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中考录取率更低,为何大家普遍还都觉得它不如高考呢?

对于全国任何一个省市来说,恐怕家长们都会觉得高考难度比中考难度更大。而实际上每年的数据都在告诉我们,中考的录取率远低于高考。

以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率来看,全国整体的录取率都在80%以上;而反观中考,即使是天津这样的录取"大户",在2020年录取率也仅有52.47%(报考95306人,截至7月25日录取50007人)。

两大考试的录取率之差一目了然。那么为何很多家长普遍还是觉得中考重要性不如高考呢?

明明中考录取率更低,为何大家普遍还都觉得它不如高考呢?

中考:常被忽视的"敲门砖"

同学们可能都能理解为何中考能被称为"敲门砖":你未来的高考成绩的下限与上限其实与你高中三年就读的学校息息相关。

如果你就读于市五所,那么你的目标基本上就是"冲清北,保985",而如果是区重点高中的话,目标可能就是"冲985/211,保一本"。

能考入哪所高中,直接关系到未来高考的时候你能考入哪所高校。

而这个"敲门砖"考试为何常被我们所轻视呢?(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如高考)

为何中考常被"轻视"?

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试题的难度与课本知识的相关性:中考试卷中,将近70%的知识点其实都是源自于课本;而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课本知识点的地方不足40%(大都集中于语文等需要背诵默写的部分),而考卷中一大半的试题,都是需要同学们利用学过的知识点去发散拓展来解决问题的。

换言之,高考相较于中考,更需要你去动脑思考,而不是死读书。这一点也是不少同学进入高一之后不适应高中学习节奏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考查的内容的差异,在不少同学和家长们的认知当中,中考常被"轻视"。

明明中考录取率更低,为何大家普遍还都觉得它不如高考呢?

从中考考试培养思考的习惯

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不少同学"死读书"的方式其实也并不正确。

为了应对中考,最后冲刺阶段刷刷题海也许并无不可,但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建议同学们学会去培养自己思考的学习习惯。

一道难题,不少同学在考场上都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实际上就是平时训练过程中缺乏思考。平时训练的题目如果改了一个条件是否还能解出来?是否能有第二种解题的方法?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我们日常训练中需要多加注意的。

一段时间训练下来,其实我们对于一套题目都会有各种的解题"套路"了。等到考场上遇到未见过的题目时,也能通过这些经验来拆解题目已知条件,为解题做出铺垫。

哪怕最终未能做出最终答案,一些步骤分也是能够拿到的。

明明中考录取率更低,为何大家普遍还都觉得它不如高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