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新增病例屢破紀錄,防疫“模範生”新加坡為何突然掉鏈子

4月7日起,一度被視為抗疫“模範生”的新加坡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字開始居高不下,每日單日新增均超過100例。4月18日新加坡單日新增病例數字達942例,創下最高記錄,這一記錄兩天後就被打破了,20日單日新增病例達到1426例,總確診病例達8014例,已成為東南亞國家中確診病例數字最多的國家。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報道,新加坡衛生部當日下午發出文告稱,新增病例大多數是住在外勞宿舍的工作準證持有者。4月9日,新加坡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聯合主席、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便在記者發佈會上表示,新加坡目前正應對著兩種不同的疫情:外勞宿舍病例數字急劇上升,其他群體的病例數字則趨向穩定。

新加坡的抗疫策略堪稱“穩步推進”。即使新加坡於3月22日宣佈實施“封關”令,負責領導抗疫的黃循財仍強調新加坡未進入“鎖國”模式,新加坡沿著“輕度干預”的策略做抗疫部署,儘量不影響社會的運轉。

但4月3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全國講話,稱未來一個月是“抗疫”關鍵時期,自7日起關閉全國非必要工作場所,意味著新加坡抗疫升級。外勞宿舍疫情的不斷升溫,更讓人不禁為“模範生”新加坡感到擔憂。

外勞宿舍與屢創記錄的疫情數字

4月8日新加坡單日新增確診198例時便破了單日增幅記錄。但在9日,這一記錄又被打破,當日單日新增287例。自13日起,單日新增確診均在300例以上。

據英國《金融時報》4月19日報道,新加坡確診病例激增,在過去一週內便增加了160%。18日(942例)、19日(596例)確診病例中90%以上是居住在集體宿舍中的外籍勞工。目前,外勞宿舍已成為新加坡最大規模的感染群。

9日,黃循財形容:“外勞宿舍病毒傳播範圍更大,而且外勞住得密集,因此傳播率也更高。”據統計,新加坡確診病例近四分之三是外籍勞工。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勞工主要來自印度、孟加拉國與中國,總數約30萬的外籍工人住在密密麻麻的外勞宿舍中,一間外勞宿舍最多可容納20人。

據《外交官》雜誌4月14日報道,新加坡的外籍勞工並不像其他旅客一樣在“大流行”期間返回母國。其中原因之一是在新加坡工作必須揹負的債務。孟加拉國外籍勞工抵達新加坡後,需為其第一份工作支付高達17000新元(約合人民幣84704元)的中介費用,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才可能還清。另一項原因則是母國家庭對外勞匯款的依賴。

批評聲指出,新加坡早在2月份就發現少數外籍工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但並未採取足夠措施阻止疫情暴發。新加坡人力資源部長楊莉明說,4月初疫情開始變得嚴重時,儘管宿舍始終存在著傳染病毒危險,但“與我們自己的家沒什麼不同”。官方還強調,在外勞宿舍暴發疫情前,他們就做了預防措施,將宿舍公共空間關閉,並將外勞的用餐和娛樂時間錯開安排。

《經濟學人》11日報道指出,7日開始的“封鎖令”對大多數新加坡人而言不算嚴格,他們仍可以外出購物,鍛鍊身體。但對35萬外籍勞工而言,因宿舍暴發疫情,許多人不得不在宿舍內隔離兩週,生活於逼仄的空間,同時承擔交叉感染的風險。

國際特赦組織的新加坡研究員霍華德(Rachel Chhoa-Howard)表示,過度擁擠的宿舍比居家住房更加危險,尤其是在大流行期間。她說:“(官方)可能未能及早考慮到這一點,這可能導致了感染率上升。”

《金融時報》報道指出,與新加坡類似,中國臺灣地區也有著數量可觀的外籍勞工,但並未與新加坡一樣暴發疫情。2月底,臺灣方面發現一位外籍護工確診感染後,便加強了對宿舍的檢查,為外勞提供信息通報會,並勸阻他們舉行大型聚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8日報道稱,新加坡較為寬鬆的抗疫策略只有在成功阻止海外輸入病例與迅速處理潛在病例的情況下才可行。一旦此類措施失敗,病毒在本土社會內“人傳人”的速度要遠遠比嚴格實行封鎖與社會隔離措施的地方要快。

新加坡抗疫策略“聞風而動”

確診數字激增迫使新加坡採取新的政策。此前,新加坡採取了積極檢測、命令感染者自我隔離並對密切接觸者保持追蹤的策略,被認為取得了成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即使疫情暴發,新加坡的超市、巴剎(街市)、小販中心、餐館、公交和銀行等場所仍照常營業,建築工地也照常運轉,這些行業均僱傭了數量可觀的外籍勞工。

據《聯合早報》18日報道,新加坡人力部表示,因建築業目前累計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最多,工地成為傳播場所,為加強防疫,所有建築業的工作準證等證件持有者必須自20日起遵守居家通知條例至5月4日。

應對外勞宿舍暴發的疫情,新加坡政府較為迅速地做出了多項應對措施。據《海峽時報》10日報道,新加坡政府設立了專門工作組,派出43個跨部門的9人工作組到對應的43個宿舍,處理宿舍的伙食與衛生問題。

另外,外籍勞工也被政府安排到不同的臨時住地,以避免宿舍過於擁擠,造成聚集感染。新加坡政府還表示將在所有43個外勞宿舍派駐醫療隊。

外勞宿舍之外,新加坡人的生活與工作受到有關法律的嚴格約束。《海峽時報》、《聯合早報》等新媒報道了多例違規事件。20日,有超過200人因未遵守安全距離(1米)要求而收到罰單,另有80人因未戴口罩受罰。其中,二次違例的9人罰款達1000新元(約合人民幣4975.4元)。18日,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就居民違規現象表示失望,稱“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敦促所有人儘可能待在家裡。《金融時報》形容,新加坡當局目前不得不將全國置於幾乎完全封鎖的狀態。

18日,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與新加坡《聯合早報》共同舉辦“中新專家對話新冠‘阻擊戰’”視頻連線訪談節目中,新加坡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表示,近來頻發的外籍勞工集體感染患者都居住在宿舍裡,在新加坡政府將宿舍封鎖後,外籍勞工應該不會將新冠病毒傳播給新加坡公民。

“因此,我覺得只要新加坡政府對其執行嚴格的封鎖措施,那麼再過兩三個星期,我相信新加坡的疫情就可以得到控制。”梁浩楠說道。

外勞疫情凸顯,防疫需要考慮全球化

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一場全球危機。應對疫情,許多國家關閉了邊境,對外籍人士頒佈旅行禁令,召回國民。部分國家如新加坡、泰國等,還推出了基於國籍身份的公共衛生政策,並未就外國居民多做考慮。

此前,新加坡官方向其公民發放了免費的口罩和洗手液,將外籍勞工排除在外。這些外勞不得不依靠非政府組織的援助來獲得此類衛生用品。泰國則曾完全關閉泰緬邊境,因緬甸勞工“停手停口”無法在泰國生存,才開放邊境允許他們回國。

這一種基於“公民身份”與民族國家邊界的政策,在跨國移民工人遍佈全球的當下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外交官》雜誌3月31日評論指出,在“大流行”的情況下,公共衛生的風險並不會因國籍身份的不同就在不同人群間區隔開來。如果外籍勞工也處在易感風險中,這個社會的所有人都會因此承擔更高的風險。服務於外籍勞工非政府組織(NGO)的醫生Jeremy Lim說:“如果我們不主動照顧最薄弱的環節,那麼我們都將付出代價。”

新加坡官方就外勞宿舍疫情多次作出友善表態。9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臉書上發佈視頻說,政府密切留意外勞生活狀況,確保他們獲得醫療和其他方面的照顧。李顯龍稱,新加坡感謝參與建設的外勞,政府有責任照顧好外勞,讓他們健康、安全地回到家人身邊。一名積極為外勞群體發聲的孟加拉籍工地督工扎基爾(Zakir Hossain Khokan)17日確診感染後,獲得了新加坡議員的“打氣”。

儘管如此,新加坡的外勞政策一直遭受批評。獲新加坡政界鼓勵的扎基爾也直言,外勞宿舍的居住條件並未得到改善,7到9間客房仍共用1個洗漱區。據CNN報道,新加坡律師、前外交官許通美(Tommy Koh)在4月一條獲廣泛分享的臉書帖子中說:“這些宿舍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正在爆炸。”

許通美形容,新加坡對待外國工人的方式不是“第一世界”而是“第三世界”的,政府允許僱主用沒有座位的平板卡車運輸他們。“他們呆在擁擠的宿舍裡,宿舍像沙丁魚罐頭一樣裝滿了十二個人。”許通美補充說。他認為,新加坡應該把這當作一個警鐘,要像第一世界國家那樣對待“必不可少”的外籍勞工。

除了控制疫情蔓延,新加坡政府也對外籍勞工的工作與收入做出保障。人力部宣佈,“疫區”宿舍中受影響的工人將獲得基本工資。《外交官》報道稱,外界仍擔憂僱主會從工人薪資中扣除伙食費和住宿費,這將讓隔離中的外勞所獲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