切接觸,傳染率自然也高,就像家庭內可能出現傳播一樣。

此外,由於全球疫情升級,不少在海外的新加坡人回國也可能引發了第二波疫情。在新加坡將重點放在入境人群上時,卻錯過了在早期發現客工感染苗頭的機會。

近日,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當務之急是讓客工保持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感染者。據她介紹,接下來新加坡將加大對客工的檢測力度,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健康客工分開隔離。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目前上千名未被感染的客工已被轉移至水上宿舍、體育館和空置的公共建築中隔離,將風險降至最低。此外,超過13個受感染的客工宿舍已被列為隔離區,工人14天內不得離開房間,將由工作人員送餐。

給其他國家上了一課

隨著國內確診病例激增,新加坡此前宣佈於4月7日至5月4日實行“病毒阻斷措施”。

所有非必需業務都被關閉,員工需要在家辦公。政府還禁止所有公共和私人的社交聚會活動,學生則開始在家上網課。

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8日表示,預計客工宿舍內會出現更多病例,政府正在建造更多醫療設施和隔離設施。但他也指出,隱藏在社群中未被檢測出的病例仍令人擔憂,“未來數日將是抗疫關鍵。”

CNN指出,新加坡目前採取的“放鬆-收緊-放鬆”措施,只有在人口規模較小,地理位置特殊,能夠嚴格控制並追蹤入境人員的國家才能夠實行。

但即使是這樣,新加坡也暴發了第二波疫情,讓新加坡不得不暫停經濟,實行全面的封鎖措施。

正如許多亞洲國家正在經歷的那樣,疫情在某個國家或地區得到控制並不夠。除非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確保沒有感染者能從外界進入,或者能夠有效地對這些外來人員進行追蹤和控制,否則危險就還未過去。

CNN認為,新加坡政府強大,資金充足,醫療系統完善,因此這波疫情預計也將得到控制。不過,新加坡仍然給世界其他國家上了一課,“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題圖說明:新加坡一家小吃店桌子上拍攝的“社交距離”標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