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開心,中醫上說,就是開通心竅。

心,便是神之所在,也是魂之所繫。

在中醫裡面,最難養的就是神,也就是說,這人要是神傷,那麼精氣就不充裕,藥石難醫。

換個角度,玄學上有個詞彙:有若神助,便是心神開竅的結果,意思是人在滿狀態下,運氣最佳,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心理學上看,在眾多情緒當中,開心是最難保持的。因為開心,就意味著要隨心,可人生在世不稱意十之有八九,還有半分懵懂,哪來的隨心所欲呢?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開心永遠是短暫的,過多的勞心總是讓心疲憊,又怎麼能揭開?唯有放鬆

人生在世,不過是人來人往趕熱鬧場面,人們之間的情緒總會相互影響,或因為物質相比拼,又或因為消極情緒傳染,使得自己不能處在開心的狀態,不是氣大傷肝,便是華髮早生。

追究其原因,不過是一心想要活在別人的心裡,也就落入別人的標準裡。

放眼望去,眾多紅塵客哭哭啼啼在父母的期望中來,哭哭啼啼在子女親戚的負擔中去,短短暫暫,有始有終,標準地來,標準地去。

CNN的標準和長壽島神話的破滅

通常看來,喜歡開心的人往往都很樂觀,而樂觀就是長壽的秘訣。這樣說來,豈不是開心就是長壽的關鍵?

在日本,有一個長壽島,沖繩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那裡三分之二的老人都能活到90多歲,即便是97歲的高齡也能獨立生活。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CNN紀錄片裡的沖繩島長壽老人們,她們笑容滿面

身體衰老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但面容卻活得像是剛步入70歲。

英國CNN就有一部紀錄片《輕鬆活過101歲》,專門講述他們的故事,可喜的是隻關注他們的飲食生活,卻從未關注他們的心理方面。

從他們的面容上看,幾乎每一個老人都是樂觀從容,每天都是笑容滿面、和藹慈祥,幾乎沒有一天不在逗自己開心,逗別人開心。

他們每一個人活得既簡單,又不累贅,沒有過多的標準可依可參考,自然是隨心,自是開心樂觀。

固然,體育鍛煉和飲食很重要,但心理情緒更重要。

看過《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林黛玉年紀輕輕地就告別人世,這與她這一輩子的心理情緒相關。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林黛玉

本該青春明媚的年紀,卻多愁善感、傷春悲秋、葬花弄影,又何來的健康身體呢?

整天不是嫉妒薛寶釵,就是恨賈寶玉薄情寡義,一身的負面情緒,又怎麼開心的起來?

誠如中醫上說的那般,心傷神喪魂不全,自身的病,就更難好了。她的死,也在情理之中。

同樣在沖繩島,隨著人們熟知這個地方的傳奇色彩,這裡的汽車越來越多,人流交往愈發密集。

生活標準還是之前的那些,飲食習慣照舊,鍛鍊一如從前。可惜的是,高齡的人群卻日益稀少。

這個現象CNN記者看不到了,也不會再去報道了。細究其原因,主要是高齡老人的生活不再簡單,心理情緒日也受到侵襲,也就得不到長壽的眷顧了。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開心的老人

CNN只會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傳遞自己的知識,卻從不去考慮老人們的生活標準,是故,沖繩島再也沒有出現過101歲高齡老人了,長壽神話就此破滅。

開心雖然難以保持,但要牢記傳遞開心

在網絡的上古時代,有一句話流傳了下來: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我何不開開心心活到老?

我深以為然。

外人說的再多,都是站在利己的立場上發言,從不去考慮適不適合當事人的標準,能不能用,總是你應該、你可以、你本能,似乎不按照他們說的辦,就活該犯錯,所有的過錯都是罪有應得!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思索總結錯誤,總是一件令人不開心的事情,身邊有人喋喋不休,更是徒增煩惱腦,於事無補

可是,倘若輪到他陷入同樣的困境,也會一時失去理智,失去邏輯,沒了辦法,也會陷入消極情緒當中去。

所以,對於我們每一個在紅塵中打滾的過客來說,保持開心很難。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開心如此之難,我們何不隨心一點,自由任性一點?

事實上一個人的開心永遠是短暫的,你的任性自由,也許會觸碰到別人的心理傷疤。

雖然不至於激怒,但懟人是人性本能的自我保護,所以當我們開心過分越界了,傷害了別人也會受到別人的傷害。這樣開心便會輕而易舉地失去。

這就又回到了沖繩島那個實例中去了,長壽島之所以每個人都是笑容滿面,正是因為他們都開心。

有句老話,快樂是會傳染的。同樣,開心也會在人們的溝通之中相互傳導。

都在一個封閉的圈子,而且沖繩島的長壽老人們都是普通人,只是因為都在一個群體生活,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今日不開心,也會被長壽島其他的居民觸動感染。

所以老人們的情緒很穩定,壽命自然而然往後移。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開心的傳染

所以啊,一個人的開心不是真正的開心,形成穩定圈子的開心才是真正的開心。

不信?那麼回過頭,去看看建國到66年那段時間。

想必頭條又或者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在那個時代生活過的人們,可以問問他們。

那個時代,物質精神極度匱乏,反倒是精氣神各方面都上乘,幾乎每個人都精神抖擻,笑容滿面,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實際上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標準都幾乎差不多,所以能形成一個開心奮進的圈子。

心竅通,萬事順心!一個時代的開心造就了一代人。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把視線轉回到現實當中來,很多人就會發現,我們很難開心的起來。

一日三餐需要去精打細算,孩子的教育投資需要努力工作去換取報酬,未來的身體風險儲備資金需要繳納,等等像秋風秋雨一樣愁煞人,一副壓力山大的樣子,見了誰都很有一個自然的笑容。

也由此,各大網站各電視平臺催生出一大批“情緒管理專家”,也有很多專門的書籍,和成功學很像不是?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情緒管理專家和她的書

他們針對這種情況開出的藥方是:降低生活標準,不要想那些得不到。

果真如此奏效嗎?不,不會的。

標準永遠存在,是人都會受到身邊的影響。無論怎麼降低標準,總會被身邊的各種情形所左右。所以讀這種書,聽這些建議非但不湊效,反而會越過越不開心。

這就不得不說到我們的開頭了,開心即為開通心竅。

開通心竅,本質上是一個活得明白的問題,是一個剖析自己剖析社會的過程,清楚自己的目標,清晰自己在社會當中的位置,只有這樣有收穫就會開心,這就是現代社會的開心。

至於建國到66年那種開心,恐怕是成為歷史,永遠不會再現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有收穫,有分享就開心了,因為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生活標準也是日日翻新。

生活標準的提高人們的壽命也就相應提高了,但開心的成本也會隨之攀升。畢竟,住院並不是一件很值得分享的事情。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再難也不要去逃避,一旦逃避就意味著失去。

所以,我們還是要找點樂子、看點熱鬧、吃點瓜,娛樂自己?不不,我認為那不是開心,那是消耗自己。

想要開心長壽,就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吃瓜。看熱鬧

誠如那些“情緒管理專家”一樣,方子是短暫的方子,樂子、熱鬧、瓜終會成為過去,過後如同炎日喝冰水,短暫的冰爽過後總會索然無味。

孤獨還存在,壓力還在增加,生活的標準還在翻新,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和林黛玉一樣愁眉苦臉地看著自己的銀行卡,望著嗷嗷待哺的孩子,還有喋喋不休的妻子。

那麼,有一個永久的方子嗎?

有的,很難,那就是開通心竅,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