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孫秉嚴:甲印望診及意義

祖國古典醫學《黃帝內經》述“肝熱者,色蒼而爪枯。”雲:“感於寒則善痺,骨痛,爪枯也。”

華陀《中藏經》謂:“手足爪甲肉黑色青者,死。”傳統壯醫也把檢查指甲作為普遍運用於臨床辯證……

爪甲是人體的一部分,《靈樞--衛氣失常》曰:“皮之部,輸於四末”。指甲(趾甲)分為甲緣,甲體,甲根三部分。甲體透明,將指內組織的顏色透露於外,為此,中醫認為“爪下之血色,亦與面色同。”

爪為筋之餘,肝膽之外候,秉承肺氣,榮貫血脈,所以又和內部臟腑有密切聯繫。

老中醫孫秉嚴:甲印望診及意義

中醫外科把指甲紅潤作為五善之一,古人又有以甲之色澤辨何病何證者,如《雜病廣要》引《幼幼新書》所述東方先生察甲之方法:“夫勞疾諸症……未須察脈,但看手指甲,美惡分明是何勞候。病熱甚,宜看腳甲色,與手一同也。其甲青紫者,傳屍之證;紅白者,正色之候;黃白者,酒色之候;紅紫者,氣勞之候。細詳必知其病之所在。”

正常情況下,爪甲應紅潤含蓄,堅韌而有光澤,一旦患病,色澤,行態都會出現異常。正常甲印,兩手數目應為8個,(小指除外)甲印大小從甲根向甲緣量起,應在2毫米左右。(大拇指在2——3毫米之間),甲印邊緣整齊,清晰,中部凸出顯得飽滿。此種甲印多見於身體健康者,說明氣血沖和,臟腑陰陽相對平衡。

異常甲印分寒型,熱型,寒熱交錯型三大類型。

寒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又可分為偏寒,寒,大寒三型。

1)偏寒型:

甲印變小,在1——2毫米之間,雙手共有3——7個甲印。

2)寒型:

僅兩大拇指有甲印,其餘均無。

3)大寒型:

雙手都無甲印。

具有寒型甲印者,體質屬於陰類:平時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嗜睡,心悸,或失眠多夢,體胖倦怠,四肢厥冷,常感冒,脾胃功能低下,免疫力低下,婦人多經期病,脈多見沉細而遲(或沉緊而弦)。

熱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可分為偏熱,熱,大熱三型。

1)偏熱型:

有8個甲印,(或又見1——2個小指有小甲印),除小指外,8個甲印大小正常或略大。

2)熱型:

9指以上有大甲印,(均在2毫米以上)或除小指外其餘8指甲印大於正常。

3)大熱型:

雙手都有特大甲印(超過甲體的二分之一)

具有熱型甲印者,體質屬於陽類:多表現為臟腑功能之亢奮。面紅,身熱,急躁,能食,耐勞。喜冷,便秘,脈洪滑有力。

寒熱交錯型(又叫溶合甲印):

此型介於寒熱之間,是由原有熱型甲印發展而來的。此由陽氣偏盛之人因貪涼飲冷或服寒涼藥過甚所致。

按變化階段分為溶合初期,中期,後期三型:

1)溶合初期:

甲印邊緣(赤白界)變化不明顯,證屬實熱,治以清熱解毒為主。

2)溶合中期:

甲印的赤白界已經模糊,證屬寒熱交錯。臨床表現有陽盛陰虧之象,又有陰溼內停之象。

3)溶合後期:

甲印赤白界完全消失,(即甲印消失),證屬心腎虛寒,以益氣回陽治之。

具有寒熱交錯甲印者,體內陰陽時刻處於偏盛偏衰狀態。

一般而言,多數人的甲印右手大於左手,男性大甲印多於女性。此外,不論正常人還是病人,兩手大拇指大都有甲印,小指大多無甲印。另外,甲印的生長情況有遺傳性。

爪甲位於四肢末端,是十二經陰陽交接之處,陰經由此入裡,陽經由此出表,以維持營衛氣血運行不息,因此爪甲就成了全身營養物質的轉輸站,營養豐富或不足都可在爪甲上表現出來。古今之人論述甲之色澤、質地、形狀的異常變化和人體營養物質盛衰間的關係很多,但少有論述甲印與體質強弱之間的關聯。

其一表現為:凡先天稟賦好,後天脾胃功能旺盛,平時心胸豁達,喜愛活動,能食體壯之人,甲印都基本正常;如果能食善飢,平時精力旺盛而不知疲倦,能勝任較強勞動之人,大多出現熱型甲印。反之如果一出生就身體弱,又加之後天調理失當,平時雖無大病,但小病不斷,弱不禁風,不耐疲勞,飲食量少,睡眠常驚,就容易出現寒性甲印,甚則十指都無甲印。

其二表現為:一個人甲印的情況與其父母甲印表現出相似性,父母如果是大寒無甲印,子女也大多無甲印,尤其是小孩的甲印更與父母相似。隨著年齡增大,受後天各種條件的影響而變化,但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說明甲印的生長情況有遺傳性。(如果父母是熱型甲印,其母親在懷孕期間,過於勞累、營養不良、心情鬱悶,也會生出寒型甲印的小孩。)

甲印的以上兩個特點正說明其反映了體質的情況。醫者發現,真正具有正常甲印的人數並不多,非偏陰即偏陽,也說明事實上陰陽平衡、氣血和調之人是很少的。(熱型甲印之人,大多易於中風、腦梗。寒型甲印之人,大多易於癌症、心臟病。)

孫秉嚴老先生闡述,本人整理,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